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繁蕪人間,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有向往去的地方,或者向往的生活。
又因為生活的壓力,讓人不敢抛棄一切,追逐夢想。
而當有這麼一個人能不顧一切去做時,她便成了在凡塵俗世中煎熬的人的英雄和榜樣。
六年前的顧少強就是這樣的人,是人人羨慕勇于追夢的豪傑。
原本隻是一個中學的老師,相貌平平,資曆平平,背景也并不顯赫。

但她卻能憑借一封辭職信在全國引起一陣不小的轟動。
辭職信上隻有短短的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簡單利落,同時又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一下子就讓網友們的目光都聚焦過來。
人們不僅僅是對她的這份辭職信有興趣,更多的是羨慕她的勇氣,灑脫率性。
能義無反顧地離開生活了近35年的城市,背上行囊,逐夢而去,做了多少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
六年了,當年無比羨慕的網友翹首以盼,都在期待她分享一個個周遊世界的故事的時候,她卻讓大家失望了。
她沒能衆望所歸,而是匆匆結婚生子,囿于柴米油鹽中。
如今的她身份很多,标簽也很多,既是民宿老闆娘,又是一名心理咨詢師,還是一個四歲孩子的媽媽。
另外,她還擔任了某家公司的旅遊出行體驗師。
還有在講脫口秀,且是一名古琴愛好者。
她從一個老師的身份轉變為其她很多身份,但似乎并沒有活成大家想看到的模樣。
她如今的生活跟大家的想象有所落差,但顧少強不以為然,也不在乎。
在她看來。不管是哪個時刻做了決定,一定都是當下最适合的決定,沒有一成不變最好的那個。
當年她在過了35年穩定的生活後,能裸辭工作,抛下一切,開始尋找新的生活就是當時最好的決定。
當時的她可能也沒想過以後會過怎樣的生活,但至少邁出了這一步,朝自己向往的那種生活奔去。
顧少強原本是一名心理學教師,這個職業也是她所喜愛的,能讓她覺得美好。
教師的假期較多,她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每到假期,她都會獨自一人去外面走走看看,也正是如此契機,改變了她後來的生活軌迹。
在2015年的春節,顧少強一人在大理旅行,在一家客棧停留時,她用手機播放自己喜愛的那首《山丘》。
這首歌吸引了一名坐在窗邊看書的男子的注意,他叫于夫,在成都經營着一家理發店。
他很喜歡顧少強播放的這首歌,還問她能否把聲音開大一點兒。
因為這,兩人有了共同的愛好,慢慢就聊開了。
跟顧少強一樣,于夫也向往簡單而浪漫,甯靜緻遠的生活,喜歡旅行,想有屬于自己的客棧,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在生活态度以及人生種種觀念方面,他們都不謀而合,出奇的一緻。
35歲未婚的顧少強認為,這個男人,可能就是命運在冥冥之中安排做自己丈夫的最佳人選。
才認識半年,兩個人就見了雙方家長,然後就登記結婚了。
沒有結婚儀式,沒有交換戒指,更沒有大擺酒席,甚至沒有家人。
這樣也很符合兩個人對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婚姻的長久不在于儀式感多隆重,而在于兩個人心心相印。
這之後,他們就開始規劃起婚後的日子,在街子古鎮找了一個帶院子的房子,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租了20年。
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裝修,并取名“遠歸”。
寓意客棧是為了讓遠方來的旅人有歸家的感覺。
這個客棧也是他們的愛巢,在這裡她過着跟普通人一樣柴米油鹽的生活。
旅行看世界是一種生活方式,如今的生活方式也是她的選擇。
人在不同的年紀就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渴望,如今的她已經實作了心中的願望:
開一家客棧,有相愛的人,有可愛的孩子,有家,有生活,有煙火氣息,另外依舊有一顆想走就走的心。
如今的她,生活更豐富了。
曾經有商業代言找到她代言,她沒有接受。
如今有一家旅遊公司聘請他們夫妻倆為智慧出行體驗師,可以終身享受該公司旅遊景點免費旅遊的待遇。
顧少強看中的是這家公司能讓大家的出行更容易,也更智慧,與她的想法不謀而合,這也是她為什麼會首次從事商業代言的行為。
雖然也有人帶着嘲諷和醋味評價她,說她是“借網紅之名秀恩愛做生意”,也有人對她甚是失望。
但不管外界如何評論和議論,她都很淡然。
她知道自己想要過怎樣的日子,認為這是自己的私事,沒有必要向别人解釋。
其實辭職看世界未必就一定要一直在路上,看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邊走邊看,也可以是用心去看。
差別隻在于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的不同。
他人覺得顧少強讓人失望,隻是因為他人自以為是地賦予了顧少強辭職更多的額外意義。
但生活是自己的,選擇适合自己的,走最舒服的那條路才是她該走的路。
如果說這世上有一條路是你必須走的,還有一條路是你想走的,那麼,顧少強現在走的這條就是合并而成的路。
她走的很歡暢,也走的很坦然,很踏實,很幸福。
當初辭職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其實本質是想要看更多的風景,享受更好的人生。
如今,她的生活,正如她所幻想的那樣,她已經是就已經滿足了。
哪怕真的淹沒在柴米油鹽中,亦是一種幸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