天天看點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作者:半佛仙人本仙人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1

前段時間看了個論調,挺有趣。

一群人說代糖不安全,等等,聽完我就傻了。

因為我自打肩膀斷了不跑步之後,我的體重一直在200斤以上,能這麼胖,不是沒有原因的,高碳水高脂肪外加不好好睡覺整天沖浪以及久坐少運動,缺了一樣都不行。

很多人問我40歲後的人生規劃,我總會覺得很搞笑,因為我都不确認自己能活到這個歲數。

我目前的人生中唯一積極向上的部分,或者說最後的倔強,就是飲料要麼不喝,喝就隻喝代糖的、0卡的。

謝謝代糖,救我體重,救我血糖,如果不是代糖的發展,我已經沖着300去了。

謝謝代糖,我家的家具也謝謝代糖。

很多人說代糖不好。

我抓緊時間去查了一堆資料,覺得這事兒挺荒誕的。

首先聲明,代糖無論如何,是比不過白開水的,這個大家沒意見吧,要健康,肯定還是喝白開水。

但同樣的,風險這東西得看跟誰比,怎麼比,什麼劑量比。

如果代糖有風險,甜味劑是罪惡的,那糖怕不是要下地獄了吧?

不對,還得在十八層挖個停車場。

首先聊代糖的安全性。

我覺得“代糖不安全”這五個字,沒有任何意義。

不是說代糖安全或者不安全,而是這五個字,沒意義。

這五個字跟 “學曆史的都會刨墳”,“搞化學的都是恐怖分子”,“山東人都會挖掘機”一樣,充滿了刻闆印象和偏見,因為我們山東人不隻是會挖掘機,還會吃蔥。

當你讨論代糖安全不安全的時候,第一件事是,翻譯翻譯,什麼叫代糖啊?

從沒有一個物質,大名叫代糖。

代糖其實是一種概念,指你不想吃糖或者不能吃糖,但又饞,是以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替糖給你甜味。

有人說代糖不安全,是以要少吃或不吃代糖,但沒告訴我,到底是哪個代糖不安全,代糖的種類可太多了。

是高倍甜味劑還是低倍甜味劑不安全?

是天然甜味劑還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劑不安全?

是糖醇,還是磺胺類不安全?

話不說全,就營造出了一個發展了一百多年、誕生了一系列成果的領域,應該一棒子打死的氛圍感。

又有論調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劑不安全,糖精甜蜜素有風險,緻癌。

那更說不通了。

第一代人工甜味劑,糖精,是1879年發明的産品。

第二代人工甜味劑,甜蜜素,是1937年發明的。

1965年第三代,阿斯巴甜。

1967年第四代,安賽蜜。

1976年第五代,三氯蔗糖。

1993年第六代,紐甜都出來了。

就是第六代紐甜,也是2003年經過無數試驗後才正式被準許為新的食品添加劑物種,迄今也快二十年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東西各國能允許它添加至食物中,應該是通過了測試的。

你說糖精鈉,甜蜜素,有風險,這個我查到了,确有其事,但抓着這倆說代糖都是醜惡的,約等于說整個蘑菇産業都該死,因為确實有些種類的蘑菇你吃了之後會死。

約等于說人類就是惡心的生物,因為确實人類物種多樣性,有些人的XP太多樣了,都有人到孟加拉蜥上了,除非他們是蜥蜴人除魔師,不然沒法解釋。

更何況,代糖又不僅僅是隻有人工甜味劑,天然甜味劑也海了去了,甜菊糖苷、木糖醇、赤藓糖醇、塔格糖、麥芽糖醇這些産品,也多。

人工合成産品不好,關天然甜味劑啥事兒?

除此之外,咱們得講科學吧,阿拉伯糖,赤藓糖醇,紐甜和糖精鈉的分子式,除了都有碳鍊之外,有,也就是卡巴斯基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有什麼關系?

有個基巴的關系。

2

看到這裡,你以為我在誇代糖?

不,我隻是講一些讀過高中就該知道的基礎道理。

我不覺得代糖是十全十美的,代糖問題多了去了。

牛奶是十全十美的嗎?照樣有人乳糖不耐,我一喝牛奶就變成噴射戰士。

花生是十全十美的嗎?照樣有人會過敏到窒息。

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完美無缺的,就如糖一樣,本來是好東西,隻是萬萬沒想到人們物資豐足的時間能這麼快,人類居然能吃糖吃出問題來。

代糖這個東西也一樣。

它是科學發展進步到了一定程度才誕生的成果,它誕生的開始,就宣告了糖這種甜蜜的詛咒可以被解除,未來研究甜味劑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們,就是努力在安全性、口味、甜度、能量、價格等多個次元下,為人們在蔗糖果糖等傳統呈甜味的物質之外,努力探尋出更多可能。

這我就挺知足的了。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我相信如果有些産品被證明不适合廣泛食用,或者有種種缺點,那就證明這是一條歧路,大家應該探尋别的方向,繼續前行。

因為技術一定要疊代,科學一定要進步。

科學的意義,就是讓人類能有得選,能既要又要。

如果再讓我重返那些糖上瘾的日子,以我現在的狀态,我鬧不好會死。

是以我還是一個結論,代糖不完美,但糖是真操淡。

一個結構式上一個位點是給電子的甲基乙基還是甲氧基、還是吸電子的硝基,是左旋還是右旋,理化性質都有可能天差地别。

某種代糖到底有沒有安全風險,需要對它的某一特定結構式進行長期控制變量,進行針對性研究。

一個不安全就否定了整個領域,這種充滿誤導性又無科學依據的發言。

這種行為我願稱之為因噎廢食,削足适履,孩子和洗澡水一塊潑,便秘就用電鋸開眼。

青黴素誕生了,未來或許會有人産生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但這是人濫用工具的問題,而不是罪在工具本身,并不意味着人類就應該重新靠免疫力跟病菌你死我活。

代糖也一樣,是個度的問題。

3

那順着“代糖不安全”這個論點,随後往前翻許多媒體的論據,我覺得很荒誕。

很多論據是,哪些哪些專家,哪個哪個大學,做了個XXX的研究,證明了代糖是有XX風險的。

講實話,我看到這種思維方式,我想笑。

讨論科學問題時,不給引用出處的,一律按放屁處理。

給了引用出處,卻是一個統計學内容,那就是看一樂,我可是正兒八經寫過統計學笑話的男人,統計學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公開造假的學科之一了,隻要你不要臉,取數夠無恥,衡量标準夠主觀,什麼結論你都可以得出來。

就拿很經典的什麼一項法國十萬人的研究證明代糖或增加患癌風險,以此得到結論,代糖不安全。

我幫找下原文。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這則科技日報在2022年3月30日第004版刊登的《食用代糖或增加患癌風險》表示,

研究拿到了這些人的性别、年齡、教育程度、病史、飲食、生活方式、健康資料等資料,得到這些人中有3358名新發癌症病例,診斷時平均發病年齡59.5±12.2歲,證明代糖或增加患癌風險。

我為什麼說看一樂?

大哥,且不說它這個實驗控制沒控制變量,考慮别的因素。

你就看這個小六十歲的發病年齡,就算是啥也不喝,他也是癌症高發期,你不信你去問你身邊賣保險的,這個年齡還賣不賣他們重疾險?

這個年齡是能讓保險公司有保費收都不願意拿的群體,你猜猜看保險公司傻還是不傻?

如果照這個算法,到了這個年齡發病,他們家鄰居的狗下崽子了,也會導緻他癌症高發。

他吃奧利給也導緻癌症高發。

他淩晨三點在廁所裡變後空翻變吃雞蛋灌餅,也會導緻癌症高發。

甚至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

比如說大家做對照試驗,一千個天天喝手磨咖啡的,和一千不喝咖啡的,跟蹤調研後發現前者更健康。

你能證明手磨咖啡有利于身體健康嗎?

不能,你有沒有考慮過前者可能比後者更有錢,他物質條件在這裡,他支撐的起天天喝咖啡,他就是生活的好,是以容易比後者更健康?

這不典型的歸因謬誤嗎?

很明顯讓他健康的不是咖啡,而是錢。

是以真的,統計學這東西真的是任人打扮。

同樣的資訊差問題,在我研究時反複出現,我發現許多内容正主沒定論的論文,很多人直接幫科研人員給代糖判了死刑。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比如這個結尾的英文,大家看一下。(To establish a causal link, replication in other large-scale prospective cohorts and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

論文的意思是,可能不安全,需要大規模的調查研究。

科研找到“可能”不難,一錘定音,證明“能”,很難,因為科研是很嚴謹。

代糖不是絕對的穩妥選擇,我知道,代糖有問題的論文我看的很多,但直接就此歸納出一個它不安全,這不對啊。

這科學家需要研究幾年幾十年的路程,不能我們一張嘴,就到了。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甚至有些論調是讓我真的覺得迷惑了。

比如,什麼你喝無糖飲料也會胖,因為這玩意有甜味,誘導着你的大腦分泌胰島素,讓你消化了更多碳水,是以更胖了。

大哥,這我是真傻了。

首先,你喝的無糖飲料,到底是無甜味飲料,還是代糖飲料,還是無蔗糖飲料?

你喝一個沒有蔗糖但是有乳糖的産品,最後發胖了,是糖的問題還是代糖的鍋?

你食欲大開,多吃了半盆米飯,那到底是代糖讓你胖,還是碳水讓你胖?

代糖不絕對安全,但因為糖造了孽,槍斃了代糖,這多少有點讓我迷惑。

圍繞着主流觀點,我查了一些文獻,以比較常用的三氯蔗糖為例吧。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順着這樣一篇文獻去翻,找到了其中發現大鼠飼喂三氯蔗糖後,有益腸道的菌群減少的論文;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随後更刺激的文獻,如sasaki研究發現,三氯蔗糖200mg每公斤體重喂養大鼠,能造成大鼠腸胃和肺部的DNA産生損傷。

不光是三氯蔗糖啊,其他39種添加劑的研究他都做了。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看起來很恐怖對吧?

可但凡你上過高中,對邏輯有基礎的了解,都很難得到三氯蔗糖對人體确實不安全的結論。

因為結論是,對人暫時無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對小鼠有影響,不能證明對人體一定有影響。

狗還不能吃巧克力呢。

另外,任何東西,抛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喝水過多還能直接喝死你呢。

一算劑量問題,我甚至想笑。

還是拿上面那個論文。

假如我是個八十公斤重的男性,每100mL無糖可樂中三氯蔗糖的含量是17mg,就算小鼠實驗的結果對我也适用,我每天隻需要喝1882瓶無糖可樂,DNA就會出問題了。

大哥,我每天都能喝上快一噸水了,肺葉子都能喝漂起來了,我會在乎代糖有沒有問題嗎?

我先考慮考慮的是基因鎖的問題,我都得推推眼鏡感慨一句凡人的智慧啊。

4

以這個思路反推。

現在有許多論調告訴我,代糖不安全,代糖不好。

且不論一個荒誕的結論,一堆無法實錘的論據,究竟是怎麼營造出代糖不安全的結論;

是不是要暗示我,你喝代糖就是假自律,屁用沒有,想喝甜的,還是得喝含糖飲料。

大哥,真想純求健康,我就隻喝白開水了;

我要是因為這個思路,重新成了含糖飲料的奴隸,那就是因為腳癢,懷疑有腳氣就直接截肢了?

科學家頭都熬秃了,就為了讓你放心吃口甜的,你對得起人家的頭發嗎?

代糖有問題的論文,茫茫多。

但糖有問題的論文,更多。

不提與學術用詞重複的問題,但以這文獻量來看,有糖飲料是真夠下地獄了。

好家夥,撒旦背後都得紋有糖飲料的名。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打開具體論文來看,這他娘的不對勁啊。

代糖有風險還是有待研究,而且還得分不同的成分,而糖有風險這都是定論了,到底是誰把奧利給都潑前者褲子上的?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這些關于含糖飲料對人體好不好的文獻,我就不挨個附上了。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就拿剛剛提到的菌群來說,代糖好歹是有影響,到你糖這兒直接名額異常了。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甚至我下樓跑了一天,随便買了幾瓶有糖飲料,然後看着配料表算一算,我是真的傻了。

世界衛生組織都摁着頭呼籲減少糖攝入,每天低于25g糖,三歲以下孩子别攝入遊離糖。

但大哥你這一瓶有糖碳酸飲料的糖含量,就直接把人一兩天的糖攝入量都幹穿。

别的什麼果汁,什麼酸奶的含糖量,更是能高到媽都不認識。

代糖可能不安全。

但這些飲料果汁等有糖飲料,是特麼真要命啊。

合着這些賣有糖飲料的廠商,國籍在聯合國裡?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甚至提到含糖飲料要收稅了,各個國家的從業者又開始瘋狂抵制了。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大哥,這就沒勁了。

關于糖吃多了不健康這事,有糖飲品廠商、資本們比誰都知道,怎麼到加糖這一步時你們又裝傻了呢?

合着不關乎你們的飯碗,我的健康就不重要;

關乎你們飯碗了,我靠代糖來自律或者說麻痹自己,就是不愛惜自己了?

再往下查,我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資料,關于美國糖業協會的黑曆史。

比如說他們當年是怎麼贊助了一些科學研究,将糖造成冠心病風險的影響淡化的。

然後冤枉到脂肪頭上。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又是怎麼用錢開路,讓糖增加心髒病和中風危險的研究淡化掉的。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實際證明,60萬美元,就足夠收買部分科學家的良心了。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我英語不好,就不把這些内容一五一十的翻譯出來了。

但我真的挺想說一句。

代糖不是好東西,但糖更得下地獄。

要健康我隻喝水,倆我都不碰。

我都淪落到喝代糖的地步了,你還告訴我代糖不好,請你滾出我的生活。

普通的食物還得沒說就是零卡,代糖飲料赤裸裸的敢直接營養成分表标注0卡,你總不能說人家不懂廣告法?

5

代糖問題真的不少,代糖肯定是不如喝水健康。

但能被大規模沖起來,背後不就是因為正在搶有糖飲料的飯碗嘛。

雖然幾乎所有的有糖飲料廠商都有無糖産品線,但掌握高品質代糖的供應鍊,這個成本可太高了。

再往下一查行業資料,我更覺得有趣了。

這是這幾年國内代糖産品中甜味劑使用變化趨勢。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其中有個代糖,眼不眼熟?

對,赤藓糖醇。

先說這玩意,安不安全?

是糖醇,就有腹瀉的風險,但它已經是目前甜味劑中最安全的之一了。

它不是個新鮮東西,是經過酶發酵的産物,而巧的是人體内并沒有相關代謝的酶,它進入機體後,也不能夠被發酵利用,最後就随着尿液排出體外。

可以說是前後走高速,半點不停留。

在這裡還是放兩個文獻,它對牙齒也無危害。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既然它安全,極低熱量,為什麼以往沒有廣泛應用,現在大熱了?

貴啊。

它甜度是蔗糖的0.6-0.7倍,五塊錢蔗糖能産生的甜味,它需要23塊錢,更别提果葡糖漿這種逆天玩意了。

快五倍的成本差距在這裡,它怎麼跟蔗糖比?

更别提怎麼跟阿斯巴甜這些動辄千萬倍蔗糖甜度,極高甜價比的高倍甜味劑比?

阿斯巴甜這種甜味劑成本過低,有糖飲料廠商也喜歡這種甜味劑,因為真便宜。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赤藓糖醇的問題是貴,但赤藓糖醇配合三氯蔗糖,解決了口味、成本、安全性、熱量的問題後,消費者的認知一變化,就真的能撬動有糖飲品的棺材闆了。

你看看現在的0卡飲料配方表,非常清晰的變化。

過去是有糖飲料掌握了甜的定義權,現在定義權正在發生變化。

增速不會說假話。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進而整個無糖市場規模都開始随之增大。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再看向糖産業,逐漸走勢漸頹。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這裡要提一個食糖消費的問題。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六成的食糖都用于工業消費,其中工業用糖的九成用于飲料類、罐頭、速凍米面等産品。

過去食糖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靠有糖飲料推動。

而這部分市場,也正是代糖産品的主要市場。

代糖和有糖,大家的确到了對峙的時刻,對有糖飲料廠商來說,更恐怖的一點在于,對标日本,國内無糖飲料的增長空間實在是太大了。

市場就這麼大,你死,我活。

講白了,這就是屁股戰争。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而高倍甜味劑市場規模逐漸走高的同時,天然甜味劑也開始搶占代糖市場。

前面說了,代糖裡面也一大堆良莠不齊的産品,也得卷。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按照赤藓糖醇的生産商三元生物測算,未來赤藓糖醇一個産品的市場空間高達417億元。

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6

這時候,其實事情反而有邏輯了。

代糖好不好,已經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其實就是商業問題。

而且還打着健康的幌子。

過去玩兒糖賺錢的時候,怎麼沒人提健康啊,都忙着數錢呢?

現在代糖和糖的戰争,逼的都得做無糖産品線,得漲成本了,就開始一個個提起褲子裝藝術家了?

上一個這麼裝的還在賣酒呢。

哦對了,說不健康,酒是全世界人民公認的不健康。

我這裡說了第三遍了,代糖跟水比,不健康,要健康建議喝白開水。

但代糖怎麼着也比糖健康。

甚至再想一層,我覺得我都有點委屈,大哥,我是指望着喝無糖飲品減肥嗎?

我是想喝甜的又不敢胖,我都淪落到喝代糖了你還跟我講不健康。

甚至我都不在乎健康。

就是我累了,我想喝點甜的,代價能小一點,能爽一點而已。

這一口甜水,就是我快樂的來源,它就是我的一個念想。

爽這麼一下,就能夠讓我回過血來。

你别說更進階的欲望,那我掌控不到啊。

我都淪落到真糖不敢玩命喝了,現在靠喝代糖來安慰自己,你站得高一身白,對我說代糖不好,這樣不是真自律。

我特麼用你給我解說?我用你管我?

你先把我列的論文清單讀一遍再說。

代糖和糖的戰争還會無盡的持續下去,但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有的選。

我今天自律,喝白開水。

明天饞了,喝代糖。

後天放飛自我,那我就喝有糖。

重點是喝什麼嗎?重點是我有機會選。

有糖飲品跟無糖飲品打成什麼樣,死多少個廠商我都不在乎,我要的是,我有得選。

所有試圖幹擾消費者選擇權的廠商,該死。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東興證券】“無糖”系列報告(二):代糖的崛起

【2】.Cathrina H. Edwards, Megan Rossi, Christopher P. Corpe, Peter J. Butterworth, Peter R. Ellis, The role of sugars and sweeteners in food, diet and health: Alternatives for the future,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Volume 56,2016,Pages 158-166, ISSN 0924-2244,

【3】.張佳欣,适用代糖或增加患癌風險, 科技日報,2022年3月30日第004版

【4】.Eloi Chazelas, Charlotte Debras, Bernard Srour, Léopold K. Fezeu, Chantal Julia, Serge Hercberg, Mélanie Deschasaux, Mathilde Touvier, Sugary Drinks, Artificially-Sweetened Beverag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NutriNet-Santé Cohor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76, Issue 18,2020,Pages 2175-2177,ISSN 0735-1097,

【5】.趙淑芹, 鮑忠劍, 蔣鑫,等. 人工甜味劑三氯蔗糖生物安全性的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8, 34(22):3.

【6】.ABOU DONIA M B, EI MASRY E M, ABDEL RAHMAN A A, et al. Splenda alters gut microflora and increases intestinal P-glycoprotein and cytochrome P - 450 in male rats[J].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 2008, 71( 21) : 1415 - 1429.

【7】.SASAKI Y F, KAWAGUCHI S, KAMAYA A, et al. The comet assay with 8 mouse organs: Results with 39 currently used food additives[J] . Mutation Research,2002,519( 1-2) : 103-119

【8】.Djésia Arnone, Caroline Chabot, Anne-Charlotte Heba, Tunay Kökten,Bénédicte Caron, Franck Hansmannel, Natacha Dreumont, Ashwin N. Ananthakrishnan, Didier Quilliot, Laurent Peyrin-Biroulet, Sugars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1,,ISSN 1542-3565,

【9】.Michael D. Kendig, Kyoko Hasebe, Róisín McCague, Frances Lee, Sarah-Jane Leigh, Ria Arnold, Margaret J. Morris, Adolescent exposure to a solid high-fat, high-sugar ‘cafeteria’ diet leads to more pronounced changes in metabolic measures and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than liquid sugar in female rats,Appetite, Volume 172,2022,105973, ISSN 0195-6663,

【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2019)‎. Ending inappropriate promo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between 6 and 36 months in Europe: a discussion paper outlining the first steps in developing a nutrient profile model to drive changes to product composition and labelling and promotion practices in the WHO European Reg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1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2021)‎. Expert meeting on improving drinking-water consumption for decreasing the intak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educing plastic waste: meeting report, 27-28 February 2020, Moscow, Russian Feder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13】.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176 (11):1680

【14】.Sugar industry sponsorship of germ-free rodent studies linking sucrose to hyperlipidemia and cancer: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documents[J]. PLoS biology, 2017, 15(11): e2003460.

【15】.【益普索】消費者減糖行為和态度研究

【16】.【國金證券】基礎化工行業研究:代糖:消費更新趨勢下,産品百花齊放

【17】.【東北證券】C三元(301206):赤藓糖醇全球霸主,0糖時代隐形冠軍

【18】.Palinthorn Nagsuwanchart, Siriruk Nakornchai, Sroisiri Thaweboon, Rudee Surarit,Mogroside, palatinose, erythritol, and xylitol differentially affect dental plaque pH in caries-active and caries-free children: An in vitro study,Pediatric Dental Journal,Volume 31, Issue 3,2021,Pages 242-247,ISSN 0917-2394,

【19】.Riina Runnel, Kauko K. Mäkinen, Sisko Honkala, Jana Olak, Pirkko-Liisa Mäkinen, Rita Nõmmela, Tero Vahlberg, Eino Honkala, Mare Saag, Effect of three-year consumption of erythritol, xylitol and sorbitol candies on various plaque and salivary caries-related variables,Journal of Dentistry,Volume 41, Issue 12,2013,Pages 1236-1244,ISSN 030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