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51歲的男星胡兵,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的一日三餐。
早餐:蘋果,芹菜汁,咖啡。

午餐:炒茭白,海參,一小塊洋芋、蕃薯、玉米,一個水煮蛋。
晚餐:無。
他的每天食譜都和這個類似,隻是有時素菜換着花樣吃罷了。
看完胡兵的菜單,有網友調侃:“這是餐前吃還是餐後吃?”
“明星是真省錢,一個月的夥食,除了海參,都沒有我三天的多,大米,肉都舍不得買。”
确實,這樣吃對普通人來說有點太少了,但對身為模特的胡兵來說,也許是他保持身材的必要條件。
對于他們這種人,站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時候才是他最享受的,比口腹之欲更重要,為此他願意忍着。我們普通人沒經曆過的,當然無法了解。
出道這麼多年,胡兵始終保持着良好的身材和不變的容顔。
正如泰迪·羅斯福所說:“有了自律能力,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多少人羨慕着别人的身材與樣貌,羨慕着别人的成功與精彩。
但是當了解到其背後付出的艱辛和近乎殘酷的自我管理後,又迅速打起了退堂鼓。
在渾渾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裡,繼續毫無意義地耗費生命。
你會發現:那些自律到極緻的人,都擁有了開挂的人生。
02
谷歌有位進階工程師,叫馬特·卡茨。
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30天改變的計劃,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堅持的事。
比如:
每天騎自行車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張照片,寫一本5萬字的小說;
不看電視,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絕咖啡因.....
可以說這份計劃充滿了挑戰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勢必無法完成。
但馬特堅持了下來。
30天後,昔日那個肥膩的宅男工程師不見了,他開始發自内心地喜歡上騎自行車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的遠足。
心理學家曾經總結過這樣的規律:
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
但有沒有發現,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當作是自律。
而當你自律到極緻,你會發現:
自律能夠帶給你發自内心的平靜和享受。
因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變,自律已經變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
正如李開複所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是以變得更加完美。”
《少有人走的路》裡有這樣一句話: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
那麼,如何才能将自律堅持到極緻?
03
《毅力——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這本書中介紹了2種方法,更新了我對自律的認知。
①設立具體目标,堅持無一例外原則
我的表妹小蕊,每天嚷嚷着減肥,卻從未成功過。
原因之一,想必就在于沒有設定具體的目标。
無數研究顯示:當人們用具體的條文對他們的目标進行定義後,他們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設定目标之後,需要堅持“無一例外”的原則。
比方說,目标是在2個月内瘦下10斤,就堅持在達到減肥目标之前,一點甜點都不吃。
如果不堅持這項原則,那麼每次面對甜點時,都必須決定是否要放縱自己。
在進行考慮的過程中,将會耗費能量,而這些能量,是維持毅力的關鍵。
是以,一旦給自己下了絕對不破例的原則,就不會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無休止的自我糾結上。
②一次隻完成一項任務,不要過多消耗毅力
在改變自己的道路上,許多人會一次性給自己定下太多目标:
比如,半年内練出馬甲線、考過XX考試、看50本書、看美劇不需要字幕......
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會産生疲勞。同時接受太多挑戰,通常無法堅持實施下去。
意志力就像手機的剩餘電量一樣。
每天早晨你都是充滿電的,随着你不斷使用你的電力,最後電力耗盡,你也就毫無意志力可言。
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複就投入下一件事,那麼肯定會疲憊不堪。
注意儲存你的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時候使用。
04
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流枉少年。
直到後來,我漸漸發現:每一個不自律的行為,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痛苦。
長期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會讓你不得不為自己的健康付出代價;
熬夜打遊戲、刷微網誌,帶來的是第二天的無精打采、渾渾噩噩;
沒有目标、得過且過,會讓你迷失方向、日漸空虛。
不要做欲望的奴隸,自律可以令我們活得更進階。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