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提前拉響警報

蘋果提前拉響警報

以下文章來源于字母榜(ID:wujicaijing)

作者 | 趙晉傑

蘋果交出了一份喜中帶憂的新财報。

蘋果2022财年第二财季(即2022年度第一季度)财報顯示,當季營收972.78億美元,同比增長9%,再次重新整理曆史同期記錄;淨利潤250.10億美元,同比增長6%。财報釋出前,4月28日收盤時,蘋果股價上漲4.52%。

具體到各個地區,蘋果第一季度美洲區營收為408.82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43.06億美元;歐洲區營收為232.87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22.64億美元;大中華區營收為183.43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77.28億美元。

其中,日本區和亞太其他地區均出現營收同比下滑。日本區營收為77.24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7.42億美元;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70.42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5.44億美元。

蘋果提前拉響警報

細分到各個産品線上,如去年第四季度一樣,蘋果在除iPad之外的所有産品類别上都實作了營收的同比增長。其中,iPhone營收505.70億美元,同比增長1.6%;Mac營收104.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iPad營收76.46億美元,同比下降2%;可穿戴、家居和配件産品營收88.06億美元,同比增長12%;服務營收198.21億美元,同比增長17%。

盡管蘋果一季度營收創造了同期新高,但環比來看,這卻是蘋果過去6個季度中營收第一次未能實作兩位數增幅。

對于iPad業務的營收同比下滑,蘋果CEO将其歸因于供應鍊瓶頸限制,并表示Mac産品也在受到矽材料的限制,“蘋果供應鍊一直保持彈性,但晶片是主要問題。”庫克說道。

财報電話會上,庫克被問及供應鍊緊張對蘋果影響有多大時,表示當下造成供應緊張的兩大原因仍持續存在:一是疫情造成的破壞;二是全行業的晶片短缺。庫克預計,供應緊張給蘋果造成的影響将達40億到80億美元,這部分損失将會展現在第二季度财報中。

值得注意的是,庫克提到造成蘋果供應緊張的最主要因素是來自上海地區的供應鍊。不過,他在财報電話會中表示,目前上海地區負責産品最終組裝的工廠目前都已複工,40億到80億美元的波動區間,正是基于工廠不同程度複工的情況預估而出。“上海報告的新冠感染人數在過去幾日内不斷下降,也讓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庫克說道。

市場很快對庫克的供應緊張預測給出反應,蘋果盤後股價直接跳水,一度跌超6%。截至4月29日下午1點,蘋果股價跌幅收窄至2.22%。

營收占比仍然超過50%的蘋果核心業務——iPhone,開始面臨增速放緩的現實。一季度iPhone營收同比僅增長1.6%,去年四季度這一增幅為9%,而且蘋果軟體端毛利率保持增長态勢之餘,一季度iPhone等硬體端的毛利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僅有7560萬台,同比下滑18%,環比下滑13%。去年第四季度躍居中國市場第一的蘋果,又回落到市場第三位置,以1380萬銷量排在榮耀(1500萬台)和OPPO(1390萬台)之後。

iPhone增幅下滑的直接表現是,一季度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僅增長3%。去年第四季度,大中華區曾憑借21%的增幅,成為蘋果所有區域中增幅最大的地區,為蘋果貢獻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營收份額。

對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前景,Canalys分析師Amber Liu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近三年來一直持續走低,未來的存量市場競争将變得更加激烈。

相比安卓陣營,蘋果借助封閉的iOS系統成功培育起了軟體服務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一季度蘋果服務業務營收憑借17%的同比增長,成為當季增長最強勁的業務,營收占比也來到20%門檻。

蘋果CFO盧卡·馬斯特裡表示,服務業務正在成為過去幾年間推動蘋果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據馬斯特裡透露,包括應用商店、音樂、雲服務和Apple Care等7項服務業務在内的付費使用者已經達到8.25億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000萬人。

蘋果提前拉響警報

圖源/視覺中國

但硬體端增速放緩的趨勢,也勢必會影響蘋果軟體服務的持續增長。畢竟,蘋果軟體服務的最大競争優勢,離不開全球數十億台iPhone等硬體提供的源源不斷的流量入口。

如果蘋果iPhone等硬體消費需求繼續疲軟,蘋果還是否能維持連續3個季度70%以上的軟體服務毛利率,就要打上一個問号了。

蘋果需要找到刺激硬體增長的新路徑。

庫克顯然也是這樣做的。今年3月份,蘋果被媒體爆出内部正在開發一項全新的硬體訂閱服務。該服務旨在讓訂閱使用者每月隻需支付一定的費用,便可以直接使用新釋出的硬體産品,類似于iCloud服務。

與蘋果在iPhone上已經推出的年年煥新計劃或者跟營運商合作的分期付款計劃不同的是,蘋果全新的硬體訂閱服務,将貸款消費變更為了租賃消費,使用者支付更小的成本,就可以在一定時間内享受到最新iPhone産品,就像租車一樣,當新一代iPhone釋出後,使用者可以随時更換租賃目标。

據媒體報道,蘋果硬體訂閱服務可能會與Apple One和Apple Care服務互相綁定,使用者每月支付固定費用,未來,Apple Music 、Apple TV+等服務可能也會加入其中。

蘋果提前拉響警報

圖源/視覺中國

蘋果最快将在今年底上線這項新訂閱服務。一旦順利實施,這也将成為蘋果硬體銷量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變革推動力。

《華爾街日報》評價稱,蘋果推出該訂閱服務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促提升件銷量,還能通過租賃形式,賺到更多收益。

Counterpoint Research給出的一份換機周期報告顯示,iPhone使用者平均每3年更新一次裝置,使用者用來購買iPhone的平均支出約為825美元。這也意味着,每隔3年,蘋果就能從iPhone忠實使用者手中賺到800美元以上的收入。

如果改換租賃模式,蘋果三年内的平均使用者收入是多少呢?以iPhone 13為例,按每月35美元固定支出計算,使用者三年使用成本将達到1260美元,遠高于799美元的手機原本售價。

此外,這些被回收到蘋果商店裡的租賃機,還能通過二次售賣的方式,再為蘋果貢獻一份銷售收入。

硬體訂閱計劃的更重要一層價值或許還在于,它将直線拉低蘋果手機的購買門檻,為蘋果帶來更多新增使用者,如因為嫌貴而延長換機的部分蘋果使用者,以及想要從安卓陣營轉移到蘋果的部分潛在使用者,還有那些分布在亞非拉美欠發達地區的更廣大目标群體。

隻有硬體銷量能夠保持穩定甚至上升勢頭,蘋果軟體服務才有繼續創造高毛利的可能性。

除了在硬體上搞增長創新外,蘋果還在發力B端企業市場。4月初,蘋果面向企業使用者推出了一款新的付費訂閱産品Business Essentials,以幫助企業設定、管理、安裝iPhone、iPad、Mac軟體。

讓庫克決定在硬體上進行變革舉措的一大客觀原因,離不開最近幾年蘋果在全球範圍内面臨的各種反壟斷指控。

财聯社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蘋果下周将面臨新的歐盟反壟斷指控,事關其Apple Pay的營運方式。一旦指控成立,蘋果将被處以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

2021年5月,歐盟就曾對蘋果提起過正式反壟斷訴訟,指控其濫用市場主導地位,利用App Store扭曲了音樂流媒體市場的競争,指控的核心圍繞“蘋果稅”展開,歐盟認為App Store收取30%會員訂閱費的方式,增強了蘋果自家音樂App的優勢,阻礙了市場其他應用公平競争的機會。

蘋果總部所在地美國,也在對蘋果發起新一輪訴訟,要求蘋果放開側載,允許使用者繞過App Store安裝應用,以避開“蘋果稅”規則。美國兩黨議案正在着手拟推出《開放應用程式市場法》,其中主要規定之一就是促進包括蘋果和谷歌在内的應用市場營運商進一步開放支付系統。

蘋果提前拉響警報

蘋果CEO庫克出庭對反壟斷指控進行辯護

圖源/視覺中國

今年1月,美國得州共和黨參議員特德 克魯茲對外爆料稱,為防止新法案通過,庫克開始打電話給相關議員,辯駁稱新法案可能會阻止蘋果實施隐私和安全功能,進而阻止其改進産品。

4月份曝出的消息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蘋果在遊說方面的支出創下了250萬美元的季度新高,相比2021年第四季度的186萬美元增加了34%。

不止歐盟、美國,南韓、日本等也在加大對蘋果應用商店涉嫌壟斷的訴訟。

重重壓力之下,蘋果也開始有了妥協。3月31日,蘋果宣布将允許“閱讀器應用”在應用内部使用外部連結讓使用者注冊或管理賬号。

按照蘋果解釋,所謂的“閱讀器應用”指的是允許使用者在手機上通路内容庫的應用,适用于提供雜志、報紙、書籍、音頻、音樂或視訊内容的應用,如Spotify和Netflix等。這些适用範圍内的應用,将不必再被蘋果抽取15%到30%的傭金。

但對于提供應用内購的遊戲和包含數字内容但重點是提供其他功能的應用(如社交網絡)的産品,依然不适用于蘋果這條新規。

面對日益趨嚴的各國監管政策,帶領蘋果走向3萬億美元的庫克,還有不少挑戰需要一一化解。

*題圖及内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