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絕對是讓人既愛又恨的險種。
愛它的坦蕩蕩,隻要符合保險合同中約定的疾病條件,就可以直接賠付一筆錢,為我們大病後的日常生活保駕護航。
恨它的複雜程度,五花八門的保障、琳琅滿目的産品,不知道究竟該怎麼選?
很多朋友其實認可重疾險的作用,想要給自己和家人買一份;但往往由于它的複雜性望而卻步。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對重疾險抽絲剝繭,教教大家怎麼去挑選一款好的重疾險?
主要内容如下:
- 購買重疾險,先避開這2大誤區
- 重疾責任,挑選要點是什麼?
- 輕症/中症保障,又該怎麼選?
- 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挑選要點是什麼?
- 心腦血管二次賠,怎麼挑選?

雖然重疾險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但在購買的時候,由于對重疾險的不夠了解,很容易掉入一些誤區和陷阱,導緻買到不合适的産品。
最常見的莫過于以下兩種,80%的人都踩坑了:
1、買了重疾險,确診重疾就能賠?
重疾險,本來的定義挺簡單,符合合同約定就能賠錢;然而很多人卻把“符合合同約定”,簡單了解為“确診重疾就能賠錢”。
重疾險能保障重大疾病,但并不都是确診就賠!
以理賠占比最高的28種法定重疾為例,其中有3種疾病确診即賠,有6種疾病做了約定手術才能賠,有19種達到疾病的約定狀态才能賠:
例如“嚴重腦中風後遺症”,不僅要求至少确診180天,還必須遺留一種後遺症才能獲得賠付;比如不能說話,或不能獨立完成穿衣、移動、行動、如廁、進食、洗澡6項中的3項等。
具體如條款所示:
當然,大家也不用擔心這樣的賠付條件會過于苛刻,畢竟确診即賠中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理賠機率就獨占了60%~90%;而且這也是白紙黑字寫在合同裡的,不會針對誰,也不會偏袒任何人。
2、保障的病種數量,一定越多越好?
現在的重疾險,很多都保障80種、100種,甚至120多種重疾;如果隻看病種數量,很容易會陷入“病種多=保障好”的誤區。
其實早在2007年,保險行業協會針對25種常見重疾制定了統一規範,在2021年重疾險新定義的要求下,由原來的25種增加至目前的28種。
單單這28種,就占了重疾險理賠率的95%,其中最高發的癌症理賠率在60%~90%,我們以2021年部分保險公司的理賠報告為例:
資料來源:各保險公司理賠年報
最低的理賠率為60.30%,最高的理賠率達到了91%。
是以,重疾險的病種多少其實并不重要,銀保監會規定的28種重疾都已涵蓋了最高發、最核心的疾病,大家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别。
越來越多的病種,其實也存在湊數嫌疑,比如埃博拉病毒、瘋牛病等,這些疾病在大陸都是很罕見的。
是以并不能說,病種數量越多保障就一定越好,我們要摒棄數量,關注品質。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避坑攻略,可點選“理賠誤區”查閱。
既然重疾的病種數量不是挑選重點,那麼關于重疾責任,我們到底要關心什麼?
買重疾就是買保額,保額高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為了提高保額,現在很多産品都有了“首次重疾額外賠”,如果在約定的時間内确診重大疾病,就能額外賠付一筆錢。
不過市面上也有一些産品隻保純重疾,保障相對簡單,沒有一系列附加責任,也很适合加保或者預算有限的朋友選擇。
一般的重疾險,買50萬賠50萬,但如果有“首次重疾額外賠”這項保障的加持,買50萬可能賠到80萬、90萬甚至100萬。
目前為止,首次重疾額外賠常見的賠付形式有如下兩種:
- 60/70周歲前額外賠:以超級瑪麗6号為例,假如在30歲購買了50萬保額,60周歲前出險就能獲賠100萬。
- 保單前10~30年額外賠:以滿天星為例,假如在30歲購買了50萬保額,45周歲前出險就能獲賠100萬。
高下立見,“60/70周歲前額外賠”賠付形式更為實用,因為額外賠付期限更久。同樣在30歲買,超級瑪麗6号能在60歲前額外賠,而i無憂隻能在45歲前額外賠。
此外,我們也要注意賠付比例,賠付比例越高越好。如果是按80%額外賠,那買50萬可能賠到90萬;如果是按100%額外賠,那就可能賠到100萬。
總之,想買高保額,大家可以重點關注“首次重疾額外賠”這項保障,賠付期限越長越好,賠付比例越高越好。
與重疾相比,輕症、中症的嚴重程度要略輕,比如輕度腦中風後遺症、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輕度、較小面積Ⅲ度燒傷等等。
以疾病“Ⅲ度燒傷”為例,我們來看看從輕症到重疾具體是怎麼賠的,以某款産品為例:
可以看到,燒傷程度越高,病情越嚴重,賠的錢自然也越多。
輕症、中症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疾病的理賠門檻;就算達不到重疾賠付标準,隻要符合輕症/中症的狀态,也能獲得賠付。
不過相比重疾責任而言,輕症、中症保障在挑選上的難度要大很多;因為銀保監會隻規定了3種法定輕症,而對于其它疾病,每家保險公司、每款産品都可能不一樣。
是以,輕症、中症的好壞,我們要盡可能地圍繞以下3個挑選要點去判斷。
挑選要點一:高發病種,覆寫越多越好
《重疾險新定義》對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輕度、較輕急性心肌梗死、輕度腦中風後遺症3種高發輕症進行了統一規範,所有重疾險必須包含,甚至連賠付标準也必須一緻。
但實際上,最高發的輕症遠不止3種,而是多達12種:
作為最高發的疾病,這12種自然涵蓋越多越好。
另外,我們也找了幾十款比較熱門的重疾險對高發輕症的覆寫情況做個了對比,發現大多産品對這12種高發輕症都是涵蓋的,但難免會有極個别産品有所缺失。
比如i無憂,沒有慢性腎功能衰竭,這就意味着隻有達到重疾狀态“嚴重慢性腎衰竭”才能獲得賠付。
重疾都是從輕到重逐漸發展的,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有效提高存活率。
挑選要點二:賠付比例,越高越好
雖然新定義對于3種高發輕症,規定了賠付比例不得超過30%的保額;但不同保險公司在賠付比例的設計上多少會有一些不同。
對比了幾十款新定義重疾險後,我們發現輕症賠付比例大緻有3種情況:
其中,賠付情況最好的是第③種,賠付比例超過30%;主要原因還是歸功于“首次疾病額外賠”這項保障,有的産品不僅針對于重疾責任額外賠,針對輕症、中症也能額外賠。
而第①種是最差的情況,賠付比例低于30%;假如重疾險買了50萬保額,發生輕症後,第③種最高能賠付22.5萬,而第一種隻能賠付10萬。
總之,輕症的賠付比例,等于30%已經是市場主流水準,高于30%則比較占優,低于30%的我們就要慎重考慮了。
挑選要點三:看理賠條件嚴不嚴
在做保險測評這幾年,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保險理賠太難了,就算得了病,也很難病成合同要求的樣子”。
是以,疾病的理賠條件也是我們挑選重疾險時的重要次元,畢竟理賠條件越寬松,我們獲賠的機率就越大。
不過,上面我們也提到過,除了法定的3種高發輕症,其它疾病,不同保險公司的賠付條件可能各不相同,那麼這些疾病的理賠條件又要怎麼去判定?
根據我們過往的的測評經驗來看,同一種疾病,理賠條件就有好幾種,以高發中症“單側肺切除”為例:
賠付條件有好幾種,不過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來些端倪,限制條件越多,賠付也就越嚴格。
總之,如果你特别在意單側肺切除的理賠,就要選擇理賠更寬松的條款;其它疾病也同理,礙于文章篇幅,就不展開叙述了。
如果大家有拿捏不準的疾病,也可以找我們的專業人員進行1V1咨詢。
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症。
根據資料統計表明,中晚期癌症治療後的複發和轉移在3年内高達80%,在5年内高達90%,再加上癌症本身60~90%的高發率;是以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這項保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既然這項保障值得購買,那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又要注意什麼?怎樣才能確定我們買對了?
因為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是可選責任,是以我們在附加的時候首先要關注預算,看附加後的價格能不能接受;其次在挑選過程中我們主要看間隔期設定是否合理,賠付比例高不高。
1、看間隔期設定是否合理
治療癌症,有5年生存率一說,隻要5年内沒複發,一般便可以認為「臨床治愈」。
是以,間隔期越長(比如5年),獲得二次賠付的機率就越小;而如果癌症熬過了5年臨床治愈了,這項保障的用處也就不大了……
目前,重疾險産品對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的間隔期設定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其中,對消費者最友好的就是情況①,不管首次重疾是癌症還是非癌症,間隔期都是最短的。
最不合理的就是情況④,如果第一次重疾為癌症,第二次要間隔5年以後得癌症,才能賠付;就算第一次重疾非癌症,第二次也要間隔1年後得癌症,才能賠付,間隔期都是最長的。
2、看賠付比例高不高
賠付比例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錢袋子,賠得越多,我們拿到手的錢就越多,畢竟風險發生後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同樣的,對比幾十款産品過後,我們發現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付比例主要有如下3種:
目前,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付比例最低的重疾險也能達到100%保額,高一點的能賠到120%、150%。
如果基礎保額是50萬的話,那第二次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賠到的錢會有50萬、60萬、75萬幾種情況。
不過,雖然說賠付比例越高越好,但我們也要結合間隔期去看,隻有間隔期設定寬松、賠付比例也高的産品,才值得我們去選擇。
心、腦血管疾病與癌症并稱為最高發3種疾病。
尤其對于成年男性來說,心腦血管疾病頗為高發,比如腦中風後遺症、急性心肌梗死等;是以心腦血管二次賠付的責任也很重要。
因為心腦血管二次賠也是可選責任,是以大家首先要看附加後的價格能不能接受;不同年齡、不同産品附加後的價格都會有所不同,是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其次在挑選方面,與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有異曲同工之處,仍然是從間隔期、賠付比例兩方面去看。
1、看間隔期設定是否合理
間隔期,事關我們的獲賠機率,間隔期越短,獲賠率越高。
通過幾十款産品的比較,我們羅列了最常見的幾種:
(後4款産品需同時附加重疾和心腦血管多次賠)
其中,對消費者最友好的是第①種,無論第一次重疾是不是心腦血管疾病,間隔期都是最短的。
最不合理的為第⑤種,不管怎麼賠,間隔期都是最長的,假如在5年内複發或新發第二次心腦血管疾病,這款産品則不能獲得理賠。
2、看賠付比例高不高
賠付比例決定着我們理賠拿到手的錢是多是少。
是以,關于心腦血管二次賠付情況,我們也篩選出了如下幾種:
與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二次賠付比例如出一轍,正常的賠付比例是100%,高一點的能賠到120%,最高的也有賠150%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要結合間隔期去看,隻有間隔期寬松、賠付比例也高的産品才更值得我們選擇。
重疾險産品魚龍混雜,保障也分三六九等,但隻要知道了其挑選要點,辨識好壞其實并非難事。
最後,我們再來做個總結:
不過,我們要切記,重疾險的挑選,不能僅從某項保障就武斷地判定産品的好壞,我們還是要從綜合保障去衡量。
關注深藍保,私信回複【福利】,可免費領取:
《社保手冊》《醫保攻略》《保險方案》《防坑攻略》等超級幹貨資料。
幫助大家「認識保險、買對保險」是深藍保的初衷,如果你有任何保險問題盡管私信我,我将用從業5年的經驗給您合适的建議;
通過深藍保投保的粉絲,一旦出險,我們将全程協助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