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或迎最慘小長假,五一還能本地遊嗎?

作者:HON酒店觀察

今年可能迎曆史最慘五一小長假。

或迎最慘小長假,五一還能本地遊嗎?

五一小長假即将到來,這是疫情第三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小長假,按照以往應該是各方厲兵秣馬準備迎接遊客高峰的狀态,今年變的有些冷清。往年廣大朋友圈早已曬出本次五一出遊計劃,而本次朋友圈也顯得冷漠,我們不禁在問,今年的五一怎麼樣,今年的五一本地遊還能玩起來嗎?根據去哪兒網資料顯示,今年五一,三亞成都等傳統熱門地區的酒店預定價格僅為去年同期時期的一半,中低端酒店價格創五年新低。

随着上海疫情的深度影響,全國衆多地區疫情進入嚴防死守階段,在疫情第三年中,疫情影響的嚴重程度正在超越往年。據文旅部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旅遊人數,國内旅遊人次為8.3億,行業人士對于這個資料是持有懷疑态度。實際上我們可以翻開2021年五一的資料,全國旅遊人次2.8億,各地景區接待遊客呈現“爆表”,部分地區恢複至疫情前水準,這得益于過去一年國内良好的疫情防控和不多的确診案例。

旅遊人群的三駕馬車從大的方面概況為國際遊、省際遊和省内遊,消費水準依次減弱。在疫情爆發狀态下,國際遊基本是“清零”狀态,而省際長途遊也基本為“動态清理”狀态,據雲南文旅局相關資料顯示,今年同比疫情前的資料,雲南已經失去了90%的省外遊客,而嚴重依賴省外客群的四川,今年也基本失去了70%的省外客人,從各地機場的吞吐量就能看出跨省遊的現狀。而今年五一截止目前,鐵路預定8成左右為省内出行。當旅遊人群三架馬車失去兩架之後,省内遊還有機會嗎?

或迎最慘小長假,五一還能本地遊嗎?

省内遊我們可以統稱之為本地遊,也可分割為周邊遊、郊區遊、市内遊等,或許市内遊根本就算不上旅遊,但今年旅遊确實太慘,我們尚且學習官方統計機構把市内遊也算進去。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漸嚴格,加上各地加碼政策,一些省内城市之間的流動也變的相對困難,拿四川舉例,除卻大成都範圍的景區外,省内的九寨溝、畢棚溝等知名景區,采取“限流”、“預約”等措施,阿壩州之外的客人,需要持48小時核酸證明,到本地還需24小時核酸在手。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一些州外客人放棄出遊的計劃,而對于這類以省外客人為主的景區,确實今年五一真正會面臨“客慌”的局面。

在疫情防控大環境下,各地對跨省出遊都施行了嚴格的管控措施,加上今年整體的防疫局面,出遊計劃的人群會驟減,而旅遊需求的重點将會集中于周邊遊這個範圍,隻是周邊遊這個範圍有多大,是根據政策和口袋裡的錢來決定的,與其說周邊遊,不如說是本地遊,在大城市範圍内的旅遊,将成為這個五一的主流,也是過去兩年旅遊人群的主流。隻是,消費降級将成為不争的事實,年輕一代出遊的需求不會改變,而是選擇更加合理經濟的出行方案,減少頻率,降低消費,選擇本地旅遊。

還有一個核心的要素,就是百姓手上沒錢了,疫情進入第三年,防控越來越嚴,“地主家也沒餘糧了”。消費需求和旅遊熱情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收入和預算,這是目前當下年輕一代主流消費人群的現狀。抗疫三年,百業凋敝,失業劇增,各行業進入沒有利潤的運作空間。消費人群的背後是失業和不确定性增加的焦慮感,沒有錢旅遊消費和不敢旅遊消費兩種心态充斥人間,前者占了大多數。

或迎最慘小長假,五一還能本地遊嗎?

酒店客源也有三架馬車,一個是商務客群,這個客群随着各地防控和經濟的下行而急劇減少。第二駕馬車就是旅遊客群,這個參照前面旅遊人群的三架馬車現狀,尤其是依靠外省外市客源的城市和旅遊目的地,影響深重。第三駕馬車是本地客源,本地客源分布比較散,有團建、親子、休閑等,但僅靠這部分客源如何能滿足規模龐大的酒店存量接待需求。這就造成所有酒店入住率維持一個很低的水準,甚至低于成本線,部分酒店無客源進而暫時歇業,或者直接倒閉關門。很多酒店開始設法自救,尋求更多的方式吸引本地客源,開辟微度假模式多元化的接待能力,進而又在本地遊争搶方面造成嚴重内卷。

在客源嚴重緊缺的背後是政策的層層嚴控,根據我們了解到,目前國内各大景區及地區,接待外地客人基本都需要持有48小時核酸證明,部分地區需要24小時證明。而對于有中高風險區域存在的城市或者地區,直接拒絕接收。對沒有疫情的地區,也要求對景區、公園、景點等施行限流、預約、錯峰等政策。在以上種種因素誘導下,今年的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蕭條的一個五一。

從目前全國疫情形勢判斷,上海在五一前很難解封,基本上華東區域的旅遊報廢。北京近幾日也出現不斷增長的病例,朝陽區一度網傳“封閉”管理,北京各區加大疫情管控力度,對五一長假更是出台各種限流等應對措施,在如此背景之下,以北京為代表的華北地區今年五一旅遊現狀不甚樂觀。近日廣州深圳等地疫情清零,也算是一個好消息,若沒有疫情影響,可能會有部分本地遊出遊熱出現。西南西北等區域嚴重依賴外地客源的城市和地區,今年五一局面也不容樂觀。

或迎最慘小長假,五一還能本地遊嗎?

在近兩年疫情常态化管控下,省内、市内為代表的本地遊一直是這兩年的出遊主力,但對于目前嚴峻疫情現狀,省内遊也将大打折扣,而最後隻能靠“市内遊”來支撐起今年的五一旅遊市場,而市内周邊遊也催生了一些新業态的增長,比如露營、帳篷營地、野營等度假新方式。但相比于全國旅遊大盤,整個行業确實在經曆最艱難的時期。長此以往,可能賴以生存的本地遊也将變的量和質同降的局面,真正實作了旅遊本地化的可能,逛公園可能成為下一個旅遊的主流方式。

疫情沒有改變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旅遊願望,改變的是錢包裡的信心和對未來不确定性的擔憂,從政策到消費者的變化,都在預示着,旅遊行業的整體蕭條與停滞,也預示着疫情之後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複。當下,保住本地遊,也是保住旅遊行業的最後一個火苗。#五一還能本地遊嗎##“五一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