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作者:他們正在說

如今,咖啡和咖啡文化已被國人熟悉和接受,城市林立的各色咖啡店已經說明了這一點。現在也很少有人認為在茶葉大國喝咖啡是崇洋媚外。

可當你興緻勃勃地準備購買咖啡機時,心裡還是會有些慌的,畢竟把咖啡機搬回家非常容易,但向家人證明“自己制作的咖啡才更香”卻難得多——如何證明自己會“品鑒”一杯咖啡呢?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其實品鑒一杯咖啡跟欣賞一位美女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環肥燕瘦,各花入各眼,是以完美的咖啡是不存在的,也并不會限定在某一咖啡品種。

咖啡好喝與否,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有人說酸味是咖啡的一切,有人說苦味和層次分明的味道才是咖啡的靈魂,是以隻有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畢竟還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嘛。

咖啡的“三維”與靈魂

能被大多數人稱之為美女,那麼她一般都會具備兩方面的優勢:一是好看的皮囊;二是有趣的靈魂,把這一标準擴充到品鑒咖啡上來也适用。

一杯咖啡都是由酸、苦、甜三種不同的口味組合而成的,這可以看成一個女人的外表,至于更喜歡酸多一點,還是甜多一點,全憑個人喜好。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而一杯咖啡能把自己的味道層次分明地展示出來,并得到人們的欣賞,就好比具備了有趣靈魂的人。

咖啡的口味與層次感分别構成了它們獨特的身體與靈魂。到這裡,你貌似已經掌握了品鑒一杯咖啡的關鍵。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但其實,遠遠沒有……

因為生産于世界“咖啡帶”地區,從各個熱帶國家運來的咖啡豆,随着烘焙、研磨或沖泡的方式不同,而改變了口感,同時還有咖啡與水、砂糖、牛奶之間的搭配……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就好比做中餐,烹饪步驟雖然相同,但由于火候和調料的把控不盡相同,呈現的滋味也各有千秋。

雖然喝咖啡主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但還有幾個大衆已經初步達成的品鑒咖啡的共識,這些共識大體上決定了一杯咖啡的價格(這裡所說的咖啡都是黑咖啡,就是不加任何修飾,或有的地方是指隻加一點糖的咖啡,帶來的是品味咖啡的原始感受)。

共識1. 海拔越高的咖啡豆,品質越好

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是種植咖啡最理想的地帶,通常也被稱為“咖啡帶”。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在這一區域内,咖啡的生長對海拔、降雨、土壤也有着嚴格的要求,而品質越好的咖啡豆對這些自然條件的要求就越高,産量就越少,價格也就越貴。

例如被譽為“國王咖啡”的藍山咖啡,就生長在海拔600米以上的藍山山脈上,而隻有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藍山區域種植的咖啡才能叫藍山咖啡,那裡氣候宜人,土壤肥沃(主要是咖啡喜歡的火山土壤),價格也比高山咖啡高上數倍。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牙買加藍山山脈

現在市面上的正宗藍山咖啡豆一般按照100克報價,大概幾百元人民币,一般國内一杯藍山咖啡(一般60-80ml)的價格大概在400元以上,關鍵是由于管道有限,也一般喝不到,是以我們完全不用擔心一杯正宗的藍山咖啡會在我們面前明珠暗投。我們在市面上能見到的所謂藍山咖啡,隻不過是按照藍山咖啡的口味調配出來的,或者是一般的牙買加高山咖啡。

共識2. 咖啡香氣越濃郁,越受歡迎

咖啡圓豆會比平豆的香氣更濃郁,個性也更強烈。

一般情況下,一顆咖啡果實中有兩顆咖啡種子,這種就是平豆,而當一顆咖啡果實中隻孕育出一顆渾圓的種子,那就是圓豆。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平豆與圓豆的比較

因為所有的精華都凝結在一顆豆子裡,圓豆的香氣也更加強烈,産量也更加稀少,是以價格也更貴。

共識3. 甜味越多,咖啡豆的品質越高

這裡所說的甜味指的是殘留在口中的後味,帶有一股逸開的香甜,這是咖啡原本香甜的滋味。

品質越高的豆子,越能讓人感受到這種難得的甜味。比如哥倫比亞的波旁咖啡,牙買加的藍山咖啡等。

上面介紹的主要是咖啡豆本身,具體我們我們喝到的是什麼口味的咖啡,就是咖啡關于酸、苦各種程度的組合,這除了與咖啡豆的品種、品質有關外,還與咖啡豆的烘焙、研磨方式、沖泡水溫和沖煮速度等方面有關。

看起來有些複雜,不過可以用一張圖簡單說明。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溫馨提示:咖啡曾做藥,飲用需适量

世界公認的咖啡樹和咖啡食用的起源自非洲,多數人認為是在公元5世紀(此時的中國正處于南北朝的動蕩時期)東非的埃塞俄比亞。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咖啡的果實

在之後的1000年間,阿拉伯人栽培了咖啡,并一直用這種小紅果泡水或煮水喝,但還隻限于藥用,主要用于改善胃部不适和利尿提神,也就是說還不能日常飲用(畢竟天天吃藥的人并不多)。而這種“藥飲”普及為大衆飲料還得歸功于明初大航海家鄭和。

如何假裝“品鑒”一杯咖啡?

鄭和船隊造訪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沿岸的阿拉伯各國時,請當地人飲茶,并把茶葉和茶具贈送或出售給他們。這些神奇的東方樹葉給了阿拉伯人一個啟示:原來提神的飲料也是可以日常飲用的,那咖啡豈不是也可以天天都喝?!

從此,過上了天天離不開“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