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記者王少恒報道“現在這批隊員的訓練條件太好了!”鐘純林說,“以前,趙利紅、張秋玲她們就在老校區裡的小山頭上踢,哪裡有這麼好的草地。她們摔一跤,膝蓋上就掉一塊皮。”

搞足球,鐘純林是在英德市一中起家的,他對這個“老東家”至今還心心念念,時不時就來看看一中男女隊的訓練。許多人知道鐘純林曾是趙利紅的教練,是英德聞名的校園足球專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

1984年,練體操出身的鐘純林來到英德市第一中學任教。上學時受學生影響喜歡上足球的他,很快感到了“孤單”,算上他,市一中隻有三名體育老師。而那個年代的市一中,足球是空白。

比愛好上的“孤單”更令鐘純林難受的,是場地的空白。市一中的老校區不大,幾乎沒有場地搞足球,操場上能用的地方,都是跑道和籃球架。足球這項運動,開展的條件本身就有些苛刻。鐘純林是個愛琢磨的人,他喜歡想辦法。“有條件肯定要搞,沒有條件,難道就不搞了嗎?”鐘純林說。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很快,鐘純林相中了學校山頂的一塊空地。雖然那裡并不足以撐起一個标準的場地,但有這樣的地方,鐘純林已經心滿意足。山不乏木,自己動手,鐘純林根據場地大小,按比例做了兩個球門。就這樣,在這麼一塊并不規則的場地上,市一中于1985年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屆足球賽。就在這個山頂,就在這支球隊裡,走出了趙利紅、張秋玲等優秀女足球員。後來有人說,鐘純林會挑地方,山頂辦賽,預示着市一中的足球未來在英德市一覽衆山小。

“第一屆比賽還叫超霸杯,到了1987年,比賽才改名叫振興杯。”鐘純林說,“我離開學校的時候,隻有一個要求:振興杯不能斷。”從1985年到2022年,市一中的校長換了許多任,“振興杯”卻從沒有中斷過。唯一沒有舉辦的一年,是因為正好趕上了市一中校址搬遷,實在沒有舉辦的條件。但第二年,時任校長“很自覺”地辦了兩屆“振興杯”,把前一年的補了回來。

市一中是英德市第二批獲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中學之一。申報之前,鐘純林告訴時任校長,兩個材料一定要寫好,“第一是你們的人才培養,趙利紅和張秋玲都是你們這裡出來的;第二就是振興杯,振興杯已經搞了三十多年了,校園足球才幾年!”

時至今日,英德市第一中學的榮譽室裡,還保留着學校第一支女子足球隊的照片,照片裡的鐘純林還略顯青澀,留着當年時髦的發型。英德擁有女足基地,被外界稱為中國女足的娘家,可鮮有人知道,這個娘家,起家之路的第一步,是從當年市一中校園裡的小山頭上邁出的。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2021年“省長杯”,英德一中男女隊都進入了前四,男隊排名第四,女隊則獲得了亞軍。賽事結束後,有人跟鐘純林開玩笑:“第四名也不怎麼樣嘛。”鐘純林笑着回答:“廣東一共21個地級市,四強裡面,隻有3個市,我們占了一個。而且,除了我們,沒有任何城市的男女隊都進入了四強。”足球的世界裡,奪冠除了實力,還需要運氣,鐘純林深知這一點。“冠軍哪有那麼好拿的。”他說。

“省長杯”上排在英德市一中前面的有四支球隊,男子組前三名被來自廣州的三支球隊包攬,女子組的冠軍則來自雙重東道主五華縣。“廣州的球隊,在省裡基本沒有對手。經濟條件太好了,實在難以抗衡。”鐘純林說。清遠的經濟在省内長期排在中遊,無法在财力上與珠三角地區擁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學校相提并論,但英德市是幸運的,這裡有一群願意幹實事的人。

2015年,國家六部委釋出《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校園足球的發展成為了重中之重。很快,英德市相關部門的上司就找到了時任少年宮主任的鐘純林。市裡的态度也很直接,都知道鐘純林以前是搞足球的,一直帶隊,也有點名氣,現在市裡要發展校園足球,想聽聽鐘純林的想法。

“我當時的回複很簡單,基本沒有太多思考,我說檔案太厚了,我還沒有那麼多時間看,但我覺得這個事情交給我沒問題。為了英德足球,我要把校園這塊撐起來。”鐘純林很快做出了答複,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做這個事情,我需要組建一個團隊,要求不多,就兩個:第一,足球專業知識要強;第二,要講奉獻。”鐘純林是教師出身,在市一中當了十多年老師,又在少年宮帶了十多年孩子,他知道學校裡經費有限,是以計較工資、補貼的人他都不要。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就這樣,鐘純林回到了他離開了17年的校園。很快,原文廣旅體局副局長梁敏、英德市文廣旅體局體育股的李偉祥、英德市足協主席羅新鵬、秘書長付恒、英德市第八中學張偉峰等人相繼被調入英德市校足辦。看人是一門學問。鐘純林以前選出趙利紅、張秋玲這些苗子,如今又在為英德足球的未來挑選人才。六年來,靠着這個團隊的不斷努力,英德足球終于站上了省長杯的領獎台。

與經濟發達城市足球名校動辄與職業俱樂部合作、聘請外教不同,英德校園足球的發展,幾乎靠的全是本地人才的努力。鐘純林對此很感激,“我們校足辦是沒錢的,條件很艱苦,但我們經常一起探讨思路,大家目的很統一,就是要把事情做好。”

“前廣州體育學院足球學院周毅院長總是笑話我們,你們英德的教練都是本地‘土炮’。”鐘純林說,“我們這裡沒有職業俱樂部,都是自己摸着石頭過河,多點回頭看,多點總結,肯定會有提高,‘土炮’也不差嘛!”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鐘純林的辦公室裡有很多寶貝,其中一幅字,讓許多人很是羨慕,想盡辦法要“騙”走。鐘純林每次都笑笑:“這是英德足球的夢,要留在這裡。”2016年5月,英德市傅式家族修建了一座祠堂,請來了全國有名的傅西路——前中央國家機關秘書,中國書畫協會會員。傅西路人很魁梧,寫得一手好字。向他求字的人絡繹不絕,但傅西路每天隻寫四幅,寫完就拂袖而去,留下等候的人面面相觑。

一天,傅西路偶遇鐘純林,問道:“你有點面熟。”犀利的眼神讓鐘純林有些透不過氣來,“昨天您寫完四幅字,他們還求您寫,您把他們罵了一頓,裡面也有我。”鐘純林回答。從短短幾句裡,傅西路感受到了鐘純林的坦率。兩人很快熟絡起來,聊到了鐘純林的工作。“我在少年宮教孩子們踢球,也算個孩子王。”這樣的鐘純林讓傅西路動了心,決定給他寫一幅字。

“我想寫與足球有關的。”鐘純林直接給傅西路命了題。傅西路低頭想了想,拿起毛筆,寫下了“足球夢”三個字。寫好之後,傅西路似乎有些不滿意,來回踱步幾次,拿起筆把夢字中間的空格全部塗黑,“我把字塗黑,是要告訴你,夢是一種意境,不是現實。百年之後再回首,人們會記得,你做的是讓夢成為現實的事情,是在竭盡全力追逐心中的夢。”

傅西路寫字挑人,而他的字裡則透着為人處世的道理。在英德期間,他為一個小本生意人寫了一幅字,隻因為吃完飯結賬時,别人高聲吆喝,隻有這人一聲不吭地拿了錢包去結賬。傅西路給他寫的是“方圓”,傅西路告訴他,方圓,既是規矩,亦是銅錢。守方圓之矩,才能得方圓之财。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盡管鐘純林教孩子踢球二十多年,可英德市校足辦成立後,他仍不放過每次參加教育訓練的機會。在他看來,每出去一次,都能啟發自己,開拓思路。2016年,鐘純林參加廣東省教育訓練時,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支中超冠軍的青年隊和一支日本俱樂部的青年隊打了一場友誼賽,兩隊離開後,記者采訪時發現日本球隊休息室幹淨整潔,還以為自己走錯地方了,而中方球隊的更衣室裡亂糟糟,到處都是垃圾袋、水瓶和毛巾。

“這個反差太強烈了。我們總是說打造足球文化,可什麼才是足球文化?”鐘純林說,“那次教育訓練回來之後,我就開始整頓我們的隊伍。”2017年,鐘純林在英德市校足辦會議上提出了“為形象而戰,為榮譽而戰”的口号,形象在榮譽之前。鐘純林給英德足球立下了“方圓”:英德的球隊比賽,不論國小生還是高中生,個人的比賽行李包必須在規定區域擺放成一條直線;比賽結束後,球隊所在的區域内不許留下任何垃圾。

“對這些孩子們,從小到大都要用紀律去限制他們。隻有在這種小細節上遵守了紀律,才會養成她們在球場上對戰術、對紀律的堅決執行,形成英德的足球文化。”鐘純林說,“對學生來說,這同樣是素質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設。”他認為這種形象有助于小孩子健康地成長,養成好的品德。教練員要求學生這樣做,家長們也很快會看到孩子們的變化,形成自上而下的統一思想,而有了這種統一,紀律很容易就得到貫徹和遵守。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校園足球的英德形象很快在省裡傳開。有一年,隊伍打省錦标賽,到了賽場,英德隊行李包的擺放和其他球隊形成了鮮明對比。“有兩個裁判專門跑來拍照。”鐘純林說,“比賽結束,我們的球員都要回頭看還有沒有什麼垃圾,有就要撿走,確定用過的地方是幹淨整潔的。”“去年省長杯決賽,我專門留意了我們的女隊,看看她們們有沒有亂放行李包,結果她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放成一條直線。”鐘純林不放過每一次檢驗成果的機會。這就是文化。

英德每一所省級推廣校以上的學校,都有自己的隊徽和隊旗。鐘純林的理念裡,英德市内的賽事,一定要有交換隊旗的儀式。對外的比賽,不論正式比賽還是交流賽,球隊一定要把旗帶上,以展示英德的形象。鐘純林的想法很簡單,他要讓學生知道這個旗代表的是我的球隊,代表的是英德,讓學生們有歸屬感和榮譽感。在鐘純林看來,這是很簡單的足球文化建設,然而,“很多省裡的球隊,都沒有自己的隊徽和隊旗。”他說。

“有一次我們的球隊去韶關打交流賽,出發前隊員還提醒教練一定要帶上隊旗。”鐘純林說。他想得很明白,校園足球文化是什麼?不是随便搞搞、拍拍照片,而是一點一滴細節的積累。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2022年3月10日下午,鐘純林受邀到英紅啟飛幼稚園,參加這裡的全國足球特色幼稚園挂牌儀式,這是他連續第二天參加特色園的挂牌儀式。事實上,英德的幼兒足球開展得很早,遠在教育部開放全國足球特色幼稚園之前。然而,由于各種原因,英德錯過了首批特色園的申報。

體育人喜歡較真,是以鐘純林很不服氣。于是,他把廣州體育學院足球學院院長周毅、廣州體育學院教授辛利、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專職幹事梁勇鋒等人請到了英德,調研一家幼稚園。三位省裡的專家一看到幼稚園門口有關幼兒足球的宣傳紙已經在風吹雨淋下變得殘缺不全,當時就表示:什麼都可以搞突擊,但這風雨的經曆假不了。得到省裡專家的支援後,英德開始大力申報特色幼稚園。短短幾年間,英德市已經擁有了24所全國足球特色幼稚園。

幼兒足球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兒童年齡小,下肢力量較弱,無法直接複制國小階段的普及。喜歡思考的鐘純林,很快找到了解決辦法。英德市校足辦組織推廣校以上的國小派師資下沉指導幼兒教師,先給老師上課,通過小遊戲教會老師,再由老師上公開課,大家觀摩、讨論,在思維上進行碰撞,形成幼稚園的興趣培養體系。隻有形成了體系之後,這些老師才能夠自行教學。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按照校足辦的要求,我們的特色園都要有自己的小型足球場,大小可以不同,但必須有,老師就帶着孩子們在裡面玩。”鐘純林說,“幼兒教師們其實也不懂什麼技戰術,我們也不建議他們教,教了,有可能會過早把孩子的思維定型。是以我們國家的青少年隊踢得還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幼兒足球應該先把興趣培養好,把足球和文化的基礎素質打好。有了這些基礎,等孩子們上了國小、中學接觸技戰術的時候,他們的成長會很快。”

好的東西可以互相借鑒。英德的特色幼稚園每年要給片區和周邊縣區的幼稚園上一次公開課,然後大家一起交流想法。“我跟很多特色園的園長和老師說,這個牌子上面印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你們好好想想,有多少鄉鎮的幼稚園和學校能挂上這樣的牌子。是以一定要珍惜機會,努力把校園足球做好。現在你當園長,你努力把這個發展好,以後人們都會記得你、感謝你,不要覺得隻是一個評優的事情。”鐘純林說。

不僅對園長、校長,鐘純林對老師、教練們也是這樣要求。“有些校長說學校沒有專業老師,不好搞,有些教練說我不是學足球的,搞不了。”每次聽到這些搪塞之詞,鐘純林都很生氣,“我跟他們說,我不想隻聽到專業兩個字,我想聽到的是敬業兩個字,這裡面的差别很大。你再專業,不想做,也達不到效果;你不是專業的,但你願意學,想提高,跟學校一起成長,學生都會感謝你。”

做過16年教師的鐘純林總是告誡他的同行,自己當年的專業也不是足球。也許,深耕英德足球數十年後,許多人都忘了,鐘純林是學體操出身的。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校足辦建立之初,鐘純林就強調,他選人的重要标準之一,是講奉獻。“校足辦沒有錢,校園足球的專項經費一共才30萬,有這麼多學校,分下去,每所都沒多少。”鐘純林說。昔日愛徒趙利紅有時候會“嘲笑”他:“經濟發達地區的頂級學校,一年請團隊的資金都超過百萬。”錢是不夠用,鐘純林很清楚,他也清楚發展校園足球最缺的三樣東西——錢、師資、場地。不過,他也有自己的态度:“如果普及足球一定要大把撒錢搞,那全國很多像我們這樣的地方就不用搞了。”

錢,不是英德校園足球的發展的優勢,但在鐘純林看來,錢也不能成為校園足球在英德普及的障礙。2021年,英德市自籌50萬資金,深圳壹基金出資50萬,在英德市開展了校園足球壹基金足球隊的項目。100萬資金,100支壹基金足球隊。

從數字上看,英德隻有7所省級推廣校和14所全國特色校,是以大部分參與項目的都不是校園足球特色校,而特色校唯一的優勢是擁有建設兩支球隊的條件。這是一次發動社會力量面向英德市學校的全面推廣計劃,在全國也屬首創。目前,英德市所有36所國小已經完成了成立100支壹基金足球隊的目标。

資金得到了保障,鐘純林還要給他們打造師資力量。英德市足協主席羅新鵬自掏腰包,拿出30萬人民币,大力促成了壹基金足球推廣項目的合作。他與足協秘書長付恒,主要負責技術力量上的支援。一旦學校需要師資,就由校足辦統籌安排,足協派教練進入學校進行義務指導。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任何模式落地之初,都可能遇到困難,校足辦很快發現了問題。足協向學校派駐了技術骨幹之後,有些學校的體育老師反而失去了興趣,不參與訓練了。這不是個展現象,許多學校都出現了這種問題。于是,校足辦果斷暫停了足協的技術支援,召集學校上司開會。“你們不要指望足協的教練天天來校園足球做事,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們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可以申請派人來支援,但常态化的東西,肯定是學校來負責,老師來負責。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鐘純林在會上強調。

社會的足球文化,不止靠踢球的人,還有許多不直接參與其中的人共同形成。英德的校園足球圈子,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望埠鎮,有一位被借調到縣城房管局工作的老師,以前在學校也帶足球隊。2016年,在縣政府飯堂吃早飯時,他聽說英德要搞校園足球,通過交流找到鐘純林說:“如果是你負責,我就回學校。”有時候,熱愛的力量也能抵過米面油鹽。後來,這位老師當真回到學校當教練,一直堅持到現在。

這樣的人在英德并不“孤獨”。足協秘書長付恒,90後,是英德足球工作者中年輕一代的代表。通過公務員考試考上市公安系統的付恒,為了英德足球,斷然放棄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投身社會足球工作。足協主席羅新鵬,個人出資支援英德社會足球十年,于今年四月獲評首屆英德市校園足球感動人物。

“搞校園足球的都很辛苦,我們要對得起他們,一個證書、一個紀念品花不了多少錢,但我們要記住這些人曾經為英德足球做過的事情。”鐘純林說。

少年中國|“學體操”的他帶出過中國女足名宿,投身足球已37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