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防藍光眼鏡一直是熱議話題,市面上衆說紛纭,有的視藍光如洪水猛獸,覺得應該全部防護;有的則認為防藍光是智商稅完全沒有必要。

那麼,藍光究竟是什麼?應該怎樣看待防藍光呢?

今天我們帶大家深入解析藍光,科學認識防藍光。

藍光是什麼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光是視覺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眼可見光的波長在380-780nm之間。藍光波段(380nm到500nm)是光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人的視覺以及生理息息相關。

人的視覺形成離不開太陽光,而太陽光就是自然界中最強的藍光光源。現代生活中還存在着許多人工藍光光源,例如LED燈(發光二極管)和數位電子裝置螢幕。

藍光都是有害的嗎?

藍光具有兩面性,既有潛在危害,又對我們的健康有積極影響。被科學界所廣泛認可的是,藍光不僅對視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同時它也對提高警覺性,改善情緒和生物鐘起着重要的作用。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部分電磁光譜藍紫光譜(380-500nm)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高能可見光(380-450nm)和有益的藍光波段(450-500nm)。

潛在有害藍光

藍紫光譜中的高能可見光(HEV)已經被證明是光誘發眼疾及慢性視網膜損傷(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的主要成因。這部分波段的藍光對人眼具有潛在危害。光子由于其具有的高能量使得它和生物組織能夠在分子水準上進行互相作用,越高能的光子往往越會增加眼部健康風險的機率。值得一提的是,高能可見光可以引起視網膜的氧化性損傷。不同于紫外輻射,藍光可到達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和感光細胞,并與之互相作用。高能藍光可以引發細胞損傷。有研究表明藍光比光譜中其他顔色的光對視網膜的損傷更大。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電腦、手機、平闆電腦等數位電子産品日漸普及,同時疫情更加速了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各種數位電子裝置使用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眼睛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各類人工藍光光源的環境當中。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如上圖所示,白熾燈、現代白光LED和太陽發射的光譜在380-500nm之間,虛線是典型智能手機的顯示屏光譜。這張圖顯示了LED和數位産品顯示器發出的藍光與傳統光源相比具有較高的強度。

數位視疲勞

相信許多人都曾有因過度使用電子螢幕而數位視疲勞的體驗。

數位視疲勞,以前也曾稱為計算機視覺綜合症(CVS),包括用眼過度、視覺相關的症狀、弱視問題,這些都和大量使用電腦和數位産品顯示屏、高強度閱讀和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相關。

當用眼需求超過了眼睛自身調節維持清晰和舒适視覺的能力範圍時,就會導緻我們的視覺系統過載——這種過載最終會造成視覺疲勞。

數位視疲勞,包括眩光、視力模糊、眼内或眼周疼痛、幹澀和眼疲勞等症狀,這些都和大量使用數位産品顯示屏、高強度閱讀和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有關。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藍光和數位視疲勞

藍光與數位視疲勞有一定的關系,可能産生視力模糊和視覺不适等症狀。 當短波藍光通過人眼媒體的過程中,可誘發光實體效應,造成兩個負面效應——光散射和縱向色差。第一個負面效應是光散射。這種效應會導緻視網膜中的“視覺噪點”增加,進而導緻目眩、視覺對比度降低,最終造成數字視疲勞。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藍光在人眼中的散射示意圖

第二個負面效應是縱向色差,這種效應會使視覺圖像可能看起來模糊,或有明顯的彩色邊緣。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藍光、綠光和紅光(FB、FG和FR)的不同焦點。藍光焦點位于視網膜的中央凹前1.5屈光度的位置,而不是聚焦在視力最清晰的中央凹上,是以會産生像差。

有益藍光

藍光中也包含了有益藍光,它能夠觸發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對控制生物鐘、維持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是感光細胞,它們能在明(晝)光和暗(夜)光條件下産生視覺。另一類感光細胞即内在感光性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pRGCs),它們并不會對視覺産生影響,但可以感受到光的強度,驅動瞳孔孔徑控制和其他生理和心理機制。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在晝夜節律中發揮關鍵作用,它有助于我們的健康和睡眠周期。

藍光對視網膜的照射可調節褪黑激素分泌進而影響醒睡周期。其中464nm-490nm波段的藍光對褪黑素分泌的抑制效應最為明顯。

有研究表明,藍光對于兒童眼球發育也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

撥開迷霧,科學防藍光

科學防藍光

正确認識藍光以及了解藍光對于眼睛健康的影響,才能正确選擇防藍光眼鏡。電子數位産品和人造光源中的藍光對人眼是否産生危害取決于接觸的波段、強度和時間等多個因素。如果日常工作生活在戶外比較多,配戴非防藍光鏡片更合适;如果經常長時間高強度看電子螢幕,則建議配戴防藍光鏡片。

在選擇防藍光鏡片時也要注意,如果鏡片不能阻隔的短波高能藍光,起不到藍光防護的效果;而阻隔率過高,屏蔽了有益光譜的藍光,則可能造成過度防護。透光率差、顔色明顯泛黃的防藍光鏡片也可能導緻眼睛視物色彩失真,清晰度下降,反而造成視疲勞。是以鏡片防藍光不是屏蔽越多越好,透光率和防護都要兼顧。

藍光有潛在風險但也有益處,眼鏡的本質目的是看清看好,理想的防藍光的鏡片應該在阻擋潛在有害藍光和保留有益藍光之間取得科學的平衡。

這樣,我們便享受有益藍光對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又能防護對眼睛的藍光傷害,緩解因使用數位産品帶來的視覺疲勞感。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