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命的朋友

作者:音樂無國界
緻命的朋友

近日,美國《國家》雜志刊文指出,僅在三月,美國三大電視網對俄烏沖突報道總時長高達562分鐘,而對其他地區的沖突卻幾乎視而不見。比如目前仍在繼續的葉門内戰,從2015到2019四年間,美國三大電視網的報道總時長僅為92分鐘。發生在埃塞俄比亞、過去兩年已造成50萬人死亡的提格雷戰争,也隻是偶爾才被提及。

緻命的朋友

世界周刊指出,一方面,美國及西方媒體聚焦俄烏沖突;另一方面,對于俄羅斯媒體,西方國家則公然采取“禁言”或“消音”舉措。長篇累牍的單邊資訊轟炸加上親烏反俄的政治立場,使得西方主流媒體對此次俄烏沖突的報道呈現一邊倒态勢。評論援引美國政治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的觀點指出:在西方,特别是在歐洲和美國,主流媒體幾乎完全否認我的觀點。出于顯而易見的原因,他們甯願把所有問題都歸結于俄羅斯,卻絕不會指責北約和西方釀成了這場危機。

評論指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做美國的敵人可能是危險的,但做美國的朋友是緻命的。”如今,這句話的正确性在烏克蘭問題上又一次得到了驗證。

俄烏沖突以來北約動作頻頻,在歐洲東部部署大量兵力,并持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

緻命的朋友

央視新聞指出,作為冷戰産物和全球最大軍事聯盟,北約是一個由美國拉幫結夥結成的利益集團。北約口口聲聲稱自己是“防禦性組織”,實際上卻在不斷地制造對抗、制造事端。如今冷戰已經結束30餘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仍在不斷鼓吹集團對抗,挑動全球沖突。

評論指出,世界正向多極時代轉變,北約卻自我定義為一個“永恒的力量”。美國實際掌握着北約的話語權,隻有認同所謂“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國家才能得到美國準許加入北約,這種以意識形态劃線的做法無疑是冷戰思維的延續,更是在策動“新冷戰”。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兩個月。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措施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作為俄羅斯能源主要進口方的歐洲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歐盟統計局資料顯示,歐元區3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7.5%,遠高于2月的5.9%,再創曆史新高。其中能源價格同比上漲44.7%,是推升通脹的主因。

緻命的朋友

法國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5%、環比上漲1.4%,創1985年12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圖為當地時間2022年4月19日,巴黎街頭水果攤。

環球資訊廣播援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的觀點指出,俄烏沖突的久拖不決讓歐洲國家不得不尋求折中方法,規避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帶來的損害,讓制裁“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洲國家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确定對俄政策,而不是一味追随美國搞制裁。因為如果這樣,實際上最終的受害者還是歐洲。

阿富汗從四月開始進入齋月,但是連日來爆炸事件頻頻發生,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安全局勢依然嚴峻。阿境内屢屢發生爆炸等襲擊事件,背後有哪些原因?

緻命的朋友

駐阿富汗美軍資料圖

總台記者觀察指出,阿富汗動蕩多年,和美國的對外政策緊密相關。美國駐軍20年,不僅未能打垮塔利班,更沒有助阿清除滋生恐怖組織和極端勢力的土壤,這個地方反而成了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評論援引阿富汗分析人士賈法爾的觀點指出,美國政府顯然不再顧及阿富汗人民的死活,一個動蕩的阿富汗甚至可能更符合白宮的心願。恐怖主義可能對阿富汗的周邊國家造成威脅,這或許會被白宮視為美國“地緣政治侵略戰争”的福音。而阿富汗人民為此付出的代價則被直接無視了。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監制/洪琳、楊奉濤

制片人/汪鑫、楊修雯

主編/魯光

編輯/郭冉

評聚/胡戈

END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