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出行碳資産怎麼變現?

作者:中國能源報

“雙碳”目标下,汽車産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蘊藏着巨大的碳資産潛力亟待充分釋放。那麼,新能源汽車賦存的豐厚碳資産,如何量化,如何變現,又如何真正地發揮它的價值,讓行業、企業、使用者、社會等多方參與者共同受益?

日前,中汽資料牽頭召開了2022年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行碳資産開發聯合研究組線上會議,來自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行業研究機構、電力企業、高校等100餘家機關的160餘名代表,針對如何科學、高效地挖掘新能源汽車出行碳資産潛力展開熱議。

國内新能源汽車出行減排量潛在價值超2億元

“新能源汽車碳資産開發的意義在于,踐行‘雙碳’目标的同時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碳資産的價值,挖掘更多盈利潛力。對新能源汽車碳資産進行開發和應用,是汽車行業利用市場機制進一步落實‘雙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與現行新能源汽車産業政策銜接,進一步夯實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的重要舉措。”中汽資料副總經理趙冬昶說。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具備把碳資産量化的條件和潛質,新能源汽車出行和使用階段的碳資産可以變現,且未來這一領域的碳資産價值增長空間巨大。”中汽資料節能戰略研究室主管康澤軍明确表示。

那麼,當下新能源汽車在出行階段的碳減排量有多少?其中的經濟價值又有多大?對此,中汽資料以去年國内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以及全國碳市場的年均交易價格為标準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碳減排效果明顯,潛在的經濟價值顯著。

從新能源汽車出行階段的減排效果看,相比于燃油車,純電動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無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碳減排做出了貢獻。按照中汽資料的測算,以基準燃油車油耗為6.4L/100km,純電動乘用車電耗為13.9kWh/100km,年行駛裡程11500km為例,按照TCAS 536-2021《新能源汽車替代出行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範》中的計算方法計算,在電網供電情況下純電動乘用車單車年減排量約為0.9噸;在使用綠電的情況下年減排量約為2噸。

除了減排效果顯著之外,新能源汽車出行碳減排量的經濟價值更為突出。根據中汽資料的測算,以2021年國内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685萬輛估計,年累計減排量約500萬噸;按照2021年全國碳市場年均價格估計,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在出行階段減排量的潛在經濟價值超2億元。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出行碳減排量蘊藏的價值在業内已達成共識。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曾表示,在生産和報廢回收階段,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的排放量相當,而在車輛使用階段,電動汽車的碳減排潛力有明顯優勢。是以,新能源汽車出行階段碳資産開發具有重要價值。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也提出,建議工信部等相關部委重點研究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的效果,并将其作為鼓勵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産的抓手。

車企挖掘新能源車出行碳資産潛力

為實作新能源汽車使用階段碳減排量的價值轉化,包括吉利、蔚來等車企已先後開展了新能源汽車使用階段碳資産開發和應用嘗試。

吉利旗下曹操出行在成立後的第一年設立了“曹操碳銀行”,根據曹操出行碳減排公式(綠色1km=碳減排142g)測算碳減排量。在曹操出行APP端,統計、計算并記錄使用者乘坐新能源汽車産生的碳減排量,并将其轉化為碳資産,儲存在使用者賬戶中。使用者可利用這些碳資産在“曹操商城”中置換出行優惠權益。根據2021年5月曹操出行釋出的《六周年綠色發展資料報告》顯示,6年來曹操出行行駛總裡程超過76.3億公裡,累計碳減排量超過108.35萬噸。

2021年,蔚來釋出了“Blue Point藍點計劃”,幫助使用者進行碳減排量的認證和交易。蔚來通過車輛的車機系統資訊和擷取使用者的總行駛裡程、駕駛能耗等真實資料計算碳排放量,并結合同等級别燃油車的基準排放計算得出減排量。蔚來通過APP将碳減排量價值以發放積分的方式回饋使用者。截至2021年11月底,蔚來車主累計減少碳排放超過22萬噸。

對此,康澤軍認為,目前車企針對新能源汽車使用階段碳資産核算的一系列初步嘗試,形成了企業與使用者之間的良性互動。但從行業整體而言,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碳資産核算工作,仍然面臨一些問題。“第一,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碳減排量核算方法尚不統一,科學性、合理性有待完善;第二,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的碳資産仍缺乏外部認證和外部交易;第三,針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的碳資産應用場景目前尚不明确。”康澤軍坦言。

統一碳減排量核算标準 建構碳資産開發合作生态

事實上,統一碳減排核算标準,建構碳資産開發合作生态,需要着力解決3個核心問題:碳資産如何統一核算?如何收集和認證?如何将碳減排量進行經濟價值兌換?

據悉,為建構行業統一的碳減排核算标準,目前工信部已啟動開展新能源汽車碳減排核算标準的預研工作。與此同時,推進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碳排放及核算辦法相關标準研究和立項;啟動汽車産品碳足迹辨別、電動汽車行駛條件溫室氣體碳減排評估方法标準預研等工作,也是工信部2022年标準化工作的重點。

目前,中汽資料已牽頭研究并釋出了新能源汽車出行碳減排量核算及核查團體标準,行業标準的編制也正在推進中。“我們正在通過聯合行業、企業和相關機構,共同開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出行碳資産開發,打造新能源汽車碳資産開發和應用的完整閉環。”中汽資料節能戰略研究室冉純嘉說。據了解,目前中汽資料已聯合生态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下屬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所等相關機構和蔚來、長安、一汽-大衆、長安福特、比亞迪等車企,建構新能源汽車出行碳減排領域的合作生态。未來将邀請更多車企和相關機構參與其中。

聚焦到目前國内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碳配額資産,主要集中在生産環節。上海、深圳等部分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中已将汽車制造企業納入管理,納入管理的企業産生的碳配額可參與當地地方碳市場交易。

冉純嘉表示,在已經釋出的新能源汽車出行碳減排量核算及核查團體标準的基礎上,2022年中汽資料将聚焦優化完善核算方法學,推動行業标準的立項申報。另外,在認證研究方面,由于出行碳減排量初始所有權在消費者,為有效彙集起分散的碳減排量,需由整車廠将旗下使用者的減排量所有權轉移過來再進行減排量認證。針對新能源汽車碳資産的應用場景探索,中汽資料依托碳資産開發合作生态,與車企、相關機構聯合探索地方碳普惠項目,新能源汽車碳資産地方碳普惠項目在未來也有望落地。(來源:中國汽車報 王璞)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檔和音視訊資料,版權屬于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