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甯男籃奪冠沒有太多球迷關心,反而郭艾倫錯失FMVP引起了所有人的争議,作為遼甯男籃的核心郭艾倫本賽季的沮喪,在未能獲得正常賽MVP評選資格之後,總決賽自信滿滿要拿FMVP,結果因為CBA規則,被隊友趙繼偉獲得。

如此情況下,再聯想到郭艾倫的賽後采訪,有很多球迷竟然開始猜測郭艾倫要離開遼甯男籃,以及他和趙繼偉已經心生芥蒂,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讓人始料未及,國内籃球解說員蘇群老師為遼甯男籃打抱不平,他認為CBA用公式評選很荒謬,趙繼偉和郭艾倫的内部沖突,完全是人為制造出來的話題,他們是受害者,不應該分出三六九等。
蘇群老師表示,無論是郭艾倫還是趙繼偉,都是國内後衛球員的榜樣,他們獨一無二,一起訓練,一起比賽,而且在一支球隊,二人是隊友更是私下很要好的朋友,賽場之上,他們并肩作戰,互相補充對方不足,有了他們CBA才足夠精彩,他們是CBA的财富,是以沒必要分出高低,但CBA聯盟為了顯示他們自己的權威性,用一個複雜的公式,人為制造話題和沖突。
籃球在發展,已經進入了大資料時代,球隊與球員的各項資料,變得一目了然,但這些大資料也隻能作為參考,首先,球員不是機器,籃球比賽是競技體育,而不是計算機系統,按一下不能得到理想中的資料與結果,目前有一萬個理由證明CBA推出的這套公式是荒謬和不切合實際的,MVP隻是記過,但不是原因,是以CBA評選MVP應該把更多的權利分給球迷或者媒體進行,因為大家都在看比賽,懂得其中的過程,也知道最終的結果。
其實CBA這套公式算法,在賽季開始之前都已經制定完成了,隻是當時球迷沒有去關心,畢竟誰能奪冠,放在當時還不知道,但總決賽開始之後,一系列排名和公式突然出爐,一度讓很多球迷和媒體人無法接受,郭艾倫總決賽MVP排名竟然不如廣廈很多球員,對比隊友的表現品質分,更是相差甚遠,在總決賽第二場之後,郭艾倫基本确定無緣MVP争奪了,這也導緻了最後的沖突産生。
CBA的出發點是好的,隻是結果不盡人意,那麼為何球迷會如此在意本屆FMVP評選呢?究其原因,其一,廣廈男籃實力太差,胡金秋與趙岩昊受傷,讓廣廈男籃和遼甯男籃的實力進一步拉大,橫掃隻是時間問題,由于比賽缺乏強度,導緻總冠軍失去懸念,球員的真正面對困境的實力得不到應該有的呈現,順風球很好打,逆風球才是核心關鍵,而郭艾倫恰恰是那個不會打順風球的核心,這也導緻了最後的局面。拿半決賽廣東男籃對陣遼甯男籃,針尖對麥芒,比賽都打到最後,當時如果沒有郭艾倫,遼甯男籃很難翻過廣東男籃這座大山。
其二,郭艾倫太想拿到個人榮譽了,職業生涯郭艾倫沒有獲得過一次像樣的榮譽,這也導緻他對于個人榮譽的渴望,在總決賽上,由于實力相差太大,楊鳴指導可以輪換的球員衆多,郭艾倫可打可不打,而郭艾倫出場就想表現自己,加上他擁有無限球權,結果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在CBA這套評選公式中,對于核心很不友好,失誤和打鐵都會降低評分。
郭艾倫與趙繼偉本沒有任何沖突,他們是遼甯男籃不可或缺的球員,但正是這次評選,讓郭艾倫心灰意冷,是以希望CBA聯盟在制定規則之時,要考慮到比賽本身,而非為了結果而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