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持續盈利、穩健增長,科大訊飛領跑AI新增長時代

持續盈利、穩健增長,科大訊飛領跑AI新增長時代

科大訊飛“跑”出了一條上升線,可謂不易。

近期,科大訊飛公布2021年财報,其中顯示,其全年實作營收超過183億元,同比增長40.61%,成為A股中罕見的連續10年營收年增長率均超25%的上市公司。同時,其歸母淨利潤15.56億元,同比增長14.13%;扣非歸母淨利潤9.79億元,同比增長27.54%,盈利能力繼續提升。

這一年報中更多值得“玩味”的資料是:一方面,歸母淨利潤增速小于營收、多個業務線毛利率下降等;另一方面,研發人員增長了30%、增加研發投入22.14%、“訊飛超腦2030計劃”新增約8億元投入等。

資料進退交叉之間,發生了什麼?

其中之一是,布局未來的投入增加,減少了利潤,但為科大訊飛長期持續發展創造了更多條件。短期、中長期的發展政策由此而顯。

同時,在不少AI企業陷入虧損困境,盈利和競争壓力加劇,大環境特殊等市場新語境中,行業目前發展的放緩,與企業的穩健,有了更多對比意味。而科大訊飛持續盈利與增員、增投入的“逆勢”行為,也有了更多互相對應的合理邏輯。

它的變與不變,都是AI這個行業的真實映襯,企業與行業在産業轉型更新發展新周期中的互相作用,也有了更多表現。

持續盈利、穩健增長,科大訊飛領跑AI新增長時代

繼續穩健增長,增幅超前兩年

先看營收。

縱向對比,2021年科大訊飛營收同比增長40.61%,相較2019年、2020年營收同比分别增長27.30% 、29.23%,增幅有不小提升,增長穩健且有突破。

而扣非利潤近28%的同比增幅,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看來,這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和品質進一步完善。

年報中多資料的對比,還可發現一個重要細節:2021年科大訊飛歸母淨利潤增速小于營收。

對此,劉慶峰表示,這主要是圍繞公司長期發展做的布局性投入較大,主要包括研發投入、根據地業務市場服務及訊飛超腦2030計劃的研發儲備等。

這至少可以看到三個走勢:其一,科大訊飛根據地業務布局成效已顯,且在擴大化,而根據地業務正迎來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紅利期,對應投入加大,是前瞻應對之需,為科大訊飛持續盈利創造更好的基礎支撐;其二,研發投入是科大訊飛實作技術創新領先,産品與業務保有足夠競争力、新市場空間開拓力的重要保證;其三,科大訊飛要為自身更穩健發展,保持下一階段乃至更持續盈利能力的提升、産業上司者地位的增強,以及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保障。

科大訊飛今年第一季度資料,提供了部分佐證。

其财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實作營收35.06億元,同比增長40.18%;扣非淨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37.73%,開局不錯。

而置于更宏觀的行業背景來看,科大訊飛的業務邏輯與既有表現,會有更突出的價值。目前的AI行業已過野蠻生長期,曾經的資本蜂擁的投資熱潮,也成過去式,諸多AI企業在陷入虧損的泥淖中,正進入愈加嚴峻的競争環境和尋求盈利的迫切語境中。

着眼當下,且謀未來,成為更現實的生存之語。

持續盈利的背後是什麼?

持續盈利,是科大訊飛的關鍵詞之一。

這背後的核心因素是根據地業務。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透露,過去一年其根據地業務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已達到50%以上,增速顯著高于總體業務的增速,已達到47%。

另參考科大訊飛2021年财報,該年其根據地業務深入紮根,落地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形成了“使用者良性依存、長期經營能力、持續增長潛力、行業示範價值”的根據地業務标準,建構起“剛需+代差”的可持續發展優勢。

延伸的了解是,根據地業務能夠與客戶形成良性且長期的發展關系,且有不小的市場剛需增長空間,能夠為科大訊飛提供長期穩定增長的收入。在為行業帶來示範價值,推進産業轉型更新的同時,也為科大訊飛帶來兩方面的實質效應:在教育、醫療、消費者、智慧城市、營運商和汽車智能服務等細分領域進一步深耕、獲益;為公司更從容開展各類重大創新創造條件,形成更大圈層範圍的良性循環。

教育領域是一個典型,智慧教育産品被視為科大訊飛的第一賽道。

其中,GBC關聯模式正打開科大訊飛教育業務開拓更多的突破口。從業務邏輯來看,以英語聽說業務為例,訊飛提供的考試系統、标準化考場建設,為G端;每個學校建設平時的訓練和模拟考試的環境,為B端;學校模拟考試後,孩子在家要做必要的訓練,為孩子提供一個在教學大綱内幫助他更好學習的練習工具,為C端,這些構成了典型的GBC關聯。

其模式效應還展現在,政府采購、學校企業等B端采購,與個人采購形成良性關聯,既能互相對沖風險,又可互相促進,将整個業務“盤子”做大。

科大訊飛方面還透露,國家語委和訊飛有聯合的專項,GBC關聯模式從英語學習複制到國語學習,到“十四五”末一年預計有50億元的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與政策、需求合拍,且模式可複制,這為GBC關聯模式延展出更多的可行空間。目前,科大訊飛已将這一模式推行至醫療、智慧城市等業務賽道。

劉慶峰曾透露,科大訊飛2021年根據地城市由10個增長到13個,到2022年預計增至25個。目前科大訊飛的根據地業務已構成“剛需+代差”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2022年預計業務營收增速将超過60%,進入發展收獲期。

這将繼續推動科大訊飛兩個目标的達成:千億總收入、其中約500億元收入來自根據地業務。待目标達成,也将帶來訊飛新一次的蛻變。

開放平台的生态效應

要更立體完整的了解科大訊飛及AI行業,脫離不開兩個詞:開放平台、生态。

科大訊飛2021年财報顯示,其開放平台業務在報告期内實作了長足發展,開發者數量提升66.5%,營收同比增長55.6%。

早在2021年10月,科大訊飛正式釋出“開放平台2.0戰略”,從AI龍頭+開發者的“二維”生态,更新到AI龍頭+行業龍頭+開發者的“三維”生态。其間要義是,科大訊飛聯合行業龍頭搭建行業的基線底座,開放場景以彙聚開發者創意,借助低代碼和零代碼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落地效率,讓人工智能産業的各個共建方聚攏、健康有序地建設一個可更新的新生态。

基于對人工智能的社會應用的更深刻認知乃至更多“參透”,科大訊飛認為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重大命題的解決,都需要系統性創新,其于2021年在業務發展基礎上,從核心技術研發平台到應用開發的技術中心,都在體系化為系統性創新做準備。

公開資訊顯示,2021年訊飛的知識産權布局進一步創曆史新高,發明專利達到2683件,同比增長74%。專利布局1135件,發明占比為63%。

一方面,作為生态中的核心主體之一,科大訊飛的創新能力與成果是重要影響因素,為這個有機體的創造實際價值提供不小幫助。截至2021年底,科大訊飛開放平台已開放449 項AI 産品及能力,聚集超過293 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超過137 萬,重點賦能金融、農業、能源等18個行業領域,為産業提供了豐富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能力和解決方案。

其中,訊飛開放平台依托在語音識别、語音合成、翻譯和自然語言了解等方面取得的人工智能技術突破與大資料營運能力,為開發者及産業上下遊資源合作夥伴提供技術賦能、市場賦能、商業模式賦能等全鍊路服務能力。

另一方面,開放平台的生态效應,也為科大訊飛雙輪驅動戰略的“另一輪”——系統性創新夯實了更多基礎,助力其實作自身的内生和外延的持續增長。

這隻是開放平台及其生态的部分輪廓。置于“十四五”建設數字中國、産業數字化與智能化、數字新基建,以及疫情的中長期影響等多重要素交織的背景中,人工智能的發展空間、轉型更新趨勢等都更為直覺可見,而科大訊飛既有的業務版圖和戰略布局,也将在企業與産業兩端形成更可期的循環互利與繁榮效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