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士假扮農民,在村子裡生火僞裝做飯,僞軍瘋狂來搶,結果如何?

作者:靜心讀史

原創:陰元昆,來源:中紅網。轉載僅限交流,未經聯系,如侵權私信即删。

馬本齋與回民支隊轉戰冀魯豫的故事

1943年春天的一天清晨,一些戰士假扮成農民模樣,來到一個村子裡生起了一些火,僞裝出做飯,做飯的樣子,由于受先年春旱影響,老百姓和僞軍都缺少吃的,此刻周邊據點裡的僞軍看到村莊升起的炊煙,饑腸辘辘的敵人就瘋狂地出動了,殺氣騰騰地向村莊撲來,然而敵人想不到的是,回民支隊的官兵在馬本齋的指揮下,正埋伏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1938年馬本齋在家鄉組織抗日武裝,開始叫“回民教導隊”,後來叫“回民教導總隊”,一年後正式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在冀中一帶打了很多硬仗、惡仗,也打了很多巧仗、名仗,威震敵膽,名揚八方,毛澤東主席曾親筆題詞“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1942年,日軍在冀中發動“五一”大“掃蕩”,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突出重圍,9月,轉戰到冀魯豫邊區,馬本齋任冀魯豫軍區第三(魯西北)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部隊駐紮在張魯集一帶。

1943年9月,魯西北劃歸冀南區,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到昆吾、尚和一帶組建新的三分區。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馳騁冀魯豫戰場,殺出了國威軍威,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大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使敵占區不斷縮小,抗日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

“引蛇出洞”巧設連環計

徒駭河邊上有個馬廠據點,距東北方向的莘縣縣城隻有八裡路,駐守這裡的有一個僞軍中隊,據點内建有炮樓,外邊有鐵絲網、封鎖溝,他們不斷在根據地邊緣進行騷擾破壞。馬本齋在摸清敵人兵力部署和活動情況後,決定充分利用這裡的有利條件,打一場伏擊戰。

1942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回民支隊三中隊的戰士悄悄摸到馬廠據點附近,剪斷了電話線。當天夜裡,據點裡的僞軍發現與縣城的電話不通了,以為是遊擊隊和老百姓幹的,第二天清晨,出動了兩個班的僞軍查線。當他們走到北邊的焦花園村頭時,回民支隊的機槍班突然出現在身後,他們剛想反抗,埋伏在村内的回民支隊戰士推倒院牆呐喊着沖到面前。這些僞軍一看遭到前後夾擊,隻好乖乖地繳槍投降。回民支隊戰士押着俘虜迅速轉移。

馬廠據點的僞軍聞訊後急忙派兵追趕,莘縣僞軍也出城增援,他們想把俘虜搶回來。當他們走到馬廠村西時,突然遭到回民支隊迎頭痛擊。原來,馬本齋早就料到敵人會有這一手,預先把兩個中隊埋伏在這裡,專門等着敵人上鈎。經過激戰,又消滅了30多個僞軍。

馬本齋估計敵人不會善罷甘休,肯定還會出來尋釁報複。為了誘敵深入,馬本齋指令回民支隊三中隊把俘虜押往張魯集一帶,然後親自率領回民支隊其他中隊埋伏在焦花園以西五裡的大宋莊。

吃了虧的僞軍決定對抗日根據地實施報複。到了第三天,果然從聊城出動200多名日軍,在莘縣一個中隊僞軍的配合下,氣勢洶洶地沿徒駭河向西撲來。回民支隊派出的偵察員故意在前邊挑逗敵人,敵人不知是計,僞軍在前,日軍在後,一路向西追趕。當敵人追至大宋莊以東時,突然一串重機槍子彈從僞軍頭頂飛過,回民支隊戰士高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聽聽機槍吧!”僞軍一聽重機槍叫,知道遇到八路軍主力部隊,吓得立即四處逃散。這樣一來,日軍完全暴露在回民支隊的火力之下,回民支隊的重機槍迎頭向日軍猛烈射擊。日軍指揮官組織力量向回民支隊反撲,一名擲彈筒手慌亂之中把炮彈倒裝進膛内,“轟隆”一聲炸了膛,炸得日軍血肉橫飛。沖鋒号響了,回民支隊向敵人發起沖鋒,日軍丢下幾十具屍體狼狽逃竄。

戰士假扮農民,在村子裡生火僞裝做飯,僞軍瘋狂來搶,結果如何?

位于聊城的馬本齋塑像

“生火冒煙殲敵運動”

從1941年起,華北大旱,魯西北的旱情也很嚴重,抗日軍民的生活遇到很大困難。但是,日僞軍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吃不飽飯,就出來搶糧食、搶牲口。僞軍站在炮樓上,拿着望遠鏡四處張望,看到哪裡冒煙,就知道哪裡有人生火做飯,馬上派人去搶,吓得老百姓不敢白天在家做飯。馬本齋了解到這些情況後說:“這倒是殲敵的好機會。”并制定了誘敵上鈎的作戰計劃。

1943年春天的一個夜晚,回民支隊派出精幹小分隊化裝成老百姓,潛入冠縣東南桑阿鎮一帶的一個村莊,它的周圍呈“品”字形排列着僞軍齊子修部隊駐紮的三個據點,回民支隊在村外呈三角形埋伏。清晨,回民支隊戰士們在村裡生起火來,僞裝做飯,縷縷“炊煙”升起在村莊上空。這時,三個據點餓了一晚上的僞軍從望遠鏡裡同時發現了村子裡的“炊煙”,以為老百姓在生火做飯,于是,三個據點的僞軍一起出動,前呼後擁朝村子跑來。當這些僞軍全部進入回民支隊的伏擊圈時,回民支隊三面出擊,槍聲大作,手榴彈在敵群裡爆炸。這些僞軍知道中了八路軍的埋伏,趕快繳槍投降,因為他們知道八路軍優待俘虜,可以喝上一碗稀粥了。

這一仗,共俘虜僞軍600多名,繳獲步槍500多支、機槍3挺,回民支隊無一傷亡。戰士們把這種殲敵辦法被趣稱為“生火冒煙殲敵運動”。

巧布“口袋陣”

1943年春,為了迷惑敵人,回民支隊假裝轉移到北線作戰。朝城的僞軍得知回民支隊轉移了,于是開始放心大膽地到朝城以北的小劉家村搶東西。回民支隊偵察得知:僞軍出城到小劉家村搶東西,大張家村是必經之路。于是,回民支隊決定在這裡打一場伏擊戰。馬本齋率領三中隊從北線趕到南線和五中隊會合,并親自指揮戰鬥。戰鬥部署是:三中隊埋伏在北邊的小劉家村,五中隊埋伏在南邊的大張家村,這就像向南張開的一個大口袋,正好把敵人裝進去。

一個漆黑的夜裡,回民支隊各中隊悄悄進入埋伏地點。五中隊進入大張家村,這個村東西長南北短。一排埋伏在村西頭的一個院子裡,院門朝南開,東邊是一條南北向牛車大道,西邊有一條南北小路,門前是通往村裡的東西街。天亮之前,副排長站在院子東南角豎起高粱稭的牆後邊,觀察外邊的動靜。

太陽出來不久,村裡出來一個十來歲的男孩,他手提着一個籃子,來到一排隐蔽的院子門外,爬上一棵大榆樹摘榆錢。當他爬上樹時,副排長和門後的哨兵都看到了,大家沒敢驚動他,繼續在原地隐蔽。男孩爬上樹以後,籃子裡摘滿榆錢,準備下樹時,往下一看,看到院子裡這麼多當兵的,一下子傻了眼,一動不動不敢下來了。這一下副排長可急壞了:如果這時敵人來了,萬一男孩一說話,敵人不吓跑了嗎?他急忙用手指比劃“八”字,意思是我們是八路軍,男孩才慢慢從樹上爬下來。

就在這時,敵情出現了:十幾個僞軍順着牛車大道從南邊走來,在離村子二三米的地方停下來向村裡張望,走到西街口又到處檢視,認為村裡沒事了才放心地往北走。西邊小路上,幾十個僞軍由南向北走來,走在前邊的軍官還拄着文明棍、牽着狼狗。村南大道上,近百名僞軍大搖大擺地通過南街口走進村子裡。

突然間,槍聲大作,爆炸聲四起,回民支隊五中隊從各個埋伏點向敵人發起攻擊。一個僞軍軍官高喊:“快往北跑,那裡有咱們的人!”他們想和北邊的僞軍合成一股,一起突圍,誰知一頭鑽進回民支隊三中隊的伏擊圈。五中隊迅速從南邊包抄過來,幾十個僞軍鑽進村邊的一個大院裡。回民支隊馬上組織兵力,向據守院子的敵人發動攻擊,三中隊在北邊主攻,五中隊在南邊助攻。在機槍、擲彈筒、手榴彈的掩護下,戰士們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槍沖進院子裡,高喊“繳槍不殺”,這些僞軍乖乖當了俘虜。

打掃完戰場,馬本齋給大家講話:“兩個中隊配合得很好,猛打、猛沖、猛追,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攻打據點和打伏擊,對敵人打擊最大,今後,要更多地采取這兩種戰術!”

激戰破樓

1943年4月的一天,回民支隊五中隊在中隊長劉清瑞的帶領下,到破樓村開展減租減息工作。破樓村東北距莘縣縣城隻有十裡路。莘縣日軍很快得到情報,認為回民支隊竟敢跑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來活動,這是殲滅回民支隊的好機會,于是派出六七十名日軍、幾百名僞軍,前去攻打破樓村。

下午兩點多鐘,日僞軍來到破樓村。這時回民支隊還在村裡。中隊長劉清瑞分析了一下形勢,認為村子周圍都是開闊地,現在轉移很危險,決定堅持到黃昏後再撤出戰鬥,并立即作了戰鬥部署。破樓村不大,隻有東西一條街,有個南街口,沒有北街口,呈“丁”字形。日軍首先從北邊發動多次進攻,都被回民支隊打退了。

下午四點多,天氣轉暗,狂風四起。日軍趁着昏暗轉移到西邊,從西邊向村裡發起進攻。回民支隊機槍班迅速趕到西街口,占領射擊位置;把幾輛大車弄翻堵在西街口,防止敵人突入。日軍幾次沖到障礙物前,都被打了回去。

黃昏以後,日軍從南邊向村裡發動進攻。由于民兵防守薄弱,日軍從南街口攻入村内,形勢萬分危急。回民支隊立即調整兵力部署,迅速占領北街房頂,一場激烈的巷戰開始了。日軍在擲彈筒、迫擊炮的掩護下,一次次向北街發起沖鋒,回民支隊在房頂上用機槍、步槍、手榴彈英勇還擊,把敵人打回南街。戰鬥打得很慘烈,中隊政委李平、二排副排長、司号員等身負重傷,戰士李金溥和炊事員等被炮彈炸死。日軍、僞軍在村東、村北發動的多次進攻也被打退。

日軍對破樓久攻不下,又不善夜戰,還擔心回民支隊增援部隊趕到,于是草草收兵,倉皇逃回縣城。馬本齋在總結這場戰鬥經驗教訓時說:“作為一支優秀部隊,不但要善于打惡仗,還要會打巧仗。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要沉着冷靜分析判斷敵情,不能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戰士假扮農民,在村子裡生火僞裝做飯,僞軍瘋狂來搶,結果如何?

回民支隊戰士

智取碉堡群

僞暫編三十一師師長文大可占據朝城,在朝城周圍安設碉堡、據點,不斷向南邊的濮範觀中心區進行“蠶食”。為了打擊敵人的嚣張氣焰,冀魯豫軍區決定發起朝南戰役。作戰部署是:二分區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為右翼兵團,三分區主力部隊、四分區部分武裝為左翼兵團,實行大膽穿插,回民支隊實施機動作戰,并由北向朝城南樂公路以南推進。

1943年7月5日,戰役正式打響。一天夜裡,回民支隊五中隊在中隊長劉子榮帶領下,迅速包圍了朝城以北大張莊周圍的三個僞軍碉堡。這時,馬本齋由作戰科長、敵工科長陪同,來到五中隊。中隊長劉子榮向馬本齋彙報了敵情:一号碉堡位于村西北,由僞軍連長帶兵把守;二号碉堡位于村西南,由僞副連長帶兵把守;三号碉堡位于村東北,由僞排長帶兵把守。經研究确定:繼續圍困二、三号碉堡,暫不攻擊;集中兵力對付由僞連長帶兵把守的一号碉堡。

天黑以後,馬本齋和兩名科長來到一号碉堡前,敵工科長對碉堡裡的僞軍連長喊話:“我們軍分區馬司令跟你講話!”馬本齋點着僞軍連長的名說:“我們知道你跟着文大可當漢奸是萬不得已,對于你的過去,可以既往不咎。現在給你一個棄暗投明的機會,就是放下武器,走出碉堡。願意抗日的,我們歡迎;願意回家的,我們發給通行證、路費。給你半小時時間,希望你好好考慮。”

僞軍連長十分狡猾,想乘機突圍,他們剛沖到寨門邊,就被五中隊一陣排子槍打了回去。敵工科長又向一号碉堡喊話:“再給你們最後十分鐘!”僞軍連長還想耍滑頭:“我們的家眷都在城裡,如果不放幾槍就放棄炮樓,怕連累家人。請你們後撤一下,你們的炮也打幾下。”作戰科長識破了敵人的陰謀:“他們想看看我們到底有沒有炮,乘我們後撤之機突圍。”馬本齋說:“不能再拖了,把兵力、兵器調整一下。”中隊長劉子榮根據馬本齋的訓示,調整部署後,立即向一号碉堡發起進攻。在機槍猛烈射擊的同時,在村東高坡上投了三顆手榴彈,就像三聲炮響,随後鹿砦邊也響起了三聲爆炸聲。僞軍連長以為回民支隊向碉堡打炮了,趕緊喊道:“我們停戰,我們停戰!”

放下武器的僞軍連長走出據點,馬本齋對他說:“再給你一個立功的機會,你到二号、三号碉堡,勸說他們放下武器。”在五中隊強大軍事壓力下,加上僞軍連長的勸說,二号、三号碉堡的僞軍于拂曉前放下武器,走出碉堡。

戰役打響後,左、右翼兵團從僞文大可第六十一旅、六十二旅結合部實施分割包圍,主力部隊攻擊兩個旅部,其他部隊圍困外圍據點。回民支隊一夜之間,拔掉朝城僞軍碉堡、據點20多個。戰役于7月11日結束,共攻克碉堡、據點70多個,殲滅日僞軍700多名。此後,朝城僞軍龜縮在縣城附近幾個據點裡再也不敢出來了,抗日根據地得到恢複和擴大。

回民支隊戰士

八公橋“牛刀子鑽心”

1943年9月下旬,日軍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發動秋季大“掃蕩”後,僞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孫良誠,指令暫編第五軍占領濮縣一帶,暫編第四軍占領濮陽至東明一帶,孫良誠率領三十八師兩個團和一個特務團,駐在八公橋。這就像一個楔入根據地的釘子,威脅着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冀魯豫軍區決定搗毀孫良誠指揮機關八公橋。然而,八公橋位于敵縱深處,碉堡林立,戒備森嚴,要想打掉它絕非易事。在軍區召開的讨論八公橋戰役的會議上,馬本齋提出“牛刀子鑽心”戰術,并作了解釋:“‘牛刀子鑽心’戰術,就是首先集中優勢兵力,挖掉敵人的總部八公橋,然後再回過頭來清掃外圍據點。‘備周則意怠’,敵人自然認為我們不會攻擊這裡,加之敵人正在步步向我‘蠶食’,正在得意忘形之際。從我方看,我們的主力部隊距離八公橋二三百裡之外,尚未引起敵人的注意。我們利用敵人這些可能産生的麻痹心理,急行軍突然鑽進他們的心髒,打他個措手不及,攻下八公橋是有把握的。”

為此,軍區訓示回民支隊摸清八公橋僞軍軍事布防情況,回民支隊派出分區作戰科長、支隊參謀李國棟,測繪員王紀中潛入八公橋進行偵察。他們化裝成商人,在内線的接應下,在鎮子上到處轉悠。在貨棧裡,偵察員故意套老闆的話:“司令部八大處的處長,我認識五個,昨天晚上副官處長還請我到他家喝酒。”老闆客氣地說:“司令部參謀處王處長硬把我這小店的股弄去三成,他家就住在北街劉家大院裡,四面牆上都是碉堡。”在清真飯店裡,偵察員偷聽僞軍談話:“咱們的孫總司令,又去開封啦!”經過到處偵察,偵察員把八公橋僞軍兵力部署、防禦工事、通訊聯絡、道路交通等情報都弄清楚了,然後用記号記在賬本裡。

偵察員回來後,繪制了八公橋僞軍配置圖。軍區根據這些情報,決定發起八公橋戰役。戰前,作出向東進攻的假象,故意迷惑敵人,敵人果然放松了警惕。這次戰役的部署是:二分區主力主攻八公橋;四、五分區置于濮陽、新鄉、東明等方向,阻擊援敵;幾個縣的縣大隊箍制八公橋外圍據點;三分區及回民支隊,二、四分區部分武裝,箍制濮縣之敵。

1943年11月16日,戰役打響,黃昏時分,曾思玉率領主攻部隊從黃河故道以西、八公橋東北迅速向八公橋挺進。當夜,狂風大作,黃沙滿天,敵人萬萬沒有想到八路軍會在這時偷襲八公橋總部。部隊首先從東北角突入鎮内,直逼僞二方面軍總部八大處。其他部隊分别從東南角、西南角攻入鎮内。17日上午,隻剩下十字街口核心碉堡還在頑抗,戰士們把棉花、辣椒、頭發包起來點燃後塞進碉堡裡,嗆得僞軍喘不氣來,隻好繳槍投降。回民支隊和其他部隊有力地箍制敵人,保證了八公橋戰役順利進行。三分區作戰科長、支隊參謀李國棟在圍寨上觀察敵情時中彈犧牲。

這次戰役,俘虜了僞參謀長甄紀印,遺憾的是孫良誠15日晚去開封,漏掉了一條大魚。戰役結束後,僞五軍如驚弓之鳥,急忙從濮縣一帶撤回濮陽。馬本齋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冀魯豫軍區幹部戰士中留下深刻印象,區黨委書記黃敬稱他是“後起的天才軍事家”。

(作者簡介:陰元昆,山東聊城人,市直機關退休幹部,大學學曆,副編審職稱,著有《馬本齋與回民支隊在冀魯豫》,主編《聊城地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資料選》,在山東《大衆日報》、《齊魯文史》、《山東黨史》,上海《人才開發》等發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