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作者:豬日播放字幕組

世界上有些東西是沒有國界的,比如美食、音樂,還有科學。人們總是用天才去解釋一個人的成功。天賦與生俱來,但是任何人的成功不可能僅僅隻有天賦。科學家們更是如此,要能在任何科學領域獲得突破,撥開迷霧看見真理之光,必須要付出超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更要堅守一顆純粹找尋真理的心。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許晨陽,北大走出來的天才數學家,赴美留學學成拒絕各種邀請,選擇回到祖國,可是六年之後,他再次踏上赴美之路。人人紛紛質疑他“出爾反爾”,他留下了三句話發人深省,究竟是哪三句話?許晨陽為什麼再次赴美?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一、 從小就稱作天才

80後的許晨陽出生在重慶,從小就很喜歡數學,帶過他的數學老師無不贊歎許晨陽在數學上有天賦。在同學的眼中,他是個天才,在其他家長眼中,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許晨陽自己倒是不以為意,按他的話說,自己就是數學成績好點。

因為在數學方面展現的興趣與優秀表現,許晨陽從小就獲得了很多參加大大小小數學競賽的機會,拿了不少獎項。17歲的時候,經過層層角逐,許晨陽成功入選四川省數學代表隊。他一路過關斬将,拿下金牌,繼而入選國家數學集訓隊,同年他順利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學習。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即使參加無數競賽學習數學很多,許晨陽覺得自己仍沒有搞懂現代數學是什麼。進入國家隊集訓這一年,喜歡自學的他接觸到了現代數學,他才發現數學學習和數學研究是有本質差別的。“數學很迷人也很深奧,于我而言,很多時候,數學更像一門藝術而非科學。”進入北大之後,許晨陽的數學大門才真正打開。接觸大學數學和走入現代數學之後,許晨陽非常興奮與激動,就像人見到了太陽,找到了光。

在人才濟濟的北大,許晨陽的數學成績仍然突出。僅用三年時間完成全部學業之後,他繼續留在北大,兩年之後取得碩士學位。此時的他,已經深深為代數幾何而着迷,在北大學習的最後時間,他全心專注代數幾何并下定決心要從事相關的數學研究,立志把這個作為自己的職業。

北大畢業之後,帶着對數學孜孜不倦的學習熱情,許晨陽選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順利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又前往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後,同樣順利獲得。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二、 許晨陽的選擇

與在北大一樣,在藏龍卧虎的世界頂尖名校裡,許晨陽仍然足夠閃耀。他在數學這個美麗的海洋中遨遊,如魚得水,這是對知識真正的熱愛。以優異成績畢業的他即刻被美國猶他大學聘用,短暫工作一年之後,他婉拒了美國的挽留,于2012年毅然回歸祖國發展。他選擇加盟母校北大,任職于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在北大,許晨陽不忘初心,深居簡出,一心從事代數幾何方向研究,同時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一共在國内外重要期刊上發表了30篇具有含金量的論文。随後獎項也紛至沓來。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資金。随後的幾年更是拿獎到手軟,中國青年科技獎、拉馬努金獎、未來科學大獎等等重量級的獎項。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就在人們為中國湧現這位年輕數學家歡呼的時候,在北大工作6年之久的許晨陽,突然選擇辭别母校,并再度赴美,此時他已經接受麻省理工大學邀請成為全職教授。

一時間,各種質疑不絕于耳。有質疑北大給的待遇差了,有罵許晨陽“白眼狼”的,更多的人是不解,為什麼當初回到祖國的人才又離開祖國。許晨陽沒有理會這些質疑。進入麻省理工2年後,許晨陽因在奇點理論方面的貢獻,獲得了2021年弗蘭克·尼爾森·科爾代數獎,他是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站在聯合數學會議領獎台的許晨陽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三、 優秀青年科學家為何出走?

面對這麼多不了解與質疑,許晨陽淺淺談及了他選擇出走海外的原因:國内學術界過于在意資曆,缺乏對年輕人的支援;多急功近利之人,不利那些潛心搞學術研究的人;學術論文造假現象嚴重。這段話切中了大陸目前學術界的要害。

除了許晨陽,年輕科學家出走海外的還有30歲成為清華建校以來“最年輕博導”的生物學家顔甯,37歲時她即帶領團隊攻克困擾了世界結構生物學界長達半個世紀的難題。同樣在2018年,她選擇出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成為終身講席教授,2年後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發表論文刊登于《自然》雜志,引發轟動的同時也引發很多人扼腕歎息。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其實像顔甯、許晨陽等想做的都是一名純粹的科學家,年輕正是他們搞科學的黃金時期,在他們迷戀神往的科學世界裡潛心研究。他們需要的是純粹、幹淨且自由的學術氛圍。

對國内學術界頗有微辭的又何止許晨陽,不少青年科學家都曾公開直言國内學術界不正之風,怒斥“幾個院士圍着一個處長賠笑”,實名舉報院士學術造假問題。但是,沒有“資曆”,沒有“人脈”或太過直言不諱,即便像他們這麼優秀的青年科學家都紛紛與國内“兩院院士”失之交臂,國内學術界的風氣可窺一斑。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我們常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其實,像許晨陽等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在海外學成之後選擇回到祖國,心裡自然裝着祖國。但如果在其風華正茂的時候,無法得到與其科研水準相比對的支援,無法全心投入研究,顯然是在浪費他們寶貴的科學生命。本就有着遠大抱負與追求的他們,選擇更有利于科研所需的條件及環境,這也是對科學負責的精神和态度。

總結

綜合國力的競争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争,屢屢發生西方“卡脖子”事件之後,先進人才更為寶貴。這些國内辛勤培育的優秀科學家出走海外固然令人惋惜,但是國内學術界“歪風”一日不除,甚至國内社會對科學家的待遇不給予提升,明星一場演出千萬,粉絲無數,科學家無人問津,這樣的社會風氣不改善,同樣的出走可能還會發生。

北大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6年後卻再次赴美,留下三句話發人深省

學成選擇歸國的高精尖人才本就鳳毛麟角,如何去風氣、建立有效人才機制,留住這些優秀科學家,國内學術界及社會各界任重道遠。大家怎麼看到許晨陽選擇出走美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圖檔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内與本号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責任文章。文章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