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綠軍與籃網的系列賽結束了,4比0,首輪唯一橫掃局。綠軍場均淨勝4.5分,為曆史第三小橫掃分差,說明籃網能稍微做好一點,這輪系列賽不會這麼早結束。籃網的G4還是沒有根本上的改變,除了格裡芬用的更早,布朗和莊神減時間,更多嘗試了四射手陣容,以及杜蘭特打得更加主動一些,籃網還是沒有拿出足夠有說服力的抵抗方案。在看過納什兩年、三輪系列賽之後,這都不是太意外的事情。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客觀地說,籃網挺背的。在核心狀态更好,配置也更強的上個賽季,籃網被傷病擊敗,飲恨第二輪。本賽季一步步崩盤,也有他們不能控制的部分,一些偶然事件疊加,産生了意料之外的連鎖反應。

隻輸這一輪不要緊,要擔憂的是更長遠的未來。盡管他們從哈登交易中回收了一些籌碼,但自己的選秀權大部分被火箭控制,不能在杜蘭特剩餘的巅峰期奪冠,那可能是籃網的第二段噩夢。

在展望未來之前,籃網要做的是反思過去。雖然運氣不可控,但運氣之外,那些可控的部分,籃網有沒有做到位?

談納什的問題之前,得先談杜蘭特和歐文。

這支籃網的誕生,源于杜蘭特和歐文的生涯第二次選擇。做選擇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有得選,然後要選得對。杜蘭特和歐文都是有得選的天之驕子,但他們生涯第一次做選擇,都沒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在做重大選擇之前,以為自己想得清楚,選完之後發現,現實跟想得不一樣,或者達到了目的,也不能讓自己滿意。這幾乎是必然,因為人做大部分事情都需要經驗積累,試錯之後才能逐漸找到正确的方向,而重大選擇特别的地方就在于,沒有試錯的機會,你做了決定,想要更改需要很長的時間,有些時候,甚至無法更改。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杜蘭特去勇士,做這個決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總冠軍嗎?

顯然不是。以杜蘭特的咖位,和他對自己的認知,不可能僅僅滿足于收獲總冠軍戒指。杜蘭特也不可能想不到,去一支73勝球隊赢得榮譽,會被輿論質疑含金量,這絕對不是他要離開勇士時才意識到狀況。

杜蘭特敢做這個決定,恐怕有兩個前提:

詹姆斯的例子在前。杜蘭特可能認為,隻要能一直赢下去,質疑終歸會被個人表現和球隊成績稀釋,而他的年齡和金州勇士這個平台,顯然能做到這點;

杜蘭特也許有自信,能在與庫裡的隊内競争中獲勝。詹姆斯去熱火的第二年,那支熱火的球星次序就不再有争議。如果一切順利,杜蘭特恐怕會認為,自己也能做到這點。

結果當然是另一番景象。杜蘭特最終發現,自己在勇士的地位,就像一個大公司的董事兼,任有獨立結算地位的分公司經理。盡管自己的分公司業績優秀,但去總公司開會,自己也隻有一票,掌握不了話語權。勇士不是他的。杜蘭特想要勝利,也想要自己掌控局面,完全主導一支球隊,這在雷霆和勇士時期都沒能做到,是以他要做第二次選擇。

歐文有類似的情況,隻不過歐文想法更離奇,也沒有杜蘭特那樣一面雲淡風輕,一面又苦大仇深,但他想要在一支球隊中更有話語權也顯而易見。然而,離開勒布朗,歐文卻在凱爾特人證明了自己沒法獨立上司一幫年輕人。歐文恐怕也意識到,自己在與他人相處時,并不能獲得完全順暢的了解,他這樣的人更需要親情和深厚的友情,因為隻有超越泛泛之交的關系,才能接受歐文的這些離經叛道。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杜蘭特需要歐文,歐文也需要杜蘭特。

杜蘭特需要主導一切,但杜蘭特不是天生的領袖,他既堅強又脆弱,堅強的一面是,他願意承擔重任,但也有一種“王牌打勞工”的孤獨感,上司一個團隊,不能隻“做”不“說”,而杜蘭特沒有那麼強烈的感染力。杜蘭特需要有人堅定的站在身邊,帶給他心靈上的安全感。

同樣的,也隻有杜蘭特這樣的大哥,能這麼堅定的支援歐文。杜歐在一塊未必能上司好一支球隊,但他們倒是能讓彼此有“家”的感受——杜歐到底要的是什麼?隻是赢?還是安全感?

不知道歐文怎麼想,起碼杜蘭特從第一次選擇中吸取的最大教訓是,别人家再好,也不如自己家舒坦。是以,他選了歐文,然後選了籃網——為什麼是籃網?除了因為這是布魯克林,還因為這地方隻有建隊資源,沒有勇士或者綠軍那樣傳承的球隊文化,是個清白的建隊胚子。選擇納什當教練,還是出于個人關系,資曆深厚的老教練,反而不合适。

杜歐要的是絕對杜歐味道的舞台。歐文在球隊被淘汰後說,他、杜蘭特、蔡老闆和經理馬克斯會一起管理球隊。這種聊天方式就很詭異,更常見的表達應該是:

我和凱文會一起上司球隊;

我、凱文、史蒂夫會一起上司球隊;

我、凱文、史蒂夫、肖恩會一起上司球隊。

把總經理放進這個語境裡已經是上限了,再加上老闆——而且你還沒續約呢——就顯得過于自信。

杜蘭特說,他不會控制球隊,他其實也控制不了,他不希望籃網送走哈登,籃網很清楚不送走哈登等他夏天自己走,那是血本無歸。籃網當然不是由杜歐上司的,但杜歐籃網有一個很基礎的特性是杜蘭特情緒上的滿足,這就像他在勇士那段經曆之後的報複性需求。

是以,杜蘭特忍耐了歐文,信任了納什,而這倆人都“辜負”了他的忍耐和信任。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現在回頭想一想,籃網為什麼還要引入哈登?

這可能是籃網最錯誤的決定。從純籃球角度講,這筆交易不管是籌碼的合理性,還是技術相容性,都沒有太大問題。雖然三人組隊并沒有獲得成功,但在被傷病打敗前,他們在一塊打球的短短時間裡,還是展示出足夠的統治力。至于哈登受傷後下滑嚴重,其實完全出乎預料,在此之前的業内言論更多是,哈登會有一個足夠健康和漫長的生涯。

但從杜歐的情緒滿足角度講,杜哈歐組合是脆弱的聯盟。在哈登來到籃網前,他是常年穩定帶隊季後賽,拿過MVP,比賽影響力不輸杜蘭特的超一線球星,且打法自成體系,在火箭8年球隊完全以他為第一核心建隊。整個聯盟也沒有這樣,如此長久、持續大量持球的球星,隻要他自己水準線上,那麼不管到哪,以他的打法,都會俨然一副球隊當家核心的面貌。雖然哈登做了一些打法上的轉型,讓自己更像一個組織點,但仍然是絕對的球權支配者。

那麼,杜哈歐放在一塊,圍繞誰來打?要如何确立次序?如果圍繞更有“體系支配者”特點的哈登展開進攻,是否背離了杜歐籃網的建隊初衷?

現在回頭看,我認為納什在籃網貢獻的唯一高招是,一眼就看出杜歐在組織上的局限,于是在首發陣容裡安排了一個丁威迪,但這個角色并不需要哈登這麼貴、這麼牛逼的球員來扮演,還不如加個會策應能防守能投籃的大個子。

這個問題在第一個賽季沒有暴露,因為三人就沒怎麼在一塊打球。第二年也沒在一塊打球,但在哈登水準下滑,歐文不打疫苗禁賽,杜蘭特遭遇傷病危機時,很多不成問題的問題,就會被拿出來談論。哈登離隊期間和離隊之後,關于雙方的沖突有各種說法,比如,納什不喜歡哈登,認為他的打法局限性大,希望他轉型被拒絕,或者,杜蘭特給哈登提出意見,後者不喜歡前者的評頭論足等等。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本質上僅僅是因為,杜歐跟哈登的述求不同: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杜歐要一個家,先有家,在家的基礎上追求成功。如果哈登能成為家人,那當然最好,這也是杜蘭特希望的。但是——

哈登的述求僅僅是成功,不然他為何要離開完全圍繞他建隊的火箭?

哈登太渴望總冠軍了,這真的可以了解,哈登在西部那些年太憋屈,現在狀态開始下滑了,合同又要到期,這時候你歐文搞這個,哈登不可能忍。

如果不能盡早成功,那麼有些風吹草動就會把彼此不同的訴求沖突放大。

籃網對于歐文不打疫苗的處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如果籃網足夠硬,本該是尋求交易歐文的辦法,但有杜蘭特這層關系在,籃網事實上并不會這麼做,杜蘭特又做不到讓歐文打疫苗,于是就成了死局。但籃網又不想坐視不理,于是用禁賽做了表态,希望能給更衣室一個安定的環境,平衡隊員們的心态,減少感染風險,也似乎在表明,這支球隊沒有人可以有特權。

籃網做出這個選擇,從當時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因為當時對防疫政策持續時間的評估也相對樂觀,籃網上個賽季有雙核帶隊時,成績也比較穩定,那麼暫時沒有歐文也沒關系。但疫情的反彈,哈登的下滑,杜蘭特的傷病,改變了劇情走向,籃網不得不把歐文放出來,不但自打臉,也浪費了賽季前期赢球的機會,然後還充分地證明了,歐文就是有特權。

大概因為資金充沛,又有足夠的競争吸引力,也讓籃網在人員變動上過于草率。簽下兩年不算太小合同的卡特,打得挺好能防守的本布裡,為了騰名額直接裁掉。球隊缺少的、且在輪轉中時間穩定的足尺寸前鋒,詹姆斯·約翰遜,在賽季最後被裁,而替代者愛德華茲季後賽沒有卵用。表現不俗的老将阿德,對位上有特殊價值的格裡芬不被信任,幾乎早早被放棄。籃網從賽季初還行的防守,掉到賽季末不能看的防守,顯然也有人員變動的原因。即便礙于名額無法兼顧,顯然,籃網也沒能充分利用好手裡的資源。

納什的問題,已經說了太多。如果納什未來沒有進步,那就更加證明了,籃網的根本問題不是個别人員的能力,而是建隊的理念不是“專業、科學地管理一支球隊”,僅僅是為了杜歐有一個溫暖的家。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從這個角度講,就像杜蘭特說的,享受生活與工作,或許才是這個賽季唯一“赢”得的東西——這樣一個稀巴爛的賽季,這樣羞恥的出局,杜歐能不離不棄,起碼他們還保有彼此的友誼。杜歐還沒到不能再向榮譽發起沖擊的年紀,他們還有機會,隻不過,是否還有人願意跟他們并肩作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回頭想一想,杜蘭特和歐文的這支籃網,失敗在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