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時期的衆多英雄人物中,如果要論誰是奸雄,曹操排第一的話,第二當之無愧是司馬懿。司馬懿原是曹操的手下,曾經幫助曹操多次與諸葛孔明對峙,可以說司馬懿與諸葛亮是旗鼓相當,難分伯仲的,很多人同時也會好奇一個問題。
司馬懿能夠媲美諸葛亮,那麼司馬懿的這些高招都是從哪裡學來的呢?他的師父是誰呢?自古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司馬懿這般厲害,想必他的師傅對他一定很嚴格吧!但是我們發現,司馬懿的師傅到底是誰,或許可以從司馬懿的兩個兒子身上找到答案。
司馬懿的師傅和兒子有何淵源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的一員大将,出生于公元179年,距今已有将近兩千年,司馬懿是士族人士,家境殷實,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以及父親都是當大官的,因家族遺傳,年少時的司馬懿就已經展現出了自己能言善辯的一面。
成年後,就結識了自己的發妻,他與發妻非常恩愛,不久就生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做司馬師,二兒子叫做司馬昭。
那麼這兩個兒子和他的師傅到底有什麼關系呢?這就要從司馬懿和他的師父相識時說起。
司馬懿年輕時就已經被多人看好以後必是将才,那時他與一名叫做胡昭的隐士關系很好,胡昭性情溫和,不善争奪,即使是曾經輔佐過曹操,最後也全身而退。
胡昭絕對是個充滿大智慧的人,是以司馬懿與胡昭的關系這般好,也為司馬懿後來的足智多謀增加了不少色彩。
據說當時促進司馬懿與胡昭關系的是因為一件小事。那時司馬懿與同鄉的一個叫做周生的人相處得非常不好,甚至已經達到了仇人的程度。
司馬懿雖然不曾加害于人,但是抵不住周生的報複心太重,千防萬防也沒防得了周生。
司馬懿被周生捉住了,周生便想趕盡殺絕,因為那時正值戰亂年代,一個人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消失了。
是以如果周生殺掉司馬懿,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心頭之恨,而且還省去了以後司馬懿的報複。
這件事原本就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着,但是被胡昭聽說了。胡昭難得有一個投緣的益友,朋友遇害,胡昭定要前去營救。
胡昭跋山涉水的來到了司馬懿被困之地,請求周生放過司馬懿,但是周生不肯,因為他實在是太讨厭司馬懿了。
即使是胡昭這樣有威望的人也不能讓周生動搖自己的内心。可是胡昭一再堅持,甚至為了就下司馬懿,留下了眼淚。
周生也不是絕對的不仁不義之人,他見胡昭這樣有身份的人都非常看中司馬懿,也知道了司馬懿其實也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于是就開恩放了司馬懿。
而胡昭的所作所為都被司馬懿看在眼裡,如果沒有胡昭,司馬懿肯定就是周生的刀下亡魂了。
胡昭這個人雖然是他的朋友,但是在這樣的危難關頭能來解救自己,那麼就是他司馬懿的恩人啊!
于是就從這件事情上,司馬懿把胡昭看的更加重要,不僅僅是把胡昭當成良師益友,也把胡昭看成是最重要的人,是他的再生父母。
不論什麼時候,司馬懿都時時刻刻謹記胡昭的教誨和啟發,最終成為了曹操手下的一名得力助手。
在他的兩個兒子出生後,為了感激胡昭的知遇之恩以及救命之恩,司馬懿将兒子的名字取做“司馬師”“司馬昭”。
連起來就是“師昭”,也就是老師是胡昭的意思。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司馬懿因為心思缜密被曹操重用,但是最後也死于他的多疑和猜忌。
從司馬懿給兩個兒子取名字這件事情上我們發現,中國人為孩子取名字的時候通常都有很深刻的寓意,那麼取名字的時候有哪些禁忌呢?
取名字的智慧
名字是一個人獨特的标志,有了名字,就能夠區分出你我的差別。古時候人們的名字非常複雜,到了現代便逐漸簡化,有二字的名,也有三字的名,再加上單姓或者複姓之後,就形成了許多個排列組合。
在為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并不是想叫什麼就叫什麼的,因為名字是陪伴一生的,是以父母在做決定的時候都會非常慎重。
首先取名字要有吉祥的寓意,而父母無外乎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平安,所有有些家長就為孩子取名為“康安”“吉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其次在取名字的時候不能帶有陰暗的字眼,雖然中國人絕大多數都是不迷信的,但是有部分的家長非常相信姓名中攜帶的風水,是以類似“亡”“故”這樣的字眼是不會出現的。
另外在取名字的時候不易取得過“大”,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有的家長為孩子取名字叫做“天一”“一天”“麒麟”這樣的就屬于過大的名字,有的孩子命格虛弱,擔不起這樣的字眼。
如果取名不當很有可能導緻孩子體弱多病,雖然這用科學無法解釋,但是很多家長也不願讓孩子擔這個風險。
老話常說“賤名好養活”,在以前的時候,孩子叫做“二丫”“狗娃”“鐵柱”的比比皆是,這是因為老人們相信這樣的名字低賤,能讓孩子順利平安的長大,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名,中國人對大名還是很講究的,有很多有意境的名字,典雅高潔,适合孩子,比如:“京璇”“呦呦”“思齊”等等。
結語
取名字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司馬懿把對老師的感激彙聚在了兒子的名字裡,表達了對師恩的難忘,但是現在有些家長把孩子的名字取得過于低齡化,導緻孩子長大之後再用起這個名字的時候就會略顯尴尬,不防在取名字之前多翻看翻看字典,選出既有寓意又朗朗上口的名字哦!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