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冰雪成為“熱運動”“熱經濟”(聚焦“後冬奧”)

冷冰雪成為“熱運動”“熱經濟”(聚焦“後冬奧”)

受邀體驗“雙奧”主題旅遊線路的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志願者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留影。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攝

冷冰雪成為“熱運動”“熱經濟”(聚焦“後冬奧”)

小朋友在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等候進行冰壺體驗。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舉辦推動了中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實作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願景,讓中國進入冰雪運動新時代。

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之後,中國冰雪的“奇迹”仍在繼續上演。中國繼續推動冰雪運動普及發展,發展冰雪産業,越來越多人關注冰雪項目、參與冰雪運動,享受踏雪逐冰的速度與激情。九州大地上,“冷冰雪”俨然成為“熱運動”“熱經濟”。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影響世界

雖然已經過去了18年,但是萬龍滑雪度假天堂董事長羅力對在河北崇禮營運當地第一家大型滑雪場的情景記憶猶新。“滑雪場一開,我發現自己陷入了非常窘迫的狀況——幾乎沒有顧客。”彼時,中國滑雪群體很小,再加上從北京驅車前往200多公裡外的崇禮需要四五個小時,讓這座滑雪場無人問津。

北京冬奧會的申辦和籌辦,改變了雪場的命運。“2015年7月,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當年雪季,滑雪場就爆棚了。”羅力說,“滑雪場的纜車、接待中心、酒店等設施都不夠用了,我們向銀行貸款擴建,這才‘接’住了第二年紛至沓來的滑雪者。”

幾年間,越來越多的大型滑雪場綻放在崇禮。羅力發現,後來者的加入不僅沒有分走一杯羹,還讓崇禮滑雪産業的蛋糕越做越大。

萬龍已經成為享譽海内外的“粉雪天堂”。2018—19年雪季,滑雪場接待遊客45萬人。“為了擴大市場,我們曾向大學生免費開放。如今,我經常在雪道上碰到那時來過的大學生,他們現在都成了滑雪發燒友。”羅力說。

萬龍和崇禮的蛻變折射出中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的程序。“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24.56%,實作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助推之下,冰雪項目參與者和熱愛者的數量仍然在不斷提升。

“中國18歲至30歲居民冰雪運動參與率最高,達到了37%,這展現了冰雪運動發展時尚化、年輕化的特點。”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林顯鵬說,中國群衆性冰雪運動走向深入,已經成為世界冰雪闆塊中的重要利益相關方。

青少年學生群體對冰雪運動的參與度彰顯了中國冰雪運動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約有3000所學校把冬季運動加入了課程表,預計到2025年,中國冰雪運動特色校将達到5000所。在北京,中國小生上冰上雪已達約210萬人次。

為冰雪産業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過去,由于自然條件限制,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群主要集中在北方少數省份。“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是困擾中國冰雪運動普及的難題。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推動下,伴随着體育産業發展與科技進步,中國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截至2021年,全國已有654塊标準冰場、803個滑雪場,較2015年增幅達317%和41%。從東北到海南,從新疆阿勒泰到“長三角”和“珠三角”,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愛上了冰雪。

借助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機遇和冰雪運動的熱潮,中國冰雪産業蓄勢騰飛。在北京市滑雪協會副主席、雪幫雪業首席執行官伍斌看來,中國冰雪産業的發展以北京冬奧會為節點,此前主要受益于供給側的影響,冬奧會後,消費需求的強大動能将讓冰雪産業産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和舉辦,帶動了冰雪場館數量的提升,比如全國室内滑雪場從2014年的7家增長到現在的近40家,而且更多集中在南方城市。場館的增加讓滑雪設施和裝置的供應鍊條處于較大增長區間。”伍斌說。

近年來,中國冰雪體育用品銷量成倍增長。京東集團的資料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滑雪運動類商品和冰上運動類商品整體成交額同比分别增長322%和430%。雪闆固定器、單闆滑雪闆、滑雪褲和滑雪服等裝備器材的消費金額增速最快。

林顯鵬認為,中國冰雪産業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模式。“很多室内滑雪場建成了以冰雪為特征的運動或商業綜合體,以滑雪為核心帶動餐飲、休閑、商貿、旅遊、娛樂等産業融合。此外,針對中國滑雪愛好者體驗式、休閑式滑雪的特點,中國圍繞城市建設雪場,形成了冰雪‘同心圓’,給世界冰雪運動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

冰雪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區域協同發展。如今,大興機場、高速路網、軌道交通營運建設加速推進,京張高鐵将張家口拉入了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坐着高鐵去滑雪成為中國冰雪愛好者的時尚和快捷之選,一條串聯起北京、延慶和崇禮的“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正在“後冬奧時期”崛起。

冬奧遺産貢獻新動能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後,如何把群衆冰雪運動熱情保持下去?專家和業内人士表示,冬奧遺産的運用将成為推動冰雪運動和冰雪産業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重要的物質遺産,北京冬奧會場館在設計建設之初便考慮了賽後利用的要求。冬奧會後,“冰絲帶”“雪飛天”“雪遊龍”“雪如意”等冬奧場館将成為造福人民的優質資産。

“面向未來,我們将全力以赴将‘冰絲帶’打造成展示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視窗、展示大陸冰雪運動發展的亮麗名片。”北京國資公司副總經理、國家速滑館場館運作團隊主任武曉南說。據介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了分區域、分功能制冰設計,未來可同時開展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冰壺、冰球等多種冰上運動,滿足2000人同時上冰體驗的需求。

北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延慶賽區冬奧場館的可持續利用工作将從打造重大賽事舉辦和訓練場地、大衆參與冰雪運動場地、休閑度假地等方面着力,努力形成北京“東有環球影城、西有延慶冬奧園區”的整體格局,将“最美冬奧城”呈現于公衆面前。近日,延慶奧林匹克園區将向公衆開放,率先開啟冬奧體驗季,遊客可乘索道直達“雪飛燕”山頂出發區,也可沿1.9公裡的屋頂樓面觀光路參觀“雪遊龍”。在冬奧村,運動員同款“冬奧智能床”、運動員餐廳特色菜品也将為遊客帶來驚喜。

“冬奧遺産對冰雪産業的促進作用很大。一方面,冬奧場館會吸引很多冰雪運動愛好者嘗試和體驗,加快冰雪項目的普及。另一方面,蘇翊鳴、谷愛淩等運動員會對年輕一代的冰雪愛好者産生強大影響力,帶動更多人參與,推動冰雪運動的普及。”伍斌表示。

羅力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舉辦冬奧會的3年内,主辦國的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都會有較大增長。“申辦冬奧會像梅花開了,預示着春天近了;舉辦冬奧會像迎春花開了,中國冰雪産業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春天到了。”羅力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