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山綠水成為“綠色提款機”,大圍山村80%家庭吃上“旅遊飯”

作者:華聲線上

發展民宿餐飲峽谷漂流研學拓展等産業,大圍山村80%家庭吃上“旅遊飯”

青山綠水成為“綠色提款機”

青山綠水成為“綠色提款機”,大圍山村80%家庭吃上“旅遊飯”

叢林穿越通關難度系數依次上升,不斷考驗參與者的體力、平衡能力和耐力。

青山綠水成為“綠色提款機”,大圍山村80%家庭吃上“旅遊飯”

唯山居的無邊泳池是遊客的最愛。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村莊名片

浏陽市大圍山鎮大圍山村緊鄰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村域面積56平方公裡,僅有547戶2047人。該村近年來大力發展民宿餐飲、峽谷漂流、水果采摘等産業,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新近建成的泥塢寨研學基地将于“五一”開放。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顔開雲

一個50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擁有94家民宿和農莊,遊客來了,既可以前往中高端民宿,也可以選擇接地氣的休閑避暑農莊。

背靠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小山村還大力發展峽谷漂流、水果采摘等産業。“春看花、夏漂流、秋品果、冬賞雪”,一年四季都有遊玩亮點。這個“五一”假期,該村建立成的集旅遊、拓展、研學于一體的泥塢寨研學基地将試營業。

這裡就是浏陽市大圍山鎮的大圍山村,曾經因為山高路遠、經濟落後,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如今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青山綠水已成為村強民富的“幸福不動産”和“綠色提款機”。

眼下春光正好,大圍山杜鵑呈萬山紅遍之勢。大圍山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羅運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忘熱情攬客:“歡迎大家來看杜鵑花海,在泥塢寨裡玩叢林穿越,住民宿群泡‘森林氧吧’……”

泥塢寨裡可玩叢林穿越

從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大門進山,走三四百米,就到了泥塢寨研學基地。

基地占地600多畝,坐落在郁郁蔥蔥的森林中,一條小溪蜿蜒其間,流經叢林穿越、空中漫步、植物課堂等不同功能區。

在村從業人員兼教練肖業偉的帶領下,記者現場體驗了一番叢林穿越。圓木秋千、繩橋、雲梯、十字架、大爬網……10多道關卡,連結在一棵棵參天大樹上,通關難度系數依次上升,不斷考驗參與者的體力、平衡能力和耐力。勝利跨過終點後,記者感覺有點累,但在叢林空中穿行,既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又感受到了運動後的酸爽刺激,感覺這“沉浸式”采訪很值。

駐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榮斌介紹,泥塢寨總投入約300萬元,已獲上級支援資金近百萬元,從去年9月開始建設,今年“五一”前主體功能區都将完工。接下來還要搭建120個露營位,準備沿小溪邊建數座樹屋,并在溪中放些魚,“散客遊玩、團建拓展、學生研學,都歡迎!”

古樹群邊藏着25家民宿

堪稱“長株潭後花園”的大圍山,森林覆寫率高達90%以上,頂峰海拔1609米,夏天平均溫度20℃+,自是避暑好去處。

“花築·唯山居、雲起·圍山别院等網紅度假民宿都在我們村。”大圍山村幹部驅車沿着盤山公路,将記者帶至占據半山腰C位的唯山居。

走進森林木屋,從業人員按下遙控,随着窗簾徐徐展開,滿眼綠意從落地觀景窗中撲面而來。

木屋外面的坡地,有湛藍如鏡的無邊泳池,面朝連綿山峰,可遠眺晨曦晚霞。

“對不起,‘五一’期間客房已訂滿。”離小長假還有一段時間,唯山居前台從業人員接到電話後隻能緻歉,“山上杜鵑花開了,總共20多套客房,早幾天就訂滿了。”

不過,好客的大圍山人為遊客住宿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僅大圍山村,登記在冊的民宿和休閑避暑農莊就有94家,其中在陳谷組有個民宿群。走進陳谷,一棵棵參天大樹映入眼簾,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古樹群中,有山泉自高處奔流而下,在山澗中激起一道道瀑布。清風鳴條,山壑俱響,恍如置身巨大的森林氧吧中,令人忍不住想深呼吸幾口。10多年前,這裡發現了長沙最大規模古樹群之一,有楓香、鈎栗、石栎等國家三級保護古樹名木58棵,平均樹齡超過160歲。

“陳谷組40多戶人家,有25家民宿,依山就勢散布在古樹群附近。”鄉村規劃師何航正在為陳谷美麗宜居村莊做規劃設計,他打算将這個原生态的民宿群打造成“山裡掌櫃”的品牌。5個月後,陳谷将全新亮相。

青山綠水助力貧困村逆襲

作為緊鄰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村子,一度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

如何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大圍山鎮黨委政府及各級幫扶機關的引領下,大圍山村依托“國字号”森林公園的巨大流量,通過改造村級道路、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立足做好餐飲、住宿、休閑等配套服務,同時積極發展漂流、水果采摘、研學拓展等相關産業。

如今,村裡引進社會資本,開發了浏陽首家七彩玻璃漂——大圍山峽谷漂流;全村桃、李、梨等小水果種植面積突破1000畝;一家真正使用大圍山岩層水就地加工的飲用水廠落戶于此……

2020年,大圍山村終于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據介紹,目前村裡有80%的家庭吃上了“旅遊飯”。

在泥塢寨附近有條餐飲街,謝培和丈夫經營着“吃吃看”農家樂。“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營業額有1萬元,研學基地開放後,客人應該會更多。”謝培很開心。從鄰近的江西萬載嫁過來10年,她見證了山村巨變。如今,家裡還有貨車、鏟車各一輛,日子過得就像山上的杜鵑花海一樣,紅紅火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