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地球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生命世界譜寫了一曲曲悲壯贊歌,塑造了地球環境,孕育了人類文明史詩,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在科學傳播的星辰裡,中科院之聲與華南植物園聯合開設“花顔鳥語”專欄,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荟萃自然體驗的點滴故事。惟願她為自然世界代言,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惟願她解讀科學前沿,講述科學故事,封存自然足迹。
提起木蘭,大夥腦海裡浮現的當屬“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的玉蘭,抑或“醇濃馥郁香蕉味,素雅芬芳婀娜姿”的含笑,甚至“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藥挂高枝”的木蓮,那大家是否還記得木蘭科(Magnoliaceae)植物中有個另類的“少數民族”呢?他們身上長滿了形似鵝掌的葉子,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木蘭中的獨樹一幟
每年四五月間,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冬芽,一對芽鱗緩緩張開,向外反卷吐露新綠。

鵝掌楸的冬芽吐綠
接着,春天化身為一位心靈手巧的裁縫,精心為鵝掌楸裁出了滿身惟妙惟肖的綠馬褂。葉片的頂端平截或微凹,猶如馬褂的下擺;兩側略向内收狹,形似馬褂的腰;近基部兩側有1對深裂片,仿佛馬褂的兩隻短袖子,令人驚歎不已,是以人們親切地喚他為馬褂木。
鵝掌楸葉片
到了九至十月,秋天化身為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用金黃色的畫筆一抹,把一身的綠馬褂通通染成了金黃色,像極了清朝皇帝禦賜的“黃馬褂”穿上身,引來了無數羨慕的目光。
鵝掌楸秋色(圖檔來源于網絡)
鵝掌楸秋葉(圖檔來源于網絡)
馬褂(圖檔來源于網絡)
時光轉瞬即逝,忽然一陣風拂過,“黃馬褂”被紛紛脫下,一件又一件……,最後隻剩下光秃秃的偉岸身軀伫立在原地,似在“空歎年華似流水”。
每當鵝掌楸換上别心出裁的新“馬褂”之際,枝頭上也随之綻放出酒杯狀的綠色花朵,模樣酷似郁金香,害得人們誤以為郁金香上樹了,于是外國人驚呼他為“Chinese Tulip Tree”,即“中國的郁金香樹”。
鵝掌楸花
郁金香(李碧秋 攝)
花謝後,鵝掌楸結出紡錘形的聚合果。果實未成熟時披着一件緊身的綠色外衣,酷似秋葵,成熟後外衣變成淺褐色并逐漸敞開,露出一個個插上翅膀的小堅果,這是木蘭科中唯一的翅果。
鵝掌楸未成熟果實
鵝掌楸成熟果實
家族的盛衰興亡
鵝掌楸家族(Liriodendron)誕生于白垩紀,曾經與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是古老的孑遺植物。他們曾在地球史上輝煌一時,是一個興旺的大家族,到新生代第三紀尚有10餘位成員,廣泛生活于歐亞及北美大陸,後來遭遇第四紀冰川的大劫難,大部分成員滅絕而成了千古化石,如今隻剩2位幸存者天各一方,一位是生活于中國和越南的鵝掌楸和定居于北美東南部的北美鵝掌楸(L. tulipifera Linn.),真可謂是一對劫後餘生的同宗難友了。
北美鵝掌楸花(李策宏 攝)
同樣是鵝掌楸家族的成員,他們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北美鵝掌楸是北美洲的先鋒樹種,其足迹遍布美國東部和加拿大南部。然而,鵝掌楸卻逐漸式微,僅零星蜷縮于中國南方及越南北部的一些狹小區域。
鵝掌楸不僅是珍貴的行道樹和庭院觀賞樹種,也是建築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因而屢遭濫伐以緻野生資源逐漸減少。另外,花朵雌雄異熟,當花朵含苞待放時雌蕊已成熟而雄蕊尚未成熟,待花朵打開時雄蕊成熟而雌蕊柱頭已枯黃,正所謂“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注定此生無緣,無法完成自花授粉。但他存在“孤雌生殖”現象,雌蕊未受精也能繼續發育,不過形成的種子空癟,發芽率極低,天然更新十分困難。是以,野生鵝掌楸的香火有斷絕的危險,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曾于2008年被選中參與珍稀瀕危林木航天誘變育種試驗而搭載神舟七号遨遊太空。
生存智慧
在漫長的演化曆程中,鵝掌楸家族是如何躲過江湖中的刀光劍影而在物競天擇的自然界中生生不息呢?毋庸置疑,他們在血脈傳承上煞費苦心,因為繁衍是植物世界的頭等大事兒。
由于存在雌雄異熟的天生缺陷,鵝掌楸不能完成自花授粉,于是學會了以“色誘”為手段,綻放出或清新或豔麗的花朵,花中擺設了引人注目的雄蕊,精心準備了美味的花粉及香甜的花蜜,以此來招攬蒼蠅、甲蟲、蜜蜂、熊蜂等昆蟲幫助花朵授粉。然而,這些昆蟲并非鵝掌楸的專性傳粉者,它們身上的花粉往往會浪費在其他物種的花朵上。盡管這種傳粉方式也會造成花粉浪費,但相對于極端浪費花粉的風媒傳粉來說,在遠古時期能進化為招攬昆蟲來搬運花粉,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了。
鵝掌楸雄蕊散落的花粉
鵝掌楸花朵分泌的花蜜
在自然界演化過程中,植物赤裸着的種子,會直接威脅着後代的安全。于是鵝掌楸學會了結果,果實像被子一樣,能給予種子完美的保護。果實成熟時慢慢打開,風一來,輕盈的小翅果便禦風飛翔,如直升機旋翼般在風中旋轉,飄向遠方重獲新生。小翅果的直升機型傳播方式,早早領先于人類的發明。
鵝掌楸翅果
鵝掌楸家族通過花色的誘惑和食物的魅力來招攬昆蟲為他們傳粉,又用果實保護種子,且采用先進的方式讓種子飛去遠方開枝散葉,這些無不彰顯着他們在自然演化中的生存智慧。他們懷着雄心壯志,傾盡所能,完成使命,才得以在危機重重的自然界中繁衍生息。
成家立室
20世紀30年代開始,北美鵝掌楸遠渡重洋來中國尋親,隔洋相望的兩個同宗難友終團聚。60年代,大陸南京林業大學著名植物育種家葉培忠教授充當“紅娘”助力這對難友成家立室,成功育出了聯姻結晶——雜交鵝掌楸(L. chinense×L. tulipifera)。這個中美“混血兒”不僅繼承了父母親的優點,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樹姿、花色、适應性等各方面均比雙親更勝一籌,赢得了大衆的喜愛,并在2007年的“迎奧運樹種推介會”上脫穎而出,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指定樹種,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添磚加瓦。
雜交鵝掌楸花
那麼,如何區分這帥氣的一家子呢?
首先從葉片形态來看,鵝掌楸馬褂型葉片肩部有1對側裂片;北美鵝掌楸葉片肩部常有2對側裂片,更像鵝掌;而雜交鵝掌楸兼具兩種葉形。
鵝掌楸
北美鵝掌楸
雜交鵝掌楸
其次從花朵形态來差別,鵝掌楸的内輪花被片綠色,具黃色縱條紋,開花時雌蕊群超過花被片;北美鵝掌楸的内輪花被片灰綠色,近基部具不規則的橘黃色帶,開花時雌蕊群不超過花被片;而雜交鵝掌楸遺傳了雙親的優點,花形保持着郁金香的造型,但花色褪去了綠而更顯金黃,出落得愈加楚楚動人。
鵝掌楸
北美鵝掌楸(李策宏 攝)
雜交鵝掌楸
定居華南植物園
跨越了數千萬年的漫長時光,經曆了地球演化的腥風血雨,見證了無數生命的滄桑巨變,如今古老血脈卻遇到了傳承危機,野生鵝掌楸艱難地生存着。植物用自己的生命延續了萬千生命,我們不該隻從他們的世界路過,應當全力護他們周全。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緻力于保護木蘭家族,鵝掌楸一家也相繼來到華南植物園安家落戶,這裡也就成了他們的“諾亞方舟”。經過數十年的成長,他們一家三口生長良好,鵝掌楸和雜交鵝掌楸能開花結果,而北美鵝掌楸有點水土不服,尚未開花結果。
眼下,鵝掌楸的綠,漸漸蓋滿樹冠,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仿佛要把所有的生命氣息痛快地傾瀉潑灑于春夏之間。當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空隙漏下來,在地上鋪灑出一片光斑;當陽光灑落在花上,給挺立于高枝的花兒增添了一縷神秘……如此美景,你心動了嗎?心動的話,快來親近鵝掌楸,零距離接觸古老血脈,你會發現生态之妙、自然之趣。
鵝掌楸(餘峰 繪)
雜交鵝掌楸(鄧盈豐 繪)
參考文獻:
1. 郭雙興. 木蘭科鵝掌楸屬的地質地理分布.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1999:159.
2. 李根有. 葉奇花雅的鵝掌楸. 浙江林業. 1996, (05): 25.
3. 劉樹宏. 葉奇花美的鵝掌楸. 園林. 1998, (06): 40-41.
4. 史軍,子鵺坊. 鵝掌楸:馬褂穿上身的越洋兄弟. 知識就是力量. 2018, (05): 63-65+62.
5. 馬偉. 馬褂木. 林業與生态. 2010, (12): 32.
6. 黃雙全,郭友好,潘明清,陳家寬. 鵝掌楸的花部綜合特征與蟲媒傳粉. 植物學報. 1999, 41(03): 241-248.
7. 葉和平,邱海明. 中山植物置山中 青翠古杉谷翠青——紀念植物育種學家葉培忠教授誕辰120周年.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20(02): 129-136.
8. 徐烨. “綠色熊貓”搭神七飛天治“不孕”. 浙江林業. 2008, (11): 19.
9. 俞豐. 大陸鵝掌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 中國花卉園藝. 2003, (23): 30-31.
圖:楊科明(标注的除外)
來源: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