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看一款成本效益很高的遊戲本——機械師曙光15,它搭載了英特爾12代标壓i7-12700H,顯示卡為RTX 3050Ti,螢幕也有144Hz高刷,目前售價已經趕上首發6399元。具體表現如何,這是MDT 對它的完整評測。

優點
● Office + Adobe PS/LR 生産力場景表現出色
● 12代酷睿+RTX 3050Ti,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遊戲需求
● 兩個硬碟位(M.2+2.5)和兩個記憶體插槽(DDR4),擴充性不錯
不足
● 接口布局和規格待優化
● 設計和質感有一定提升空間
● 全速運轉風扇聲音能夠再低一些就更好
設計與體驗
曙光15的A面采用的是金屬材質,有着金屬拉絲的質感,表面也并沒有采用正常的平面而是做出了三角立體感。
在開機後,機械師的logo燈和左右三節斜線會亮起藍色光,你是否喜歡它的設計風格呢?
與大多數遊戲本一樣,曙光15的的螢幕隻有一種FHD 規格可選。我手中這台螢幕來自京東方,它可以做到幾乎100%的sRGB 色域覆寫,有着适合遊戲的144Hz高刷,螢幕最大亮度為270尼特。因為采用了16:9的設計,它的下巴看起來有些寬。
鍵盤的手感延續了機械師以往的風格,鍵盤支援多色背光調節,配備獨立的數字鍵區域,還有全尺寸方向鍵,沒有什麼大槽點。
曙光15 的接口分布于左右後三個區域,左側有兩個USB A及音頻接口
右側有一個USB A和 RJ45,這個網口放在左側或者後方會更合适一些
視訊輸出口均位于後側,有一個USB- Type C口、Mini DP、以及HDMI和電源DC口,整體來看3個USB A + 1個C + 兩個視訊輸出,接口數量和種類都還比較齊全,但接口規格如果能再提升一些會更好。
内部設計
曙光15的拆解非常簡單,擰下底部15顆螺絲就可以輕松拆卸,看到完整的内部結構。
散熱結構為雙風扇+雙熱管+四出風口設計,雙風扇看着就很強勁。底部電池容量為41Wh。整機的擴充性還是不錯的,硬碟位1個M.2接口加1個2.5 硬碟位,記憶體為8+8,我們也測試了它的讀寫速度。
記憶體來自威剛的DDR4 3200Mhz,實測讀為49958MB/s,寫47052MB/s,複制46399MB/s,延時92ns,表現還算可以。
标配的硬碟為建興CA6 512G,實測最大讀6.9GB/s,最大寫4GB/s,讀寫性能并沒有打折扣,可以達到PCIe4.0的水準,長時讀寫的波動也不大。
散熱與噪音
我手中這台曙光15 硬體規格為i7-12700H + RTX 3050Ti 版本,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對它進行CINEBENC R15 連續跑分測試,目的就是為了直覺地展現出它的 CPU 單獨負載性能變化:
從資料中可以看到,曙光搭載的這顆i7-12700H首次有着不錯的性能釋放,三次後成績依舊能夠穩定在2304cb,且資料幾乎成一條直線,這說明曙光的CPU的功耗釋放很穩定。
在連續跑分的測試過程中,我們也記錄了曙光15的CPU功耗、溫度和頻率,你可以看到最開始時它的功耗直接沖到了104W,然後最終能穩定在 65W 附近,此時CPU溫度隻達到87°C左右, 頻率 2.97Ghz.
我們還會進一步通過機身出風口的溫度判斷它的散熱效率,因為我們認為出風口溫度越接近核心溫度,就意味着散熱效率 K 越高,機械師曙光15 實測的 K 值達到了1.43 的水準。
在壓力測試中,曙光15 搭載的RTX 3050Ti單烤維持在75W附近, 雙烤則是可以達到 CPU 60W + GPU 54W的水準,CPU 和GPU 的功耗功配置設定比較平均。此時CPU 溫度達到了96°C,GPU 68°C 左右。
機械師曙光15 能達到115W左右的性能釋放,K值的表現也還不錯,我們直接來看鍵盤表面溫度會如何,經過我們實測:
鍵盤和核心區域平均溫度隻達到 34°C, 左手區域AWSD溫度為30°C,右手點2位置為38°C左右,最高溫接近功能鍵區域也僅達到44°C附近,是以摸上去僅是溫熱的手感。右出風口點6 區域溫度也并不高,隻有30°C并不會有熱風吹手感,是以綜合來看曙光15的溫度表現在同規格遊戲本中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在風扇拉滿以後,它的人位噪音我們實測為 49.7dBA附近,同時頻譜曲線沒有明顯波峰,噪音資料表現上相比同級别對手來說要好上那麼一丢丢,由于差距很微小,是以耳朵基本聽不出太大差別,整體還是處于遊戲本的平均水準。
理論性能
在測試遊戲之前,我們先來看下曙光15 搭載的i7-12700H 和 RTX 3050Ti的理論性能表現:
R23 可以做到多核 17174 pts, 單核1808 pts,這個成績在65W功耗的所能達到的平均成績之上。相比上一代60W 11800H,多核提升在35%,單核也有着21%的提升。
而在 3DMARK 測試中,我們也對比了上一代11800H + 3050Ti 的平均成績,可以看到曙光15 處理器、顯示卡等各方面相比上一代的平均表現均有不小提升。
我們也測試了Fire Strike、CPU Profile ,分值可以作為對比參考。綜合資料來看,機械師曙光的CPU 和GPU 的資料表現還是很不錯的,是以我們直接進入遊戲實測環節。
遊戲實測
先來不需要獨顯也能跑起來的遊戲作為開場,首先是日活比較高的英雄聯盟:
在特效全開的情況下,曙光15能做到平均163.6FPS 的成績,其中有99.9% 的幀率大于90FPS。
其次是Steam 熱榜第一的CS:GO,此類遊戲相比畫質來說更加追求幀率,是以我們在全低畫質下平均實測可以做到平均290FPS,全程隻有0.5% 的極少數情況下小于120FPS。
與其同類型的還有彩虹六号圍攻,在高畫質下幀率能達到246FPS,曙光15 均能做到非常流暢級别,可以将144Hz 高刷優勢完整展現出來。
接下來是重頭單機大作,首先是極限競速:地平線 5
可以看到在我們選擇的标準超高畫質下,曙光15隻能達到平均48FPS,從資料分析來看該畫質對于GPU的壓力極大。
是以我們也測試了遊戲建議的高畫質,實測可以達到92FPS,GPU的平均渲染幀率有明顯提升,這個幀率表現對于此類型遊戲來說已經屬于流暢級别。
接着是古墓麗影:暗影,在最高畫質下它可以做到 87FPS 的平均幀率,對于非競技類的第三人稱遊戲來說,這個幀率表現也很不錯。
對于衆生平等的刺客信條奧德賽,CPU 和GPU 的壓力都非常大,在很高畫質下平均能達到63FPS,不過如果願意降低一檔畫質的話幀率也會有明顯提升。
看門狗相比刺客信條的壓力要小一些,非常高畫質曙光15能做到平均64FPS
最後一個 3A 遊戲則是賽博朋克 2077,使用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進行測試,高畫質預設下,平均幀率隻能達到52FPS,最小已經低于20FPS,看來此類大作對于RTX 3050Ti來說有些吃力。
相信會有人好奇RTX 3050Ti 和RTX 3060之前的差距有多少,我們也找了幾款不同功耗的機型對比參考。可以看到相比90W 3060平均低了26%左右。
其中像極限競速、刺客信條、看門狗我們選擇的測試畫質比較高,是以實際體驗的話降低畫質幀率會有較大幅度提升空間,這也說明即便RTX 3050Ti 是塊相對入門的卡,但它的遊戲表現并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曙光15的表現甚至要高于我們對它的預期。
生産力實測
我們知道今年12代酷睿采用的異構架構在生産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提升,曙光15 在功耗方面的配置設定也比較平均,是以我也很好奇它生産力方面表現。
通過PCMARK10 實測,基準測試能夠做到7145的成績,應用程式測試更是有着15176的高分表現。
最讓人意外的是,我們通過 Procyon 我們測試Adobe 系列軟時,實測它的 Ps 和 Lr 的圖像處理環節能做到 8677 分,這個表現甚至已經超過相比其配置、功耗更高的機型,這個成績讓它在一衆高性能遊戲本中脫穎而出。
而在Pr 編輯渲染測試中,曙光的表現則要正常許多,4676的成績也算不錯。
我們依舊拉了一個橫評對比,從資料中可以看到曙光15 像OFFICE 辦公、PS+LR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基本都領先于更高功耗遊戲本,這也側向說明對于這兩大生産力場景功耗并不是決定性因素。
最後,若果你對3D 模組化等工程類軟體有需求的話,曙光15 大多數情況也都能勝任。
總結
完整測試下來,我們發現曙光15 搭載的12700H + 3050Ti 在生産力方面的表現超出了我們對它的預期太多,甚至要高于比他配置更高,功耗釋放更激進的産品。而在遊戲方面由于本身3050Ti規格的限制,想要流暢運作3A大作的話會有些吃力,隻能犧牲一些遊戲畫質才能比較流暢的運作,像主流的FPS類或者MOBA類就沒有任何壓力了,也能将144Hz高刷屏的優勢完美的發揮出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能用6399的價格在隔壁也隻能買到i5 的水準,而曙光給到了i7級别,同時實測性能表現也不錯,在足夠的成本效益面前,這就夠了吧?
文章來源于:Navis Li
看完這一篇文章,大家還會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