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題讨論:書畫傳承與數字化建設(一)

話題讨論:書畫傳承與數字化建設(一)

書畫傳承與

數字化建設(一)

兩會期間,陳洪武、張繼、鄢福初等委員的提案都涉及到書畫藝術的“數字化轉化”和“數字化建設”問題,反映出目前書法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為此,《中國書法報》特以“書畫傳承與數字化建設”為話題進行公開征稿,進一步深入探讨書畫藝術數字化建設相關議題,以期有效促進書畫等傳統藝術的數字化轉化。本期刊發部分來稿文章,以飨讀者。(編 者)

劉陽:書畫數字化建設之難點

近日,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陳洪武在兩會中提出議案,建議“建立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有計劃地将全國博物館系統館藏的傳統書法、繪畫作品系統掃描,其中還包括金石遺迹拓本以及流失海外的曆代中國書畫名作的掃描收集。此議案受到了大部分書畫界的關注和支援。書法繪畫作品因其年代久遠,有着不可再生性的特點,書畫的保護與傳承成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較為棘手的問題。現如今數字化的高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契機,但是書畫藝術的數字化轉化還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難題。

一、技術難題:書畫藝術的數字化轉化必然需要精準的裝置儀器,又因書畫是視覺類藝術,以圖像為載體,是以對于相機、掃描器器的精準性要求更高。相比于古書籍以内容為主的數字化轉化而言,書畫類對于紙本整體色彩視覺的還原度要更高一些。人們往往通過網絡中數字化圖檔進行鑒賞學習,是以相對還原原作色彩的圖檔才不會使人們對作品産生認知的偏差。此外,書畫作品中筆畫的筆觸、用墨的濃淡枯濕都需要更準确更清晰的效果表現。

其次,一般大小的書畫作品大都可以通過現有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化,但是對于一些大面積圖像的作品而言還需有更高要求,例如大面積的壁畫。現在市場雖也有專門掃描大面積圖像的儀器,但是操作難度高,時間長,需要多視點多次掃描才可完成,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是數字化轉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難題。

二、收集難題:除了大陸各大博物館館藏書畫,也有相當一部分書畫作品流失在海外,還有一些在私人收藏家手中。這些情況對于書畫作品收集整理而言也是不小的阻礙。如何聯系國外各大博物館,如何聯系私人收藏者,這也是一個時間長任務重的難題。将如此海量的作品歸納、掃描、整理最後完成數字化轉化,是需要大量時間和人力的任務。當然我們可以先對手頭已有的作品進行轉化,然後再慢慢地更新資料庫,在最初的摸索中逐漸尋找出一條更寬廣、走起來更順暢的路子。

當下,也有不少書畫作品高清圖檔的存在,手機應用也推出了不少能夠欣賞學習的書畫作品圖檔集,按照朝代作者進行分類整理。當然其中作品也并不多、不夠完整,還有許許多多需要進行數字化轉化的作品,這也是我們亟需解決的。

三、真僞問題:這似乎是鑒定家需要解決的,但是面對海量作品,不單單是進行拍攝掃描,分類整理入庫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大量複制品的存在會給整理工作添加一定的阻礙,如何辨識篩選流傳在市面上的“名作”需要我們擦亮眼睛。

書畫藝術的傳承到了數字化的時代,是一次保護的機遇。對于古代書畫作品的傳承維護是我們每個人的任務,使其數字化,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書畫的原貌,讓書畫“活”起來,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将中國的傳統書畫展現給世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内涵。

(作者機關:河北大學)

鄧威:數字化是新時代

書畫藝術發展的可用之器

藝術的數字化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個是對原有的藝術作品進行數字化轉化,一個是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進行藝術創作。這兩個方面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連接配接且産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是技術進步和全球化程序不斷加快的時代,更是各種思想觀念交流碰撞并互相影響的時代。書法也當随時代。歐陽中石先生提出:“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彩,切時如需。”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通過藝術審美自覺喚起全民族對文化的覺醒,進而在當下文化語境中推動書畫藝術當代經典的文化創造,促使當代書法繪畫藝術的良性發展與創新。

中華五千年文明得以流傳有序地傳承,印刷術功不可沒。這一發明創造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時至今日,資訊技術的發展以及藝術數字化應當成為推動新時代書畫藝術發展的可用之器、可乘之機。藝術數字化不僅會塑造沉浸式體驗與互動式觀賞,而且可以促進公衆的參與熱情,使之在公衆的接受中得到延續、拓展,通過拍攝、制作、上傳、轉發等一系列行動展開藝術的再媒介化,形成豐富的生成性。數字化技術支援下的電腦和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成果的出現,既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又豐富了傳播方式,為書畫藝術的發展傳承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較早進行數字化的文博機構,2017年該館線上公開了館藏37.5萬餘件文物和藝術品的高清圖檔供公衆浏覽和免費下載下傳。法國盧浮宮将其館藏超過48萬件藏品全部數字化,提供高清圖像細節,藏品編号、尺寸、材料、日期、曆史、位置等資訊,實作“全面數字化”。2019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數字文物庫正式上線,滿足了廣大群衆對館藏文物藝術品進行深入研究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現存最早的中國繪畫作品展子虔《遊春圖》、神龍本馮摹《蘭亭集序》、王希孟《千裡江山圖》等幾乎秘不示人的書畫瑰寶皆可一睹其真容。大陸敦煌莫高窟的數字化建設同樣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通過數字化取得的壁畫素材纖毫畢現,不僅可以有效地儲存傳承敦煌文化,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旅遊壓力及衆多因素對文物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損傷破壞,廣泛地促進敦煌文化的傳播交流。以上成功案例都為新時代書畫藝術數字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如今書法的文化地位及書法教育的需求、書畫作品的傳承保護等衆多因素背景下,書畫藝術數字化建設普及工程亟待大力實施推進。

德國思想家本雅明在上世紀30年代就指出,照相、電影這樣的機械複制,使原來隻屬于少數人觀賞且需要凝神觀照的藝術,變成了人人可以觸及的藝術。挑戰與機遇并存,數字化的應用正滲透到書法和繪畫的公共教育中,改變着書法傳播的模式。影印技術的出現讓書法學習的格局煥然一新,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則讓書法學習獲得更大的友善。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化的推行,像書畫高清圖像資源、字型檢索資料、各題材類型繪畫檢索資料等數字化的應用正逐漸成為廣大書畫家及書畫愛好者學習、研究、傳播的主要工具。在數字化技術給各行各業帶來不斷深入影響的今天,書畫藝術隻有持續做好數字化工作,拓寬數字化平台的應用和功能,才能不斷突破實體空間的有限影響,讓藝術資源為更廣大的群眾所共享,同時也能更好地為藝術研究與藝術教育工作提供便利。

(作者機關:臨沂大學)

鄭悅:數字藝術庫的目标與前景

随着大陸5G通信技術和VR虛拟現實的快速發展與更廣泛應用,數字藝術庫将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數字藝術庫可以說是網絡媒體的超級資源基地,在相當多的網絡傳播中都能看到數字藝術庫的身影。比如電腦CG動畫、網絡遊戲場景模組化、電影、視覺藝術等,數字藝術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人類思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借助科學技術的更有效展現,數字藝術必将在未來更廣闊的空間影響人類文明的程序。

數字藝術庫建設可以分為兩個目标。第一,将曆史上優秀的藝術遺産分門别類,以高精度,三維立體模組化方式全方位數字化儲存。第二,鼓勵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過程中大量使用數字化工具,在傳統的藝術創作工具之外,開拓數字創作的新思路,同時,以進化式的眼光把目前科技與知識還無法企及的藝術靈感,作為開放式拓展接口,留給未來的藝術家作為創作的思想源泉和靈感基地。

對于傳統藝術精品的儲存現在已經開始着手工作,例如故宮博物院一直在完善的數字故宮文物庫,VR故宮等。今後在将藝術精品數字化方面可以參考。同時,現在就應該考慮VR實時互動,未來五年大陸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把數字互動和網際網路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數字藝術精品可以“活”起來“動”起來,這樣更能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想象一下,穿戴一個VR裝置就可以走進故宮博物院,能參觀真切的秦始皇兵馬俑,甚至可以通過虛拟遊戲互動形式,一起和王羲之流觞曲水,學習怎麼書寫《蘭亭序》。這樣一來,不僅能增加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播與學習,更能把孩子們從打打殺殺的虛幻遊戲裡解救出來。筆走龍蛇,在VR世界創作一幅屬于自己的《聖教序》《富春山居圖》,難道不會更有成就感?

藝術家在創作書畫作品過程中,借助數字化技術的實時編輯、複制技術、創作工具的可延展性,能夠更好地啟發靈感。傳統藝術作品線性創作和不可逆的特點,以及創作過程中的遺憾,可以由數字技術補缺。同時,所有的創作思路與靈感由數字技術進行實時地記錄,在啟發未來藝術家創作方面将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随着時代進步,傳統專家和學者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地看待當今與未來的書畫藝術發展,要有前瞻性的戰略意識與目光。如果囿于創作工具和創作手段的形式,那麼回歸到龜甲上刻字才是最純粹的藝術創作。顯然,這是不現實的,随着科技和時代進步,未來有一天VR甚至都能被腦機接口所取代,藝術家通過專用腦機裝置,隻需要想象就能借由數字技術創作出優秀的書畫藝術作品,難道那就不算藝術?竹簡取代龜甲是進步,紙張取代竹簡是進步,數字技術同樣可以取代紙張,同樣是進步。

數字藝術庫的建立,将可以把廣大人民與藝術愛好者集合起來,任何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源于人們普通生活,藝術就是要反映普通生活并将其升華,通過數字藝術庫,普通人也能明白真正的藝術是什麼,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如何去創造。通過數字藝術庫的超強傳播能力,将藝術創作精神根植于更廣大人民,在此基礎上,才能産生更多優秀作品。

數字藝術庫的建設願景,是要為世界藝術愛好者提供最全面和高品質的服務,同時,要為全人類的優秀藝術作儲存、交流和借鑒。數字藝術的無限分享功能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數字藝術能讓所有藝術愛好者更近距離接觸藝術品,從中體驗到藝術樂趣和藝術修養,拓展藝術傳播邊界,數字藝術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數字藝術庫遠期願景,是能夠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拓出更具有未來特點的藝術形式。借鑒和吸收西方現有優秀藝術作品的精華,在傳統基礎上開創大陸自己的藝術品類,能夠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是數字藝術庫的最終目标。

(作者機關:北京海納時代資訊咨詢中心)

楊衛列:書畫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書畫藝術的數字化建設,其好處不言而喻。比如,有利于傳統書畫藝術傳播與傳承,友善書畫愛好者、研究者學習與研究,等等。但書畫藝術數字化建設本身又是一項紛繁複雜的浩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具備一些必要的建設條件,方能有效開展。否則,好事也未必就能辦好。本文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陳洪武的建議:“建立‘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為例略作闡述。

其一,必須有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援。這種支援首先是政策支援。有了國家的政策支援,建立“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便行之有據,也更易于得到所涉相關部門的了解和配合。其次是資金支援。衆所周知,建立“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是一項紛繁複雜的浩大工程。建立這樣一項大工程,沒有大量資金投入,勢必寸步難行。而資金又從何而來呢?隻靠組織者、建設者自行籌措無疑是杯水車薪,必須要有來自國家層面的财政撥款專屬資金支援。隻有這樣,這一工程才能行穩緻遠,而不緻于因資金問題半途而廢。

其二,必須得到海内外文博部門和私人藏家的了解支援。毋庸置疑,傳統書畫藝術的主要收藏者是國内及海外的文博部門,如故宮博物院、上博、遼博,以及波士頓美術館等。除此之外,尚有一些私人的有價值的收藏。要想建立“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就必須要對這些部門的館藏以及私人收藏的傳統書畫作品進行高清拍攝或掃描。而要對這些傳統書畫作品進行高清拍攝或掃描,就勢必要讓這些藏品短暫地脫離其所處環境,這必然會對這些藏品産生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是以,這一過程,必須要得到藏家的了解與支援,沒有他們的了解支援,這一工程同樣寸步難行。

其三,必須培養一批既懂書畫文博專業又精通現代化數字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的建立,須經曆采集、整理、錄入、存儲、使用、維護等諸多過程,而每一過程專業與否,品質如何,直接關乎“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能否成為精品工程。那麼,如何確定這一工程的每一過程都足夠專業和高品質呢?無他,培養一批既懂書畫文博專業又精通現代化數字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便是重中之重。因為,隻有精通書畫文博,才能更好區分書畫的優劣真假,采集到更多更好的傳統書畫作品;才能把因采集而對藏品的不良影響盡可能降到最低,進而在采集中更好地保護藏品。隻有精通現代化數字技術,才能確定采集、整理、錄入、存儲、使用、維護等過程高品質運轉,才能確定采集的每一幀圖檔都纖毫畢現,完美地呈現出原作的精氣神。隻有既懂書畫文博專業又精通現代化數字技術,才能在采集、整理、錄入、存儲、使用、維護的過程中遊刃有餘,避免“隔行如隔山”的尴尬情形出現,進而影響到這一浩大工程建設的整體進度和品質。

(作者機關:安徽省界首中學)

監制:楊超 朱中原

編輯:于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