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作者:薇言淺談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的大家庭,擁有衆多不同的姓氏,我們常見的姓氏就有上百個,稱作“百家姓”。姓氏對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宗族觀念的展現,揭示出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以及倫理關系,而且是一種“曆史遺存”,是曆史遺留在當代生活中的一種印迹。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通過姓氏,我們能夠追溯曆史,回顧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曆史變遷,了解我們先民的過去,追根溯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古怪太子”中國行

中國的姓氏構成特别複雜,出來中原本土原有的姓氏,還有很多少數民族改姓而來的姓氏,比如,很多滿族人後來都将姓氏改成了漢姓,還有一些族群因為避諱皇帝年号、名字,躲避追捕等原因,也會改姓。另外,還有一些姓氏是在曆史文化交流過程中從其他國家流入中國的,他們的先民可能是外國人,“安”姓人可能就是如此。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自從西漢時期張骞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以來,中原地區與西域各國就開啟了頻繁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當時,在中東地區有一個很強盛的帝國,被稱為安息國,他們主要是古波斯人的後裔。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當時的安息國當中有一個名字叫安清的太子,是一個特立獨行、與衆不同的太子。為什麼說安清太子與衆不同呢?因為作為太子,他對皇位、權力、政治一點興趣都沒有,反而“不務正業”,癡迷佛教。更讓人不解的是,在他的父親去世以後,他直接将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叔叔,自己卻出家做了和尚,潛心修行佛教。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後來,為了能夠将佛教思想向世界傳播,安清就順着絲綢之路一路化緣來到中國傳教。來到當時的漢朝都城洛陽以後,安清立馬就被洛陽的繁華與悠久的中原文化吸引住了,是以決定從此在洛陽定居。

為了便于在中原生活,他們開始将自己的姓氏簡化,取了安息國的首字作為姓氏,同時,開始與漢族人通婚。就這樣,安清作為安氏 的祖先從此讓波斯血脈在中原大地上散播開來。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盛唐氣勢與萬國朝貢

關于安姓的曆史,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也是跟西域的安息國有關系。唐朝是大陸曆史上最強盛的帝國,達到了大陸封建曆史王朝的頂峰,尤其是“貞觀之治”,更是樹立了大唐在世界曆史上的地位。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盛唐氣象吸引了當時無數周邊國家前來朝拜,紛紛成為大唐的附屬國,呈現出“萬國來朝”的氣象。據說,當時安息國中有一個叫做安附國的貴族,因為非常喜歡大唐文化,被當時的盛唐氣象所吸引,是以帶着五千餘人于貞觀年間來到長安觐見李世民,并且給李世民帶來了很多西域的奇珍異寶。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李世民龍顔大悅,心想:人家大老遠地來朝拜我,還帶了那麼多禮物,帶了那麼多人,排面那麼大,咱們作為東道主,作為一個這麼大的帝國,也不能顯得太小氣了,那多讓人笑話。想到這裡,李世民決定也要好好招待安附國一行人馬。李世民不僅就将安附國以及他的随從和家人們留在了大唐,并且還賞賜了一個官職給安附國。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但是,由于安附國這一行五千餘人,人數量屬實有點兒多,實在不便于都安排在長安居住,于是就将安附國及其家人留在長安,其他人散居于全國各地。安附國以及跟随他一起來到大唐的這些人就将自己的姓氏改為安姓,從此以後就在中原大地上定居下來,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開枝散葉,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安姓。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氣象萬千的多民族文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元化的大家庭,中華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能夠容納下世間一切的東西。中國文化很神奇,無論什麼外來文化,來到中國以後,都會被中國文化同化,修正,然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會改變中國文化本來的面目以及最本質的東西。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從古到今,無數的外來文化從世界各地傳播到中國,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外來文化能夠改變中國文化,能夠将中國文化同質化,這就是中國文化最大的魅力——超強的包容性與消化能力。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時至今日,經常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異國文化、外國節日在中國開始廣泛流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與歡迎。也經常有人是以而擔憂,我們會不會一味追捧西方文化,而把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都忘了呢?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我們真的需要如此悲觀嗎?其實,隻要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發現,那些所謂的西方節日進入中國以後,已經基本改變了本質,隻是保留了一些西方節日的表象而已,甚至連表象保留得都不完整。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我們以聖誕節為例,聖誕節在國外屬于一個宗教性節日,是基督教信仰國家的節日,中國并不是基督教國家,中國的聖誕節也根本不具有基督教的精神核心。中國的平安夜大家互相贈送蘋果,是因為平安與“蘋果”的“蘋”是諧音,是祈求平安的意思,跟西方的平安根本就是兩碼事。這個平安夜已經被中國文化給本土化了。是以,從本質上來說,是中國文化改變了聖誕節,而不是聖誕節改變了中國文化。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結語:中國文化有着幾千年的曆史,在這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無數外來文化就像一條條支流彙入中華文化這一條大河,融入中華文化之中。我們擁有這麼悠久的文化曆史,應該有強大的文化自信。這麼多年,曆經了多少朝代更疊,像安息國這樣的文化交流事件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都沒有使我們中華文化被侵蝕掉,我們今天為什麼沒有自信去面對那些西方的節日呢?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你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後代

未來,隻要我們祖國夠強大,能夠像大唐一樣成為繁榮昌盛的世界強國,就會有無數外來文化主動要融入我們的民族文化中,我們應該懷着大國的那種自信與包容,将好的東西先進來,經過我們自己的消化與改良,豐富中華文化,使其成為我們自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