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作者:人間紀聞錄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文/人間紀聞錄

編輯/人間紀聞錄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美國人簡直太離譜!

别的國家對逝者都講究“入土為安”,他們卻将骨灰和混凝土攪拌;别的國家都想盡辦法改善鹽堿地,他們卻直接用鹽水灌溉農田;别的國家都把飛機停在機場,他們卻把飛機停在沙漠。

美國人做出此等奇怪行為的目的是什麼?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骨灰混合混凝土

在大陸,“死者為大”的觀念深入人心。農村興土葬,城市興火葬,但最終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把去世的家人“留在身邊”。

随着時代發展,對于死者來說,不同的國家對他們也有越來越多的“花樣葬法”,什麼壁葬、樹葬、花壇葬等,家人們都會以最好的方式安置屍骨。但在美國,人們卻要把逝者的骨灰和混凝攪拌在一起!

那麼,美國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在美國邁阿密附近的弗洛裡達群島,有一個叫“海王星紀念礁”的地方,這裡的礁石都是人工制作。但與其說這是一處人工礁,其實是一個海下墓園。說起來很陰森恐怖,但這其中卻是大有來頭。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佐治亞大學的學生,喜歡成群結隊的去佛羅裡達州群島潛水。當時他們發現在潛水地點有很多珊瑚礁分布,而且這些珊瑚礁有些不一樣,更多的像是人工培育而成的。

後來,在相隔不遠的另一個地方潛水時,學生們發現這個地方的珊瑚礁因為全球變暖而嚴重退化。為了保護海洋生态環境,決定将人工培育的珊瑚礁應用起來,他們用一種天然的PH中性海洋級混凝土制作成珊瑚礁,然後投進大海中,這和天然的珊瑚礁幾乎沒有差别。

從此,越來越多的海洋生物開始把人工珊瑚礁當成自己的家,開始在此依附、繁衍、定居。而自那以後,全世界超70個國家在海裡投入了人工珊瑚礁超75萬個。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人工珊瑚礁除了對海洋生物有好處之外,還能減少沿海地區的風暴和飓風所造成的損害。

1988年,一位美國人萌生出了一個驚人的想法。人工珊瑚礁創始人的嶽父,出于對大海的熱愛,他想在死後把自己的骨灰混進人造珊瑚礁,沉入大海。這就是美國将骨灰與混凝土混合的第一人。

後來,該消息傳播出去。美國的很多環保人士、潛水員甚至漁民、水手,都希望在去世後,以這種方式安葬自己的遺體。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1998年,美國一家殡葬公司與礁球制造商合作,啟動了“綠色殡葬”服務,稱為“礁葬”,它甚至已經在當地形成了一種産業。服務開啟後不久,該殡葬公司就陸陸續續在美國東海岸附近投入了2000多個礁球,而每個礁球上都清楚标注着逝者的資訊。

2004年,美國佛羅裡達州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海底公墓”。這個占地56000平方米,深12米的海底人造礁灘上,鱗次栉比的圓柱體和雄偉的雕像,像是巴洛克時期的羅馬城。

雖然這是個“海底公墓”,但看不到一排排的墓碑,取而代之的都是珊瑚礁做成的圓柱體,這是由水泥和死者的骨灰混合而成的,每個圓柱中可以容納16個人的骨灰。據報道,這個“海底公墓”可以讓12萬多逝去的人在這裡找到歸宿。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看到這裡,大家不禁産生疑惑了,除了對海洋以及環保事業有特殊情懷的人選擇“礁葬”的方式下葬之外,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美國人願意深眠海底呢?

據統計,從2004年至2014年,在美國土葬要花費的平均費用都在1萬美元以上,每年還都是呈上漲的趨勢。而且,美國法律規定,墳墓單次租賃期最多不超過100年,若不續租,那麼這塊地的所有者有權終止使用。在美國,大概有六七百萬人的骨灰都沒有理想的歸宿。是以,有很多人都感歎“死不起”。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但在“海底公墓”就不一樣了,據承擔該工程的殡葬服務公司負責人表示:把骨灰和圓柱底層混凝土相混合的費用是1500美元,當然,要是獨占圓柱,或者搶占圓柱的制高點,那價格自然是“水漲價高”。但埋葬在“海底公墓”是永久性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不存在要“續費”的情況。

如今,每年都有很多逝者的家屬來到這裡潛水探親,而這個潛水地點也是免費開放,但禁止釣魚及漁獵等活動。2012年時,海洋生物學家在公墓附近發現了56種不同的魚類。要知道,2年前這裡的魚群數量幾乎為零,而如今卻是數以萬計。“礁葬”不僅給逝者提供了永久的安葬地點,更是對海洋生物的生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對于美國人将骨灰混合混凝土,對親人實行“礁葬”的行為,大家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用鹽水灌溉農田

種過農田的人都知道,土地鹽堿化是個不好惹的,它不僅危害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土壤條件,還會禍及農作物的生長,甚至死亡。是以,絕大多數農民都對此唯恐避之不及。

往地裡澆水、施肥都是正常操作,但美國的農民偏偏要反其道行之,他們直接往自家農田裡灌溉鹽水!這是為何?恐怕地裡的莊稼不死嗎?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美國位于北美洲的中部,西高東低,除了少數的山脈和高原,其餘都是平原,這就非常适合種植業和畜牧業。美國農牧業用地面積高達372萬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有157.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如此大的耕地面積,從事農牧業的所有農民的人數卻隻有320萬人,這就十分适合發展大規模集約化的現代種植業。據說,平均一個美國農民種植的土地面積就高達1748畝!這背後是大量的現代化農用機械的使用。

但即使農業技術高端,能解決種植面積大的勞力問題,但自然資源缺乏是硬傷。試想,這一千多畝地,灌溉一次得需要多大的水量。而且美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北溫帶,旱地多,降水不算多,光有海水有什麼用。是以,灌溉淡水成了一個讓他們頭疼的問題。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這時會有人說,那不能把海水淡化嗎?

海水淡化的用途非常有限,原因之一就是成本高。雖然美國海軍已經于美國加州海岸的聖尼古拉斯島上啟用了美國唯一的海水淡化廠,但水的運輸成本非常高。淡化水的成本每英畝英尺在1000至2500美元不等,而居民用水的成本卻在每英畝英尺200至500美元之間。

原因之二是因為海水淡化的路線設計建造大型設施,也通常是在海岸上。 一些環保主義者就會持強烈反對意見。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鑒于以上原因,專家們都認為海水淡化隻适用于沿海地區特别容易幹旱的社群,不适合大面積的農田。淡水資源少,成本又高,但有水總比沒有強啊!于是,海水灌溉就成了美國農民不得不實行的動作。

1991年,美國一大叔,看着自家12000多畝的田地沒有淡水灌溉,愁的頭發都快白完了,他決定就用海水直接灌溉。本來是長期幹旱,采取的權宜之計,但一用就收不住手啊,這一灌就灌溉了3年,莊稼地的産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大叔也是從骨子裡倔強到底,非要用鹽水一澆到底。果然,莊稼收成越來越少,甚至莊稼還沒完全發芽,就死在了地裡。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既然海水不肯妥協,那就隻能妥協于海水了。大叔試着将自家的地分成好幾個區域,分别種植不同的莊稼,但都用鹽水灌溉。果然這一操作,讓他摸索到了,棉花和洋芋可以适應鹽水一定程度的灌溉。後來索性全部種植了棉花和洋芋。

除此之外,大叔還有很多小妙招。采用“滴灌”的方式,提高水的使用率,減少蒸發節約了成本。安裝鹽分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中的含鹽量,一旦報警,就能及時調整。在改良了澆灌設施和灌溉方法後,終于恢複了收成。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其實,不同的莊稼對鹽水有一定的耐受力。常見的植物,在對其灌溉3g/L濃度的微鹹水,是可以正常生長的。當濃度大于10g/L才不利于農作物生長。那當濃度在3g/L-10g/L之間時,可以優化灌溉方式,比如混入淡水降低鹽度、在更低挖壟溝,将莊稼種在地勢低的地方等。

這樣的方法既節省了成本,又不影響莊稼的生長。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2020年11月時,遼甯盤錦,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傳來了一個好消息:6‰耐鹽堿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且平均畝産300公斤以上,比普通水稻的營養價值還要高,這說明“海水稻”在大陸鹽堿土地上具備了推廣意義。

“這是今年秋天剛剛收獲的,種了幾十年的地,用鹽水灌溉還是頭一回。”

試驗田的管水員楊俊崇看着眼前的成果,興奮地難以言表。用海水灌溉出來的黃色稻粒,仿佛是科學家們精心栽培出來的“金豆子”。袁隆平院士曾說過:

“大陸有15億畝荒蕪的鹽堿地,其中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的潛力。試種、推廣成功後,按照每畝産值200至300公斤計算,可增産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适應環境固然重要,學會利用環境更是大智慧。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在沙漠裡停飛機

2020年4月22日,一段視訊震撼了世界,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處荒漠裡,停滿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飛機,是世界上最大的“停機場”之一。

震驚大家的不是這裡的飛機多,而是為何飛機不停在飛機場,而要停在荒無人煙的沙漠内?回收利用起來不是更好?

在這處荒涼的沙漠上,停放了運輸機、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美國波音、法國空客的商用大飛機等,數量高達5000架。是赫赫有名的“飛機墳場”。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即使其中的戰鬥機已經年代久遠,但若放在如今也算先進,而且規模如此龐大,說撐起一國空軍都沒問題,那美國為何讓這些飛機孤零零的放在沙漠,甯願讓它們每天接受風沙侵襲和烈日灼燒,但就是不用呢?

1.沙漠環境

沙漠地區那都是常年幹旱少雨,除了仙人掌,幾乎沒有任何植物能在這裡存活,動物也是。空氣中想要有一絲水分那都是奢望,如此幹燥的氣候,外殼不易生鏽,對于電子裝置來說,也是絕佳的保護環境。

那長時間的高溫暴曬,對飛機來說就好了嗎?

要知道,飛機外殼是有強大的隔熱和絕緣效果的,即使高溫暴曬,機殼在幾十年内也很難産生老化的情況。而且,這些飛機在運送到沙漠後,都會先把飛機中重要的核心不見拆卸下來,妥善儲存在倉庫裡。

是以,放在沙漠的這些飛機都隻是“軀殼”而已,沒有靈魂。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2.地面條件

從外觀看上去,整片黃色的土壤讓人第一反應就是沙漠,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的堿性土壤。堿性土壤質地堅硬,因為透氣透水性較差,闆結成塊後不易塌陷,飛機放在此地也不會輕易陷下去。此天然的地面條件可以大大節省費用去修建混凝路面和停機坪。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3.人工防護

放在這裡的飛機,一般在飛機外殼上都會刷上一層保護漆,能夠保護機身不被腐壞和生鏽。除此之外,還會在飛機頂棚和個個開口處塗上一種塗層,可以反射熱量,保證飛機内部溫度不會因為暴曬而驟升。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4.人工成本

大家都知道,沙漠地區因為極其幹旱缺水,導緻動植物稀少。沒有其他破壞原因後,就減少了一大筆人工檢查和驅逐動物的費用。

難道,美國停放大量飛機在此,就是因為對飛機好嗎?那直接利用不是更好?

其實,美國停放大量飛機的原因遠不止于此。與其說這裡是“飛機墳場”,不如說是“露天停機坪”更為合适,因為軍國把這裡都修建成了适合飛機起降的寬跑道。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存放在這裡的飛機,除了款式稍舊,其餘裝置都是完好無缺的。隻要軍方有需要,稍加修整就能上場,随時為美軍提供裝置,相當于一個充足的“後備倉”。

還有一點,那就是之前買過美國戰鬥機的不在少數。當這些生産線漸漸停掉後,這些戰鬥機仍然還需要維護,那怎麼辦呢?美國在此時就會将這些舊零件拆下來,再高價賣給“大冤種”們,賺個“盆滿缽滿”。

是以,美國把大量飛機放在沙漠,并不是外表看上去如此簡單,也不是就放在此處不管了,其中目的大大的有。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結語:

将骨灰混進混泥土、用鹽水灌溉田地、将飛機放在沙漠,美國的這些行為,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甚至讓人笑掉大牙,但仔細一想,其中學問真是不容小觑。

是以,當别人做出有悖常理的行為時,我們不妨多想想這背後的原因。

大家還知道哪些看上去啼笑皆非,其實另有深意的行為呢?

骨灰混進水泥,鹽水澆灌農田,飛機停在沙漠,美國這樣做是何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