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定了,不再雞娃,揮别帝都躺平布裡斯班(五、置業布裡斯班)

作者:Jeffrey董

#春日生活打卡季#

記錄自己的心路曆程,讓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要悄悄溜走!

澳洲這個國家和咱們國家在地理分布上還真的有幾分相似,十分有趣。

兩個國家的東部隔海都有一個國土面積狹長的國家,咱們旁邊是日本,他們旁邊是紐西蘭。不同的是,咱們是北冷南熱,他們正好相反北熱南冷。此外,咱們三大城市北上廣,又正好對應澳洲的墨爾本、悉尼和布裡斯班,而且北京到上海的距離,上海到廣州的距離也恰恰和墨爾本到悉尼,悉尼到布裡斯班相似,都是一千公裡左右。不僅如此,北京和墨爾本,上海和悉尼,廣州和布裡斯班在氣候、經濟甚至政治地位方面也很相似,十分有意思。

對于從小在北京長大的我來說,一直十分向往南方四季如春的生活,是以布裡斯班類似廣州的氣候已然讓我動心了,并且,它的房價相比北京而言那更是讓我眼前一亮。

在這裡,兩百萬刀的房子已經可以被稱為豪宅,輕松就能買到前面花園後面私家碼頭的House,注意,後院帶的是私家碼頭,不是停車庫!這個價格簡直太沒天理了!要知道,一千萬人民币在北京二環裡也就夠買一個小區環境中等的兩房間。

決定了,不再雞娃,揮别帝都躺平布裡斯班(五、置業布裡斯班)

令人眼饞的私家碼頭

正是以,當得知布裡斯班房價的時候,我和老婆便有了買房,等老了來這裡養老的想法。剩下幾日的旅行,就變成了我們的看房之旅了。在朋友的陪伴下,我們走訪了布裡斯班市區和黃金海岸幾個項目的售樓處。

要說布裡斯班的售樓處那可真不如咱們售樓處有氣派,一個大開間的辦公室中間放個小沙盤,牆上挂幾張海報就是一個售樓處了,沒有茶水飲料區,沒有兒童遊樂區,更沒有樣闆間,最關鍵賣的還都是期房。而買House更是隻看着一塊啥也沒有的土地,然後腦補蓋好房子後的畫面,這對首次海外置業的我來說,腦子還真一時轉不過來彎。

而且,開發商似乎也沒有政府頒發的類似于國内買房時要看的五證這類政府許可,遠隔重洋買個一紙合同,這讓我感到很不踏實。

雖然在澳洲買期房時僅需要支付10%的首付款,且這筆錢也不支付給開發商,而是存在政府指定的監管賬戶裡,直到房子蓋好交房後,這筆錢才會和剩餘首付款以及銀行貸款一同轉到開發商賬上。在此期間,這筆首付款還能享受年化3到5個點的銀行理财收益。

也就是說,一旦開發商無法交房,不僅可以拿回本金,還可以拿回這個期間的理财收益,看起來是個非常穩妥的方案。但對于謹慎的我來說,還是感到不放心。

把心中顧慮和朋友溝通後,朋友告訴我還有個選擇,就是現房撿漏,一聽說有漏可以撿,我立刻又來了精神。

衆所周知,澳洲沒有996,到點準時下班,上不了幾天班就有個公共假期,導緻他們工作效率十分低,是以他們一個項目從開發到建成傳遞基本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甚至有個别項目會拖到五年以上才會交房。我一個朋友就碰到了這種情況,買的期房已經三年了,目前還沒有開始打地基,換句話說就是連坑都沒挖,房子就已經賣出去了。

決定了,不再雞娃,揮别帝都躺平布裡斯班(五、置業布裡斯班)

朋友買的三年未開工的項目

當然,一般情況下房子最終還是會如約傳遞,但這時候就會碰到一種情況,購房者由于自身原因無法履約了。畢竟時間太長,可能有的土豪已經忘了自己買房的事情,再加上身處國外,聯系方式變更導緻失聯,又或者由于自身财務狀況發生變化而無法完成後續款項支付,這樣就會出來一些可供撿漏的現房了。

其實這個也是我不想買期房的原因之一,畢竟我們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而購買現房最大的好處就是所見即所得,于是朋友又找關系帶我看了幾處撿漏現房。

看現房我覺得相對不會那麼迷茫,但真的會更加沖動。因為澳洲買房都是精裝修,并且配備了基本的家電。當置身現房當中,周邊的環境與配套,屋内的裝修風格與品質,家電的品牌與功能,以及房間内的景觀和視野都可以一目了然。

最開始看了幾套房子都沒有太大的感覺,直到進入我們現在購買的這套房子,可能真的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房門一打開,我和老婆不約而同的說,就這套了。

這套房子位于南岸區,與市中心隔河相望,樓下就是昆士蘭州立圖書館和博物館,以及著名的南岸公園。坐在陽台上,南岸公園的摩天輪直接映入眼簾,每到跨年的時候,在家中便可以欣賞南岸公園的煙花表演,而高樓層的位置更是輕松就把布裡斯班河的美景直接攬入眼底。

決定了,不再雞娃,揮别帝都躺平布裡斯班(五、置業布裡斯班)

家中美景

最關鍵的是這套沒有公攤、不含牆體,純使用面積76平米,以及兩個衛生間和一個地下車位的兩室精裝修現房,全下來不到三百五十萬人民币,這個價格在北京買房可能也就僅夠首付款吧。

很快,我們就支付了定金,心滿意足的結束了這次澳洲之旅。而在澳洲期間,僅會幾個單詞的孩子居然主動在我們買東西時去詢價,并在餐廳裡蹦着單詞去和服務員要水,和現在背單詞時如臨大敵的狀态真是有着天壤之别,讓我對學習英語時環境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

此時,我又一次做起了讓孩子過來上學的美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