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愛的小孩》迎大結局,秦昊發文告别,闡釋劇名真正的含義

作者:新電和影

《親愛的小孩》将迎大結局,正式收官。

如果你還認為劇名中的小孩就是所謂的小孩的話,那是真的沒有看懂該劇。

在這裡,小孩已經不再是表面意義上的小孩了,禾禾是小孩,還有禾禾身邊的那些大人 同樣也是小孩。

主演之一的秦昊發文告别,闡釋了劇名真正的含義。

《親愛的小孩》迎大結局,秦昊發文告别,闡釋劇名真正的含義

首先他就是闡釋了劇名的含義。

《親愛的小孩》是一部講述成長的劇集。這個“小孩”不僅僅指禾禾,也指每一個在生活的波瀾面前曾幼稚、懵懂、偏執、自私的我們這些成人。救治禾禾的過程,也是被禾禾治愈的過程,每個人是以而成長,從這個概念上說,每個人都是“親愛的小孩”,這也是劇名真正的含義。

小孩首先就是指禾禾。

《親愛的小孩》迎大結局,秦昊發文告别,闡釋劇名真正的含義

禾禾的降生無疑是該劇的關鍵,從頭至尾,圍繞着禾禾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讓人唏噓不已,但又感同身受。不管是首次為人父母,還是救治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禾禾都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在這個過程中,禾禾無疑是無辜的,也受到了巨大傷害,更是受到了病症折磨,令人憐惜。

在孩子純真的世界中,她不明白大人的世界為何如此複雜,但是她也在無形之中,治愈着每一個人,展現着每個人的特質和人性。離婚在當下變得越來越普遍,而對于離婚這件事來說,終究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尤其有小孩的家庭,無論如何,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不管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因為人終究是社會性的,一旦發現身邊缺少了父母中的一個,必然會有着心理落差,日積月累,就會産生心理陰影。是以離婚也是極其考驗人性的時候。

而對于禾禾來說,無疑她是幸運的,不管是親爸,還是繼父,對他的愛都是無私的,雖然曆經困苦,但是最終還是迎來了光明。

《親愛的小孩》迎大結局,秦昊發文告别,闡釋劇名真正的含義

其次,小孩是指的一種狀态、階段。

像小孩一樣有着不成熟的一面。

如秦昊所說:每一個在生活的波瀾面前曾幼稚、懵懂、偏執、自私的成人。

成年人最為明顯的特征标志就是年齡,可是即使達到了成年人的年齡,不代表心智就足夠成熟了,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依然還會有着不成熟的特征,這也是個人閱曆有限所帶來的。

在《親愛的小孩》中,每一個人都表現出了不足夠成熟、理性的一面,這也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反映,因為人不可能是完美無瑕的,是以在處理事情之時,總是會帶着自身的局限性,可是随着閱曆增加,曆經世事,心智自然會不斷成熟,一步步繼續成長。

成長是永恒的,并沒有時間性。

而在該劇中,救治禾禾的過程,悄然之間改變着所有人,也正是在治愈着所有人,讓每一個人直面人生之苦,家庭之難,自身的局限性,最終與自己和解,與他人和解,獲得成長。

《親愛的小孩》迎大結局,秦昊發文告别,闡釋劇名真正的含義

對于秦昊飾演的肖路來說,他曾經的重心是工作,是事業,他所認為這一切才是重點,忽略了家庭,忽略了妻子,最終讓夫妻關系破裂,而這就是不成熟的表現,對生活和人生的迷茫,造就了婚姻上的慘淡。

而這也是現實中很多家庭的模樣,更是中國式傳統家庭的模式,殊不知,随着社會和時代發展,真正和諧的家庭關系、夫妻關系,是需要夫妻二人共同為家庭付出的,需要夫妻之間分擔、了解、包容的,生活雖然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雖然都是一地雞毛,但是婚姻關系,終究還是需要維系的,而不是各自拼命,最終隻會造成隔閡不斷,分道揚镳。

小孩與成人的世界,總是會被差別對待,而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臉譜化的人物,總是讓我們産生一個誤區,或者過于完美,或者過于醜陋,可是真實的現實世界不是這樣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都是複雜的多面體。

小孩才分對錯,成年人隻看利弊。

實際上成年人并不是如此,而小孩也不是這樣。

對于成年人來說所謂的權衡利弊得失,其實就意味着兩極化,可是任何結果的産生,總是複雜的,也會随着個人經曆的改變而改變。在該劇中就充分诠釋了出來,每一個人的改變,并不是以利益得失去權衡的,更多的加入了人性,而人性這東西,無法言說,需要每個人自己随着時間和經曆去感覺。

《親愛的小孩》迎大結局,秦昊發文告别,闡釋劇名真正的含義

肖路從自私、幼稚、懵懂、偏執,最終懂得了責任擔當,如何去愛,這既是成長,也是某種救贖。

就像秦昊所說,《親愛的小孩》并不是告訴我們生活的不幸和現實的艱難的,而是去給我們以啟發,如何擁有幸福家庭的。

《親愛的小孩》雖然即将收官,但是對于每一個人的人生、生活來說,還将繼續,通過這樣一部劇但願能夠讓你停下腳步,細想一番,更好地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