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作者 | 我是艾小羊

來源 | 我是艾小羊

ID | qingchangaixiaoyang

《親愛的小孩》雖然被官媒下場痛批制造生育焦慮,但我覺得年輕人了解一下真實的生活與真實的婚姻沒壞處。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不過正确的追劇姿勢是保持中立,多分析少帶入,多動腦子少動情,尤其拒絕自我帶入。

藝術反映的是極端生活之下的普世真理。

“你我皆凡人”,恐怕是當雞飛狗跳的生活劇,照進雞零狗碎的現實生活後,觀衆需要緊緊抱住的“小确幸”。

《親愛的小孩》,顧名思義圍繞孩子展開。

一個孩子的出生,改變了一對夫妻與兩個家庭,進而因為孩子的重病,使四個成年人的生活偏離了正常軌道。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這部劇,讓秦昊在“斯文敗類”的戲路更上一層樓,觀衆看着牙癢,癢完一瞧,哎喲這不就是自己身邊正常男人的縮影嘛。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任素汐則太适合飾演幾分強勢、幾分執拗的新手媽與病孩媽了。

她在劇中的角色,應了奇門術士、心靈導師的一句話——心态決定你的生活。

焦慮的本質是潛意識的呼喚,你對一切壞結局的焦慮,最終總會“夢想成真”。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嚴格意義上,《親愛的小孩》這部劇裡沒有正反派,所有角色都是生活裡的普通人。

任素汐飾演的角色是老師,個性好強,像很多職場女性一樣,懷孕後陷入了焦慮。

然而礙于職場女性的面子,隻能維持“外表王熙鳳、内心林黛玉”。

一個人面對鏡子前那個褪去一切的孕婦,臉上有斑、身形龐大,她忍不住傷感落淚。

但一轉頭,在課堂上羊水破了,她又能淡定地自對學生說你們自習,老師先去生個孩子。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在醫院待産,秦昊接到老闆臨時派活兒的電話,猶豫要不要去,任素汐假裝大大咧咧,說生孩子也不是一會兒的事,讓老公忙完工作再來。

結果秦昊剛轉身離開,她就失落地說,還真走啊。

包括知道秦昊在外面有了一夜情,她為了孩子決定忍一次,直到撞見秦昊跟小三告别,小三伸手摸秦昊的臉,她覺得面子過不去,才決定離婚。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但真正辦離婚手續的時候,她又借故去旁邊接電話,希望秦昊還想挽留這段婚姻,沒想到等她接完電話,秦昊已經簽字了。

包括任素汐在育兒上的焦慮,孩子誰帶她都不放心;跟婆婆吵跟親媽也吵;整天擔心保姆使壞......

在孩子患白血病之前的這些劇情,都是将普通人生育常見的問題極端化了。

有網友批評任素汐強勢、敏感、神經質。

從某種意義上,正是她身上的這些問題,導緻了第一場婚姻的破裂,不能全都甩鍋給懷孕生孩子。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懷孕生孩子會不會讓女人性情大變?我覺得這事兒得看人。

有人生個孩子跟得了場感冒似的,輕松自如,不适的周期很短;但有些人就會像在鬼門關走一遭,全家雞犬不甯。

這種差異,既不是選擇,也談不上對錯。

如果一個女人不小心成了“生育關”比較難過的那一類,她也絕不應該是以而受到譴責。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都會遇到“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狀況。

像劇中的任素汐,沒人關心一個習慣了堅強的職場女性,為什麼面對生育如此崩潰。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造成任素汐崩潰的點,仔細分析其實很容易讓女性共情。

首先,懷孕導緻的容貌變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女人當了媽更美”或者“懷孕的女人最美”。

年少無知的時候,我也曾經把這些話了解為對女性的寬慰與愛護,後來自己懷孕,隻想說“你們放屁”。

對孕婦身體的贊美,類似于貞節牌坊,是男權社會對女性奉獻與付出的洗腦與掌控——誇一句美,就遮蓋了所有的苦。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懷孕與生育對女性的身材與樣貌無疑是一場摧殘,有人被摧殘輕一點,有人重一點,還是不由人選,全看命。

其次,生育面前無尊嚴。

任素汐失禁後扭扭捏捏,不願意秦昊伺候她;秦昊拼命洗手的情景她看在眼裡傷心了好久,甚至一度不願意跟秦昊親熱。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照例有人說任素汐過度敏感,秦昊已經夠好了,你總不能要求人家摸完你的便便像啥事兒都沒發生一樣。

這種說法對不對?對。

但任素汐的敏感有沒有錯?也沒有。

生育對女性來說,是一個被動放棄尊嚴與隐私的過程。

雖然大家在理智上能夠了解與想象這是怎樣一回事,但真正發生的時候,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依然存在個體的差異。

文明崇尚高配相容低配,承受能力差的人,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而不是嘲諷。

任素汐生育期間的神經質,有一個專有名詞叫生育挫敗。

往往越是日常強勢、獨立、對生活有更高要求的女性,越容易陷于生育挫敗。

之前無論做了多少準備,當“親愛的小孩”到來,都将是意料之外的麻煩。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總體而言,任素汐在劇中的人物是成立并且能夠引起共鳴的,雖然她的遭遇比普通人更極端,但她的苦惱,與普通人一樣。

再說說因為這部劇被罵慘的秦昊。

一個不幸的事實是,秦昊被罵得越兇,說明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男性越多。

秦昊飾演的角色談不上“渣”,他是中國普信男的典型。

在妻子懷孕期間,他也會捶背洗腳、噓寒問暖,但本質上,他對于生育的痛苦無法共情,是以遇到麻煩,隻想逃避。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對于孩子的到來,他比太太任素汐更焦慮,但太太的焦慮是在于怎樣照顧好孩子,秦昊的焦慮則在于自己還能不能像過去一樣生活。

是以他會選擇在妻子待産的時候,跑去加班,加完班不是直接回到醫院而是回家看球賽喝啤酒,等待電話召喚。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當保姆不辭而别,他想到的也不是如何安撫太太、承擔起育兒的責任,而是不跟妻子商量,就趕緊把自己的親媽接來。

包括故意加班不想回家、半夜假裝看不到太太的忙活、輕易被年輕女孩勾引發生一夜情等等,本質上都是鴕鳥行為——

因對于新生活、新角色的無所适從,而選擇逃避。

在一個崇尚男主外女主内、男堅強女柔弱、男拼事業女幹家務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男性,鮮少有可以不依賴于自己的母親,而獨立成長為父親的男子。

他們的父職,往往緊緊挂靠着妻子與母親兩代女性的付出。

“男孩做大事”這樣的傳統教育,使很多男性陷入了“大事做不好,小事隻想逃”的人生狀态。

《親愛的小孩》裡,秦昊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他想結婚、生孩子,卻無法接受父親這一身份必然帶來犧牲的現實。

從男孩到男人這條路不好走。

女性往往經曆懷胎十月、一朝分娩,而不得不被強行推入母親的賽道,而男人則缺乏生理的催化,接納現實往往慢一些。

甚至有些人,終其一生,也沒有完成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

劇中的秦昊,真正成為一個男人,是在經曆了離婚再婚、女兒患血癌等一系列變故之後。

由一場必須自己扛的突發事件、一個不得不成為男人的契機,而由逃避轉變為正面剛。

被官媒痛批的他們,隻是展現了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大結局時,秦昊微網誌發長文告别《親愛的小孩》,直言這是一部小孩拯救大人的劇——

“小孩”不僅僅指禾禾,也指每一個在生活的波瀾面前曾幼稚、懵懂、偏執、自私的成年人。

這部劇的意義,也并非打渣男、捉小三、制造生育焦慮,而是展現生兒育女的過程,最需要成長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是父母的成長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如果父母一直不成長,孩子的所有成長,都将是拔苗助長。

恐怕這才是人類生育與繁衍的真相。

讓“親愛的小孩”來到世間,是對成人的幫助與救贖;是對童年陰影與原生家庭的一次校正與補償,以這樣的心态迎接“親愛的小孩”,父母不再是禍害,孩子也不再是累贅。

“無論是激起你的開心或者不開心的情緒,都是一種戲劇能量,比波瀾不驚的劃水強太多了”。

這是我看到的對于《親愛的小孩》比較中肯的評價。

現實題材劇,越現實,越容易引發觀衆的不适與憤怒,仿佛孩子揭開了皇帝的新裝。

然而,隻有謊言揭開後,劇中人在殘酷世界中的舉步維艱所帶來的成長,讓生命變得有意義,也讓普通觀衆在悲傷與吃驚之餘,反思雞毛蒜皮的生活其實是一所嚴苛的學校。

每個成年人都不可避免地在這所學校中,經曆歡樂、痛苦、掙紮與成長。

主播 | 一凡,電台主持人,聲音溫度探索者。

圖檔 | 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