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東最關鍵一戰——斯拉夫揚斯克的“十面埋伏”

作者:西樓飲月

自從俄軍從北線的基輔等地撤軍之後,俄烏戰争的焦點一直有兩個,一個是馬裡烏波爾,一個是伊久姆-斯拉夫揚斯克一線。

在4月21日之前,馬裡烏波爾一直是烏戰最為慘烈的地方,尤其是核心區亞速鋼鐵廠,一直是絞肉機級别的戰場,但是随着俄方宣布放棄強攻,将一部分俄軍調離馬裡烏波爾,這裡的戰鬥沉寂了不少。

最近有分析稱,馬裡烏波爾即将迎來大會戰,我認為,這個判斷是不靠譜的。

一方面,俄軍最近在馬裡烏波爾的轟炸雖然強度很高,但我們都知道,亞速鋼鐵廠是可以扛得住小型戰術核打擊的“鋼鐵堡壘”,這種轟炸不可能對守軍造成多大的殺傷,目前俄軍的政策更像是威懾性的,防止他們從堡壘出來發動襲擊;

另一方面,從最近馬裡烏波爾上傳的照片來看,他們完全沒有營養不良的樣子,應該不存在缺糧的問題,是以烏方目前并無迫切的解圍需要,我判斷他們會等到7月或更早大反攻開始之後,再裡應外合,收複馬裡烏波爾。

烏東最關鍵一戰——斯拉夫揚斯克的“十面埋伏”

目前烏戰的主要焦點,已經轉移到伊久姆-斯拉夫揚斯克一線,而最慘烈的戰鬥,則發生在盧比日内(rubizhne)。

我在此前多次提過,烏東北之俄軍一直在向斯拉夫揚斯克(slovyansk)這個烏東重鎮進攻,攻下它,可以将烏東的烏軍一分為二,為全面占領頓巴斯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下圖,俄軍的計劃應當是從多個方向攻擊前進(下圖紅色箭頭為俄軍的攻擊點),最後來個十面埋伏、圍攻斯拉夫揚斯克,但是可惜,他們打得非常不順。

烏東最關鍵一戰——斯拉夫揚斯克的“十面埋伏”

過去48小時,由東南部向北包抄之俄軍止步于popasna(見下圖),俄軍對brazhkivka、velyka、以及上文上文提到的盧比日内的進攻,也都慘遭失敗,尤其是在盧比日内,俄軍一潰數公裡,堪稱大敗。

盧比日内是位于斯拉夫揚斯克東部約60公裡的一個小鎮,烏戰開始之後不久,俄軍就開始攻打這裡,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依然沒能将它打下來。而且他們在盧比日内兵力損耗非常大,比如其中一個連居然在一周之内換了三個連長,其中兩個已經陣亡,打到4月中旬的時候,全連就剩下幾個人了。

這個小鎮之是以這麼難打,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烏軍的戰術非常對頭,他們對那裡的地形非常熟悉,精心設計了很多“火力口袋”,俄軍一旦進入這些口袋裡,就會遭到來自各個方向之烏軍機槍手和狙擊手的交叉火力攻擊,很多俄軍直到戰死,都不知道子彈是從哪裡飛過來的。

二是俄軍步炮協同比較差,常常被各自擊破,比如一支俄軍部隊發動多次攻擊,以巨大的傷亡為代價,終于攻占了烏軍據守的一座車庫,但烏軍的坦克馬上就趕了過來,經過兩個小時的轟擊,将那個車庫夷為了平地。至始至終,占據倉庫的俄軍都沒等來坦克等炮火的支援。

實際上,俄軍在盧比日内面臨的這兩點困難,是他們在整個烏東戰場的縮影,頓巴斯戰役打了10多天,俄軍的戰果不能說沒有,但有價值的戰略要地幾乎一個也沒有拿下來,反過來,他們付出的代價則十分高昂。

當然,烏軍為了粉碎對方的進攻,也付出了慘重的犧牲,但他們的戰損要遠低于俄軍,這是不争的事實。

烏東最關鍵一戰——斯拉夫揚斯克的“十面埋伏”

此前我曾經分析過,如果打不下斯拉夫揚斯克,俄軍在頓巴斯的目标就将化為泡影。

如今,距離5月9日這個預計的俄烏第二階段戰争結束時間隻剩下一個多星期了,俄軍連斯拉夫揚斯克的邊都沒摸到,一統烏東兩州依然遙遙無期......

文/西樓飲月

PS:本人的烏戰戰況綜述與獨家分析已以專欄的形式推出,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訂閱:美國更新烏戰目标,釋放了3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