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作者:鄉土泗州

文:楊立峰

金絲絞瓜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葫蘆科南瓜屬西葫蘆種的變種,是泗縣近幾年來的明星特産。各種媒體也對該農産品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這激發了我們對金絲絞瓜引進史尋根問底的興趣。金絲絞瓜到底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最終傳入泗縣的?與其相關的南瓜及其南瓜屬作物的種植史又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在最近幾年裡一直都是我們心中存在的最大疑問。為更加深入的了解相關物種的曆史,我們花費了幾個月時間,查找了大量相關資料,試圖揭開其中的謎團,滿足我們自己心中的好奇心。

一、中國常見的南瓜屬作物名稱、起源、傳入時間及路線

查詢百度可知,南瓜屬作物在大陸種類繁多,種植最多的莫過于南瓜、筍瓜和西葫蘆(絞瓜是西葫蘆的變種,下文詳叙)。以下主要探讨泗縣本地種植的南瓜、筍瓜、西葫蘆和金絲絞瓜。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部分南瓜屬作物,圖檔來自網絡

筆者就以上四種作物查詢了百度、360搜尋等主流搜尋引擎,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即南瓜、筍瓜、西葫蘆三種作物的百度、360搜尋顯示出來的結果比較一緻,從植物學的命名、形态、物種特性各方面都有非常專業的解釋(相關文字因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可能看不懂,就不貼出來占地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到百度、360搜尋去查詢)。而到了金絲絞瓜這一物種的解釋的時候,就給人一種非常業餘甚至是廣告詞的感覺。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百度截圖

百度對金絲絞瓜的解釋是這樣的:

金絲絞瓜,因其瓜天然成絲似魚翅,故得名魚翅瓜,被譽為植物“海蜇”,天然粉絲,是蔬菜中的稀有品種。又被稱做海蜇絲瓜、天然粉絲瓜等,原産美洲。

既無門、綱、科、目、屬、種的詳細介紹,也無形态特征等專業介紹。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不嚴謹。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百度截圖

筆者又查詢了相關專業書籍,最後從《安徽經濟植物志》中查詢到最接近金絲絞瓜的條目如下:

筍瓜( Cucurbita maxima Duch. ex Lam.)

地方名:北瓜(泗縣、五河、風陽),攪絲瓜(壽縣)。

形态特征:一年生蔓生草本。莖粗壯,圓柱狀,具白色短剛毛;卷須粗壯,24歧,疏被短剛毛。葉片腎形或圓形,長15~25厘米,近全緣,或僅具細鋸齒,頂端鈍圓,基部心形,彎缺開張,深、寬均約2厘米,葉面深綠色,葉背淺綠色,兩面有短毛,葉脈在背面明顯隆起;葉柄粗壯,圓柱形,長15~20厘米,密被短剛毛。花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梗長10~20厘米,有剛毛;花鐘形,5裂,裂片條狀披針形,長1.8~2厘米,被白色短剛毛;花冠筒狀,黃色,5中裂,裂片卵圓形,長、寬均為2~3厘米,邊緣皺褶狀,向外反折,有3~5條隆起的脈,中間1條延伸至頂端成尖頭,脈上有短毛;雄蕊3枚,花絲靠合,長5~7毫米,花藥靠合,藥室折曲;雌花單生;花萼和花冠與雄花同;子房卵圓形,花柱短,柱頭3,2裂。果梗短,圓柱狀,不具棱和槽,瓜蒂不擴大或稍膨大;瓠果的形狀和顔色因品種而異;種子豐滿,壓扁狀,邊緣鈍或稍拱起。花期5月,果期6~7月。

産地及分布:原産印度。本省和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金絲絞瓜,圖檔來自網絡

上述詞條,希望能給愛好在百度、360等搜尋引擎上給金絲絞瓜編輯詞條的朋友帶來一些幫助。好了,閑話少說,我們來一一了解以上四種作物的引進史。

A、南瓜

起源于中、南美洲。在中國各地有上百種名稱,最常見的名稱有南瓜、番瓜、金瓜、倭瓜、方瓜、北瓜等。泗縣本地稱“荒瓜(音)”或“望瓜(音)”。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可的南瓜傳入中國的時間最早始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學術界普遍認為南瓜1492年之後引種于美洲。《本草綱目》載:“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可見其是一個由南向北的傳播過程。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上圖為全國各省最早引進南瓜的相關史志記載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在南瓜由南到北的傳播過程中,京杭運河是其中重要的一條途徑。據分析,明代府縣地方史料中有關南瓜部分的記載,多是沿運河兩岸分布。

《中國南瓜史》載,江蘇最早引種南瓜的地區是丹陽(隆慶三年1569年《丹陽縣志》)和宿遷(萬曆五年1577年《宿遷縣志》)。

因種種原因,筆者未能收集到《萬曆睢甯縣志》,但就收集到的清康熙22年(1683)刻本、(民國18年(1929)睢甯王玉樹北平鉛印本)葛之莫修《康熙睢甯縣志》(相關記載共兩條:南瓜、番瓜);清康熙57年(1718)刻本,抄本,劉如宴修《康熙睢甯縣志》(番瓜);以及清光緒12年(1886)刻本,侯紹瀛修《光緒睢甯縣志稿》等睢甯縣相關史志均有南瓜的相關記載。其中《光緒睢甯縣志稿》還對此作了一番解釋:“番瓜,又名南瓜,種出南番。”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靈璧縣志》已經記載靈璧縣“多南瓜”了。但康熙十一年(1672)《虹縣志》及以後的乾隆《泗州志》、光緒《泗虹合志》卻對此毫無記載,是否是因種量較少,範圍不廣或是因為南瓜被當時的虹縣(和後來的泗州)地方官府認為是一種粗劣鄙陋的濟貧食物而未記錄于冊?這很值得研究。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由以上資料可推,明萬曆年間南瓜在宿遷引種成功後,迅速向周邊縣域推廣,在此後的幾十年間,睢甯、泗縣(應該不是沒有,而是未記載。)靈璧等地也陸續有種。但泗縣的傳播路線可能較為複雜。據《中國南瓜史》研究結果,我們可以認為泗縣的南瓜傳播種植有可能是這樣的,即縣東、北部從宿遷、睢甯傳入,縣南、西,尤其是西南草溝等地是從亳州傳入蚌埠,再由蚌埠傳入。

B、筍瓜

筍瓜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秘魯南部、玻利維亞、智利北部和阿根廷北部,尤其以科迪勒拉山脈東坡為中心。筍瓜在大陸清代以前的古籍中未見記載,說明筍瓜傳入大陸時間較晚,應該晚于嘉靖年間傳入大陸的南瓜,有人認為筍瓜引種至大陸的時間大約在清中葉之後。筍瓜傳入大陸的路線也有可能首先傳入大陸的東南沿海一帶,然後在内陸推廣。筍瓜傳入伊始,因與南瓜性狀相似,是以,也有可能統一被稱為“南瓜”,或與南瓜的重要别稱“番瓜”、“金瓜”混淆,是以在明代古籍中難覓蹤迹,後來随着人工培育、自然選擇逐漸從“南瓜”中分化出來并為人們所重視,演變出了新的名稱“筍瓜”。古籍中對筍瓜的最早記載見于乾隆《大名縣志》:“南瓜、筍瓜”,稱之為筍瓜原因是“筍瓜,味如竹筍故名”,“筍瓜,生白熟黃,滑脆,味如斑竹筍”。筍瓜19世紀以來在全國普遍栽培。

C、西葫蘆

西葫蘆原産于北美洲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西葫蘆在大陸古籍上的最早記錄是順治《雲中郡志》:“南瓜、西瓠”。西葫蘆與葫蘆科葫蘆屬的瓠子非常相似,今天在河北一帶的某些地區,“瓠瓜”還在專指西葫蘆,是以,“西瓠”或“西葫蘆”被認為是從西方傳入的瓠子,“西葫蘆,一名西番葫蘆,形長圓,有斑色,幼為菜老則殼硬,瓤為黃,絲甚甘美”,是以西葫蘆有可能從西北陸路傳入。事實上,西葫蘆在西北諸省栽培較早,也比較集中,康熙《朔州志》、雍正《陽高縣志》等對西葫蘆的記載均較全國為早。從19世紀中期西葫蘆在全國開始有較大面積的種植。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金絲絞瓜,圖檔來自網絡

D、金絲絞瓜

金絲絞瓜是西葫蘆的變種,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郿縣志》最早記載:“攪瓜,一名金絲瓜”。民國六年1917年河南《河陰縣志》載:“果菜圃出為黃瓜、西瓜、甜瓜┉┉等,田出南瓜、攪瓜、筍瓜等”。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六·蔬類》記載:“瓜長尺餘,色黃,瓤亦淡黃。自然成絲,宛如刀切,以箸攪取,油鹽調食,味似撇藍”,民國二十年《東豐縣志》載:“攪瓜,又名攪絲瓜,形似玉瓜,瓤有細絲,可鹽漬食之”。是以在民間素有“面條瓜”、“天然粉絲”、“素海蜇”、“植物海蜇”等稱呼(張平真《蔬菜名稱考釋》)。今天多稱其為“金絲瓜”或簡稱為“金瓜”。金絲絞瓜是在清中後期或清末民國時期傳入泗縣的。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金絲絞瓜做出的菜肴,圖檔來自網絡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金絲絞瓜做出的菜肴,圖檔來自網絡

二、近年來各種媒體對金絲絞瓜的宣傳宣傳報道

經過筆者網絡搜尋發現,大概自2017年起,網絡上開始關注金絲絞瓜傳入泗縣的曆史,并出現了幾種影響很大的觀點:

一是認為三國時期泗縣即有種植,這種說法自2018年首見于網絡報道《〈泗縣首屆“農民豐收節”金絲絞瓜廚藝大賽〉上央視了!》,到2019年形成很大輿論影響。該觀點認為:“泗縣金絲絞瓜具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曆史(部分文章說成兩千多年),當年曹操路過泗縣,曾經揮筆而就‘宿州城外絞瓜甜、泗縣瓜香瓤如綿´的詩句”。;

二是認為明朝萬曆年間由上海崇明島引進,此說法主要從外地媒體傳入,在泗縣媒體上提之較少,而且此說法提出較早,筆者在網絡上查詢的最早年份大概是2014年(此說法提出年份或許更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絡查詢一下)。并且此說法還夾帶了一個名人:乾隆皇帝。不知出于何處典故,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嘗過金絲瓜,稱贊 "清心止渴,脆嫩爽口 ";另外,睢甯縣規模種植的時間也比泗縣早。

三是認為明初傳入,且在報道中煞有介事地安排了明初著名文學家宋濂與泗縣金絲絞瓜的故事,還有宋濂相關詩歌傳世(泗縣某機關曾在2015年編了一本書《宋濂詩詞選》,赫然記錄宋濂寫的兩首有關絞瓜的詩歌,但筆者翻遍《宋學士文集》并未發現有關絞瓜的任何詩句)。部分本地作家還更進一步創作,把鄧愈也編寫進了金絲絞瓜傳入史的故事中。

金絲絞瓜等南瓜屬作物傳入泗縣考

三、新中國成立後南瓜屬作物對本地區的價值展現

南瓜屬作物在曆史上發揮了重要的救荒作用,新中國成立後依然有着不可動搖的地位。

齊如山在1956年著《華北的農村》一書,書中提到:“南瓜是北方極普通的蔬菜,也可以說是極重要的蔬菜,更可以說是寒苦人家日日必食,不可少的菜蔬,城鎮中自然都是買食,鄉間亦有賣者,因它用不着許多工作,自己便能生長,凡房基空地,田地邊沿等處,都要種上些,以便自己吃着友善;老嫩都可食,剛生長拳大,即可吃,老成後摘下存放,随時可食,隻若不凍,可以儲存數月之久;鄉間的風氣以能儉省糧米為第一要義,但除糧米外又無可食之物,南瓜面質極多,糖質也不少,可以代米面而飽人,實為寒家救濟之品,可以不吃幹食,也算很夠營養;秋後其他菜蔬已經過去,白菜正生長,各種豆莢已經霜不能再生,茄子之類不能儲存很久,除腌菜和幹菜外,鮮者隻有此物。是以,在1949年之後的很長時間,南瓜都在食物結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除了華北地區,估計全國各地多是如此。”

此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本地農村将山芋(幹)南瓜作為代主食,将西葫蘆、金絲絞瓜作為蔬菜食用,成為了那個年代一個不願提及的場景。

到新世紀,南瓜屬的筍瓜、西葫蘆及金絲絞瓜更成了本地區的特色農産品,遠銷大江南北。據相關報道,到2020年,泗縣的金絲絞瓜種植面積已超過兩萬畝,并榮獲‘國家地理标志産品’稱号,泗縣也已獲得‘中國金絲絞瓜之鄉’稱号。目前的南瓜屬物種在泗縣,已經從救荒必備發展到緻富必備的重要的農作物了。

史料提供:張文德、吳興美

參考書目

《中國南瓜史》

《安徽經濟植物志》

《皖北資源植物志》

《泗縣野生植物志》

《康熙睢甯縣志》康熙22年(1683)刻本

《康熙睢甯縣志》清康熙57年(1718)刻本,抄本

《光緒睢甯縣志稿》清光緒12年(1886)刻本

《靈璧縣志》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

《宿遷縣志》同治13年刻本

《宿遷縣志》民國24年鉛印本

《虹縣志》康熙版

《泗州志》乾隆版

《光緒泗虹合志》

《泗縣志》90年版

《泗縣志》2008年版

《宋濂詩詞選》泗縣文聯2015年版

《宋學士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

參考文目

《泗縣:鄉村振興看産業 “金絲”“銀絲”蟹兒肥》

《泗縣金絲絞瓜》

《安徽泗縣:發展金絲絞瓜全産業 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科技支援安徽泗縣發展金絲絞瓜産業》

《〈泗縣首屆“農民豐收節”金絲絞瓜廚藝大賽〉上央視了!》

《鄧愈與泗縣金絲絞瓜的故事》

《原來如此!泗縣的這個特産,來頭挺大啊!》

《金絲絞瓜宣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