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代移民者的辛酸故事:被人歧視、晝夜不分地幹活,隻為活着

作者:柒月拾日

“如果在故鄉能找得到落腳之地,能有工作可以養家糊口,有誰願意背井離鄉呢?”這句話放在初代美國華僑移民身上最合适不過。

在中國那個時局動蕩、哀鴻遍野的時代,能遠走美國賺美元,可以寄錢回家養活一家老小并能買房買地,這對于出獄饑寒交迫中的國人來說,極具誘惑力。

這一趟遠走他鄉之旅,能衣錦還鄉是最大的告慰,如果不能,可以在美國安家也是極大的榮耀。可是在這背後,卻要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與辛酸,甚至還得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是初代美國華僑移群眾生相,東方與西方的融合,是林語堂筆下《唐人街》的馮氏家族數十年間的悲歡離合。

初代移民者的辛酸故事:被人歧視、晝夜不分地幹活,隻為活着

在外務工的華人遭人歧視、燒殺,被當做二等公民對待,他們在紐約幹着最髒最累的活,做着美國人看不起、不願意做的煮菜工、洗衣工,早起貪黑、不分晝夜地幹活,隻為賺取那一點點的辛苦費。

馮父的雙手在洗衣池裡泡得發白,狹小的地下室是承載着全家人的未來希望。每天天不亮起床,幹到半夜。第二天天不亮又起來幹活。沒有休假、隻有停不下來的雙手間的摩擦與勞作。

勤儉節約且會做生意的中國人最終靠着自身的勤奮與智慧,逐漸在美國、在世界各地站穩了腳跟,累積起了可觀地财富。

初代移民者的辛酸故事:被人歧視、晝夜不分地幹活,隻為活着

在中國被日寇侵略期間,這些遠在美國的華人們,毫不猶豫地拿出了他們積攢多年、一分一毫積攢下來的積蓄,捐給了祖國。

因為他們深知,隻有祖國強大了,他們才能真正地在美國站穩腳跟,當時羸弱的中國飽受戰亂之苦,無法做他們堅強的後盾,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圈圈愛國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舊是中國心。”

初代移民者的辛酸故事:被人歧視、晝夜不分地幹活,隻為活着

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是那麼的團結友愛,在唐人街裡,宗族聚居是常有的事,他們贍養着同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将中國人特有的智慧傳播到美國,将他們勤儉、節約、愛好和平的理念散在了美國的大地上。

新老文化的結合、傳統與現代文明的融合與沖突,在馮家裡展現得淋漓盡緻。但是中國人用特有的包容之心寬待着身邊的人和事,最終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财富,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初代移民者的辛酸故事:被人歧視、晝夜不分地幹活,隻為活着

那時候的在外務工的華人真的很辛苦,幹着最髒最累的活,隻圖溫飽,隐忍克制的品格是他們的處事之道。

我在想,現在祖國強大了,在外的華人華僑們能更好地生活、能在外國人面前挺直腰闆。因為祖國會永遠庇佑着他們,我們身上流着同樣的血液,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就像馮媽媽一樣,教導子女——你們是中國人,不能給中國人丢臉。

即使遠在美國那又怎樣,他們骨子裡始終是中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