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诩其謀甚高

作者:靜看風雲一生有愛

賈诩智謀之士!

謀士,智囊也。其巧舌如簧,能言善辯,才華橫溢。且能針砭時弊,切中要害,建言獻策,掣肘左右,以展宏圖之志。

賈诩其謀甚高

賈诩初不得志,跟随董卓卻不為重用。因為董卓最為信任的謀士是李儒,其才不亞于賈诩,巧失小利變節呂布、鸩殺弘農與何後、劫持天子赴長安、力勸董卓讓貂蟬等都是李儒的計謀,然而終究是助纣為虐,葬送前程與性命。是以,在董卓禍亂朝政時李儒當道,賈诩是默默無聞之輩。待董卓伏誅後,其便嶄露頭角。

“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并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董卓被王允巧使連環計誅殺後,李傕郭汜等群龍無首,慌不擇路,打算逃跑。這時賈诩就突顯了其智慧的狠辣與野心,既通過回殺長安打王允等措手不及,也可挾持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冒險但事至此也不失為一良策,若萬一王允等緩過氣來,那他們隻能是束手就擒,無力回天。事實也證明賈诩計謀是非常明智之舉。

“目今人心未甯,頻動幹戈,深為不便;不若設一宴,請張濟、樊稠慶功,就席間擒稠斬之,毫不費力。”李、郭、張、樊本身處一條船上的,但樊稠卻犯了緻命錯誤,放走了韓遂,李傕欲興兵讨伐樊稠,賈诩獻此計不費一兵一卒,鴻門宴上殺之。賈诩作為謀臣可以說是非常稱職的,而且其心有為國為民之志。在李傕郭汜等穩定長安後,賈诩是屢勸撫安百姓。自是朝廷微有生意。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讀書人所願,大抵都有子房之志。

賈诩其謀甚高

“天子知汝等忠義,久戰勞苦,密诏使汝還郡,後有重賞。”羌人正怨李傕不與爵賞,遂聽賈诩之言,都引兵而去。這是李傕在劫持天子後,日益心驕,追尋左道妖邪之術,賈诩屢谏不聽,日漸對其不滿。是以在軍中造謠離間羌人,來削弱實力,以為後有所圖。不信蒼生信鬼神,加之輕薄身下将士,軍心渙散,試想如何不離心離德,自取其禍。由此,李傕手下宋果、楊奉反叛,張濟興兵意圖長安。賈诩是有志青年,李傕如此行為,不聽良謀做巫蠱行暴政,必然不會被賈诩所長久追随。是以,在曹操來保駕漢獻帝時,勸李傕投降曹操,不聽善言反要殺賈诩時,賈诩便棄其而去了。

之後就投靠張繡,言聽計從,幫助張繡取得了諸多勝績。敗曹操于宛城,折了典韋死了兒子;南陽城中将計就計敗曹操,折了軍士傷了大将;計連劉表斷路曹操,一追遭敗二追則勝。這都證明了賈诩的才華是不亞于曹操手下的一班謀士的,不相上下甚至能高居其由。也正因由此,曹操招之若渴。最後,在權衡袁紹與曹操利弊之後,果斷勸張繡投降曹操。而曹操也是不計前嫌,欣然納之。這也說明曹操是非常也胸懷的,這也是其能成就大事的一方原因。

賈诩其謀甚高

賈诩還與曹丕交好,曾獻計曹丕出征台上哭曹操,釋疑曹操對其不滿,而離間曹操與曹植父子關系,也為曹丕順利繼承大統,做出了一定貢獻。

賈诩能在三國亂世全身而退,既得益于其高明的智慧,也在于其能夠審時度勢跟對人。賈诩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