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浦江:原爐峰鄉政區山川志

作者:五俠論劍

山川

湖山 與泖山對立,江水中流,又名湖山峽,出縣東十裡,說者謂縣治水口,此其第一關。在潘宅鎮治西北,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跨江而建十孔拱橋,稱中江第一橋。翌年,依山而建湖山學堂。

泖山 即茂山,縣東十裡,與湖山臨江對峙,在潘宅鎮治西北,其下有古刹茂山寺。

洋山 縣東南十六裡,潘宅鎮治東南五裡。山西有公墓,早期共産黨人金少山墓由朱雲尖下長蛇形遷葬于此。

張山 縣東南十三裡,潘宅鎮治西南三裡許,在中央宅村東。

黃泥山 縣東南十裡,潘宅鎮治西三裡。山北有潘公墓,尼山村是以得名。

石鼓山 縣東南十一裡許,潘宅鎮治西南二裡許,在石鼓村東。

東龍山 縣東南十裡,潘宅鎮治西北三裡,為湖山餘脈,平地起土丘,《光緒浦江縣志》載名為敦倫山,斯村是以得名。

鶴塘山 縣東十五裡,潘宅鎮治北六裡。

閘門山 縣南十五裡,潘宅鎮治西南十一裡。

豬頭山 縣東南十七裡,潘宅鎮治南七裡。因形似豬首,故名。山下有古涼亭兩座,曰裡涼亭、外涼亭。有豬頭山點燈故事。

鯉魚山 縣東南十八裡,潘宅鎮治西南十二裡。

香爐峰 縣東南十五裡,潘宅鎮治西南九裡,峰形似香爐,雨天若生煙,故名香爐峰。民國時,爐峰鄉亦是以得名。古來多文人騷客賦詩吟詠,或制齋印閑章。

百藥尖 縣東南十六裡,潘宅鎮治西南十裡。昔時産百種藥材,故名。山北大岩頭下有公墓。

朱雲尖 縣東南十八裡,潘宅鎮治東南七裡,一名高峰山,又名貴人峰,峰形峻卓如筆然,山下曾有廣仁教寺。後建有公墓。

桃嶺 縣東南十五裡,浦江潘宅鎮大塢口至仙坪(今屬義烏),全長十裡。

浦江:原爐峰鄉政區山川志

東百步嶺 縣東南十七裡,浦江潘宅鎮神麗峽至陽田,向東至塘嶺,向西至鯉魚山(今屬義烏),全長二十五裡。據傳張天師門下弟子陳二得道成仙,有感于潘宅鄉民渡浦陽江水不易,遂入神麗峽采石造橋,挑石下山之際,身後奇石尾随,便轉身踹石則石止,豈料扁擔折斷,化作兩條嶺,一在麗水源,一在桃溪源。所挑之石,一化作石筍,一化作湖山石橋;而所踹之石上,則留下腳印仙迹。

西百步嶺 縣東南十五裡,浦江平安鄉白石灣至仙坪(今屬義烏),全長三裡。

大塢嶺 浦江潘宅鎮大塢口大塢口至鯉魚山(今屬義烏),全長七裡。

峽谷

湖山峽 在浦陽江泖山與湖山之間,為縣東第一關。

浦江:原爐峰鄉政區山川志

神麗峽 在麗水源水庫裡壁,峽谷縱深,南接鯉魚山,西臨白石灣,東望德勝岩,自宋以來,曆代文人騷客紛至沓來,留下不少詩文遊記,有“浙中第一溪山”之譽。峽内名山瑰麗,水秀潭深,奇石林立,景色怡人。裡塘故址建立春來小莊,對面則為春來食府,自售票處往裡,經九曲橋亭,瞻陳老祖廟,過許願池,看秋波潭,扶鐵索橋,入桃花寨,品甜米酒,穿水簾瀑,走百步嶺,觀龍湫瀑,喝萬家泉,栖春來茶室,聽抗日故事,殊為賞心樂事。

浦江:原爐峰鄉政區山川志

桃溪峽 在桃溪之源,峽谷深幽。

浦陽江 發源于天靈岩山麓,自西向東流,經巧溪入境,過華牆、湖山橋、長春橋、方門,東過蔣村出境,直向東北彙入錢塘江。

大塢溪 發源于百藥尖北麓,向北經大塢口、郭村、水閣,至嚴村,與桃溪交彙,過花牆頭,往東北折入浦陽江。

桃溪 發源于閘門山北麓,向北經桃源口、西張,向東北過下朱宅、上餘、大塘沿、嚴村大塢溪交彙,穿花牆頭、吳郎中,流入浦陽江。

鶴溪 又名嶽溪,發源于紗帽山曲折源,向東南流數裡,由西溪村入境,合溪黃氏支派居于此。

麗水溪 發源于鯉魚山與朱雲尖南麓,彙入麗水源水庫,由麗水源口流經前門傅店、麻車,向東折入水碓,向北過上黃、前黃,轉西經相公橋頭,東廻過下邵、黃都、餘間,北入浦陽江。

洋山溪 發源于朱雲尖,繞洋山公墓,流入通濟渠八〇線。

永安溪 發源于鶴塘水庫,向南過永安橋流入浦陽江。

秋波潭 在神麗峽内許願池往裡走一裡許,相傳有喚秋波者與龍王之女“桃花公主”相愛,并結連理。因仙凡有别,龍王震怒,令蝦兵蟹将抓“桃花公主”入潭。為救妻子,秋波亦跳入潭中與妻同受龍王懲罰,故名“秋波潭”。後有文人過此題詩與茅屋:“夙寐陰陽難料中,秋波桃花運相同。感奴真情戀眷去,再續人間未了情。”遂名其居曰“桃花寨”。

浦江:原爐峰鄉政區山川志

五龍潭 在大塢裡桃溪源龍王廟旁,有五個龍潭相接,故名五龍潭。

許願池 在神麗峽内陳老祖廟後

浦江:原爐峰鄉政區山川志

龍湫瀑 在神麗峽内石筍腳邊

水簾瀑 在神麗峽内秋波潭上遊

——《爐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