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期間,非裔美國藝術家西蒙娜·利(Simone Leigh)榮獲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最佳國際參展金獅獎,她始終将黑人女性視為自己作品的目标閱聽人;藝術家陳世英在威尼斯推出藝術展“圖騰”(TOTEM),以大型特定場域裝置的形式,呈現其钛金屬雕塑。在中國,紀錄片《與絲路打交道的人》首播,呈現伊弟利斯、郭物、韓建華、胡興軍、餘騰飛、馬強等一線考古工作者串聯起的絲路考古故事。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這一周來的國内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威尼斯|藝術家西蒙娜·利

獲威尼斯雙年展最佳國際參展金獅獎,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近日,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行頒獎儀式,其中非裔美國藝術家西蒙娜·利(Simone Leigh)獲得主題展最佳國際參展金獅獎。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西蒙娜·利

西蒙娜·利1967年出生于芝加哥,于1990年畢業于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厄爾漢學院(Earlham College),獲得藝術學位和哲學第二學位,現工作生活于美國紐約。她是目前備受市場關注的藝術家之一:一尊小半身像的售價為40萬美元,大型作品的售價約為75萬美元。西蒙娜·利的作品通常都在探索曆史、種族、性别等社會議題。她通過雕塑、視訊和表演等形式多方面解析黑人女性主體的建構,并用非洲傳統材料和藝術工藝呈現它們,重新定義了空間、時間和存在的概念。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大型黑人女子青銅半身像《磚房》(Brick House, 2019)

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西蒙娜·利在名為“主權”的展覽中帶來了具有強烈非洲特色的作品——前院展出的是一座青銅雕塑,内部的五個展廳展示着陶瓷、銅質和由拉菲草制作的具象作品。藝術家将兩種文化參合在一起,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填補曆史記錄中的文化缺失。在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夢想之乳”中,西蒙娜·利還呈現了大型黑人女子青銅半身像《磚房》(Brick House, 2019)。這件作品曾于2019年亮相紐約高線公園。她始終将黑人女性視為自己作品的目标閱聽人。“她們的傳統被排除在檔案或曆史之外,”西蒙娜·利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道,她試圖探索這些女性的生存工具。事實上,無論是大型雕塑、表演、影像,還是具有激進色彩的作品,黑人女性始終是其創作的主角。(文/錢雪兒)

威尼斯|藝術家陳世英

钛金屬雕塑亮相威尼斯

近日,華人藝術家陳世英在威尼斯推出藝術展“圖騰”(TOTEM),以大型特定場域裝置的形式,呈現其钛金屬雕塑。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藝術家陳世英

“圖騰”(TOTEM)意指一種源遠流長的原始時代神靈的載體。展題連接配接起陳世英佛教哲學的不同次元,包括對自然世界的崇敬以及對雕塑物質内在靈性的發掘。展覽特别呈現一件大型裝置作品,由陳世英的 10 米钛金屬雕塑《钛坦 XIV,物質與時間對話》部件組成,散落于 Fondaco Marcello的特定空間場域。

陳世英大型裝置的力量感并非來源于單一的形象,而藉由多個部分之間的組合關系共同産生。一旦拆解,雕塑作為統一形象的完整性便不複存在,暗示着過往秩序的脆弱和瀕臨崩塌。作品隐喻了兩極化、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下當今社會所經曆的分崩離析與失衡。“展覽概念來源于我個人對生命、自然和宇宙奧秘的沉思和好奇心。我專注于探索物質和形式的奧秘,以及了解想象中的虛幻空間和真實的實體物質之間的差別。”陳世英說道。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陳世英藝術裝置作品

未組合的鐵梁與精雕細琢的钛金屬頭像散落在地面空間,觀衆被邀請近距離地從不同的角度接近雕塑中的元素。

陳世英以珠寶創作聞名,2021年,其大型雕塑藝術展覽“钛坦:物質與時空對話”在意大利威尼斯 Fondaco Marcello拉開帷幕,2022年初,又于倫敦金絲雀碼頭公共藝術項目展出。(整理/錢雪兒)

北京|藝術家馬樹青

個展“3+1”開幕,繪畫聚焦時間、空間、色彩三大構成元素

4月23日,馬樹青在誌屋北京的展覽“3+1”開幕,展覽名稱既指向展覽場地三個完整空間加一個通道的配置,“3+1”嚴謹的數學公式中對“公式”(’=’部分)的隐去也訓示出馬樹青以形式化的材料整合擁抱開放性結局的創作方法。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藝術家馬樹青

1976年,馬樹青從天津工藝美術學校畢業,留校在美術創作組從事繪畫創作,并憑借紮實的寫實繪畫功底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亦在首屆全國油畫展上獲得殊榮。但程式化的主旋律創作無法滿足馬樹青對自由創作的本能追求,1989年,馬樹青赴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開始抽象繪畫的學習。當時抽象于他的感覺就是自由。

2002年,馬樹青學成歸來,彼時恰逢中國當代藝術界政治波普盛行,而馬樹青則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度過了堪稱美好的沉澱期,并在音樂、電影等其他藝術形式中發現可借鑒的創作方式,也重新激發了他在德國求學期間的視覺積累。逐漸地,馬樹青開始将對繪畫的了解與認知聚焦在時間、空間、色彩這三個構成元素上。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無題2020》

馬樹青十分擅長在具體事物中提取出最接近本質的抽象概念。多年來,藝術家以形式化的材料整合來層層探尋,揭示平面繪畫的另一種觀看方式,而與聲音相關的特定場域裝置亦是藝術家的首次嘗試,循着作品,聽覺和視覺将在這裡漸次展開。此次展覽中,環氧樹脂、丙烯顔料,以及曾經承載過内容的紙媒所裁剪下來的邊角料等成為了馬樹青最新創作中的媒介嘗試。對馬樹青而言物質性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将時間和空間這些抽象概念可視化的載體,也因各自特殊的實體屬性拓展觀看的可能。(整理/小犀)

湖南|一線考古工作者伊弟利斯、郭物、韓建華等

《與絲路打交道的人》首播,記錄絲路考古者奮鬥故事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芒果TV自制的關于絲路文化、考古相關文化工作者的人物紀實紀錄片《與絲路打交道的人》上周首播,共10集。第一集《田野考古者》(上、下)主要講述伊弟利斯、郭物、韓建華、胡興軍、餘騰飛、馬強等人為了中國的考古事業默默耕耘、堅守崗位的奉獻事迹。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榮譽所長伊弟利斯

伊弟利斯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榮譽所長,也是“小河墓地”的領隊和發掘的關鍵人物。 伊弟利斯在從事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近50年以來,一直堅守在條件艱苦的沙漠中,不舍晝夜地調查,照相、畫圖,積累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經驗。在與極寒天氣鬥争中被親切地稱呼為“沙漠老狐狸”。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郭物

郭物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求學期間,郭物就被西域考古課程吸引,從此愛上了絲路樞紐之地——新疆。畢業後,他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動向上司申請到新疆隊,從此一頭紮進絲綢之路曆史和考古的浩瀚大海。2018年起,郭物開始負責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故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率領團隊發掘了7千多平米的面積。

一周藝術人物|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她,始終關注黑人女性

韓建華

韓建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2018年,青海都蘭“熱水墓群”被盜,公安機關破獲案件,追回文物646件,引起很大的社會震動。其後,韓建華擔任“2018血渭一号墓”項目領隊,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該項目後來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道合志同,何懼山海?像伊弟利斯、郭物、韓建華、胡興軍、餘騰飛、馬強等人一樣,堅守在工作崗位,為中國考古發掘、文物保護事業默默奉獻的人還有很多,一批批像他們一樣的考古年輕人,陸續進入考古領域,尋找他們的别樣人生。(整理/小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