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最新訪談:關于自動駕駛、AI和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馬斯克最新訪談:關于自動駕駛、AI和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近日,世界頂級富豪 Elon Musk 參加了由TED負責人Chris Anderson所主持的一次專訪。

在訪談中,馬斯克談及了他關于AI、自動駕駛、收購推特以及特斯拉之前發展曆程的一些看法,以下為部分訪談内容的整理,主要與AI 自動駕駛、和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問題相關。

1

關于AI和自動駕駛

Anderson:“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内部真是太令人震撼了,我覺得我看到的并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生産電動汽車的工廠,而是一個完整的生産電動汽車的系統,這個系統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實作的産能提升,正在為特斯拉帶來可觀的收入增長。

這很了不起,但我這裡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關于自動駕駛的發展。你五年前在接受我采訪時曾信誓旦旦‘今年特斯拉就能實作完全的自動駕駛’。

但其實到現在也沒人實作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Musk:“我覺得,原因在于自動駕駛的發展曾在過去真的出現過很多次‘假曙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曾多次以為‘喔,這次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這次真的要來了’,但其實後來它并沒有來,而取‘曙光’代之的則是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攻克的難題,技術上需要被推進的天花闆。

如果我們能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曲線畫出來,它應該會像是由很多log函數構成的一條曲線,這個曲線可以先攀升一陣,然後趨于持平,然後再下降一陣,然後可能再趨于持平或轉為上升。

這裡最核心的問題,應該還是要整出來一個‘真正能被使用的可靠AI系統’,這個系統要能與我們的道路系統相容。

我們的道路系統在設計上與我們的生物神經網絡,也就是大腦相容,也與我們的生物視覺相容,是以,如果要開發出一個能與道路系統相容的自動駕駛AI,核心的問題還是,我們要如何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開發出一個真實可靠且與剛才提到的外界條件相容的AI系統。

比如,這個系統将需要在硬體上設有錄影機和矽基神經網絡,才能有希望和現有的道路系統相容”。

Anderson :“那你對現有的架構怎麼看,現有架構足夠能使我們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曲線上攀升一陣嗎?”

Musk:“關于這個問題,可能我的回答會不太受歡迎,但我覺得我們今年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當你在衡量什麼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時,一個可以被用作名額的資訊是,該自動駕駛程式出事故的機率是否低于人類司機的均值,而我認為我們今年就能實作這個事情。

雖然我們也有可能會在明年或者後年還在讨論這個問題,但我有信心我們今年就能實作它。”

2

關于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

Anderson:“你有在刻意的放出這些激進言論嗎,可能如果沒有人這麼做的話,我們就不能更早實作?

比如,去年特斯拉的AI就在了解周遭環境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然後你就揭示了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計劃。

你是否有因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系統上的研發取得重大突破,而有信心認為‘我們能做這個’?”

Musk:“對,就像之前提到過的,我花了一些時間才認識到解決自動駕駛的關鍵在于實作一個相容性高的可靠AI,而把這個概念放到自動駕駛的汽車上,可以将汽車看作是一個架在四個輪子上的機器人,但我們其實也可以把這個概念進一步泛化至‘通用型的架在兩條腿上的人形機器人’,而現在離實作這一點所差的,就是一個足夠強大的、能自主探索周遭環境、并根據探索結果完成有意義的任務的智能系統。

另外,我認為我們除了軟體上的問題,也會在硬體上需要一個足夠強力的制造生産系統,而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剛才談到的這兩點其實都是特斯拉所擅長的。

是以,特斯拉如果要造出一個人形機器人的話,需要做的隻是搞出一個專門整合了動力裝置和感應裝置的設計解決方案。當然,動力和感應裝置也需要我們自己來設計。

現在,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造人形機器人其實要比實作什麼樣的汽車的意義大很多。”

Anderson:“你剛才談到AI系統的應用,你認為最初的應用是在制造系統上,但最終會走進每個人的家中。

那麼,如果家裡有這麼一個機器人,它能真正有效了解你家的3D 結構,知曉什麼東西在哪,或者什麼東西該在哪,并能辨識出什麼是什麼,它能做啥呢?比如收拾我們的房間?”

Musk:“對,收拾房間,做飯,照顧老人等等等等”。

Anderson:“它能認出家庭裡的所有成員,給老人送茶,拿照片,跟你的孩子玩接球遊戲。”

Musk:“對,另一個我們都需要注意一點是,我們不能讓機器人成為建構‘反烏托邦社會’的基礎設施。

機器人一定要有網絡不能改寫的本地晶片,比如假如人對它發出‘停止’指令,它就應該要停下來,而這個功能不能被線上操作改寫。

我覺得未來的機器人需要在設計上具備這種安全機制。而且我也認為我們需要一個AI監管機構,雖然個人并不喜歡被監管,但我認為這對公共安全來說很重要。”

Anderson:“是以,在你看來,你覺得,比如在2050年,人人都能在家裡有這麼一台家政機器人。”

Musk:“對,我覺得這很有可能,也許到時候我們都會有一個機器人好兄弟或者好姐妹。”

Anderson:“那除了家政,我們的好兄弟好姐妹還能做什麼呢,你覺得某種特殊功用的機器人有可能嗎?”

Musk:“對,我覺得這肯定是無法避免的要出現的,比如我就曾在網際網路上承諾會造一台可愛貓女機器人,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未來的機器人将能實作一切人們想讓它能實作的功能。”

Anderson:“你覺得大概什麼時候第一台這種機器人能被造出來且進入市場?”

Musk:“我們當下正在設計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将針對那些對人來說較危險的工作以及對人來說更偏向重複性的工作。

我們可能會在今年之内就搞出來一個原型機,然後在明年推出一個能進入市場的型号,但總的來說,我覺得兩年左右,們就能看到第一台這種機器人問世了,然後我們将見證人形機器人的産品疊代過程,功能增加,産能上升,價格下降。”

Anderson:“你覺得這種機器人要賣的話多少錢一台?”

Musk:“我覺得,其實這種機器人的售價應該不會過分的高,比如可能會比一輛車便宜。”

Anderson:“但這個地方我們要是算一筆賬的話,假如我們能因購入一台機器人而省去雇傭一名人類勞工每年3到4萬美元的薪資開銷,假設這台機器人的售價是大概兩萬五千美元,而且假設一切順利,這台機器人每天能比人類勞工工作更長的時間,還不需要休假,這簡直太劃算了。

是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很多從事特定工作的人被這種機器人替代,應該對此感到擔憂嗎?”

Musk:“我個人并不會對這問題有什麼擔憂。

我認為我們将會看到,其實已經看到了,市場上出現大規模的人力短缺,是以哪怕是在有這種機器人的未來,這種人力短缺的現象應該仍會存在,而大家所想象的那種,由機器人帶來的大規模失業其實也有可能并不會出現。

未來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個供需平衡較好的世界,到那會,人們能輕松且低價地擷取他們所需的任何商品和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