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父母絕對不能踩的4個“教育坑”,你中了幾條?

“玉不琢,不成器。”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就像是未經雕琢的璞玉一樣,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何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心理的發展,都會産生教育的作用。

智慧父母絕對不能踩的4個“教育坑”,你中了幾條?

總結了父母必須要堅守的4個教育原則:

1.不對孩子訴苦

你對孩子說過“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幹,還不是為了你”嗎?又或者說過“我省吃儉用,還不是為了讓你過上好日子”嗎?

很多父母喜歡把孩子作為自己一生的心血和一生的努力的歸結點,覺得“自己那麼努力,就是為了孩子”“自己活着,就是為了孩子”,把他們的幸福和不幸福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或許我們的初心是好的,想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不容易,學會換位思考,是以父母的偶爾訴苦可以被了解,但一定要謹記:

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壓力轉嫁給孩子,更不能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傾聽垃圾桶。

智慧父母絕對不能踩的4個“教育坑”,你中了幾條?

如果父母長期對孩子訴苦,不僅會讓孩子内心變得沉重,還會造成角色錯位,讓孩子扮演起了自己的心理父母。

孩子的内心很強大,但也很敏感。其實,當你情緒不好或者感到疲憊時,可以直接和孩子說:

“媽媽現在有點累,想休息一會,等我休息好,媽媽可以來陪你”“你現在可以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嗎?媽媽需要休息一會”。

曾經聽過一位母親這樣說,不要随便向孩子訴苦,因為你會發現,你無意間的訴苦,會對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而你永遠不知道,這種壓力會扮演怎樣的角色,也許這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以,聰明父母最起碼的教育底線就是不對孩子訴苦,既然孩子解不了你的苦,何必讓ta也一起苦呢?

2.不對孩子說父親(母親)的壞話

有些父母吵架,總喜歡把孩子喊來當“裁判、隊友”,給自己充勢力,聯合自己的孩子,打壓另一半。

但對于孩子來說,這是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為爸爸媽媽他都很愛,要偏袒其中一方,诋毀另一方,都會讓他感到為難和痛苦。

假如一個妻子,和丈夫之間出了問題,她首先應該做的是和對方說清楚,而不是逼迫孩子,要他在你們之間二選一。

我們總說要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基礎,父母其中一方拉攏孩子,去孤立另一半的行為,傷害的遠遠不止孩子,還有自己。

孩子也會慢慢意識到,你對另一半的描述是不真實的,要麼遠離你,要麼變成你一直“吐槽”的樣子。

智慧父母絕對不能踩的4個“教育坑”,你中了幾條?

3.不要讓孩子按照你的期望而活

很多父母對孩子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這是很正常的,隻不過很多父母對孩子産生過高的期望,以至于孩子無法承受這份壓力。

舉個例子,這份期望和壓力好比是包餃子,父母希望餃子的餡越多越好,可外面餃子皮卻無法承受,當皮包不住餡時餃子就撐破了。

你的期許隻有當孩子能夠承受以及願意接納時,才能夠成立,不然就和控制沒什麼不同。

父母普遍都是心急的,當從某個成績優異的孩子父母那裡聽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便開始效仿,覺得“按照這種方法,我也能養出優秀孩子”。

但其實不然,父母制定學習計劃一定是客觀了解孩子的實際狀态後得出的,他人的學習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是以,父母要學會調整這種着急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存在感、價值感以及自己未實作的願望放在孩子身上,要把孩子當成一個有自己意志的獨立個體來尊重。

4.不要求孩子感恩

任何刻意向孩子索要“感恩”的行為,就像我們開始提及的第一種訴苦一樣,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一種控制。

這樣的話,傳達出來的意思是:

我對你好,你要學會回報我,隻要你聽話、懂得感恩父母,你就是“好”孩子。

這種“施恩圖報”,給孩子造成愧疚感時,也是對父母或者長輩之愛的亵渎。

為什麼這樣說呢?

孩子的成長邏輯是“我愛”,因為我曾經被無條件、不求回報地“愛過”;“感恩”,因為我曾經“被善待過”;我“尊重”,因為我曾經“被尊重過”。

這種教育的感化,是行為的一種傳遞,而不是因為“我聽話、懂事、感恩,父母才愛我”,那如果“我不聽話、懂事、感恩,父母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是以呢,孩子的感恩是自然對父母流露的愛,而不是權衡利弊産生的,父母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感恩,那就先從不要求孩子“感恩”開始。當你開始無條件去愛孩子時,當你真的能看見并尊重孩子的感受時,孩子自然會和你的關系變好。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一定是長路漫漫,如果我們能夠堅守這4個道德底線,相信對目前處于焦慮的你一定有所幫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