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種說法叫做漢朝之後再無漢族。簡單介紹一下,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昔日強大的華夏族,通過吞并四方蠻夷,逐漸壯大為一個強大的民族,但此時的血統已經不再純正,于是到了漢朝時期,一個嶄新的漢族出現了。
作為純正漢族組建的國家,漢朝展現出了強大的國力與勃勃生機,當之無愧的當時第一強國,隻可惜後來經過一番鏖戰之後,被晉朝取代。
晉朝有人了解為是最後一個純正漢人的政權,因為後來八王之亂之後,五胡亂華,漢人王朝衣冠南渡,北方漢民族慘遭滅絕。

此時北方漢人族群不到300萬人,甚至不如一些大的少數民族,南北朝對峙後,最終,南朝北有着鮮卑人血統的隋朝統一,至此,再無純正漢族的王朝。
鮮卑人的特征
說起鮮卑,這是繼匈奴之後,第二個在蒙古高原上崛起的遊牧民族,可以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而鮮卑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之際的東胡。
東胡被匈奴打敗之後,不得不龜縮到烏桓山和鮮卑山,經過疊代發展都與山作為族名,等到鮮卑再一次崛起的時候,匈奴已經被漢朝打殘,而鮮卑趁機占據蒙古草原。
三國時期,鮮卑依附于曹魏,當中原地區經曆五胡16國之後,鮮卑人組建了北魏政權,并于439年統一北方,雖說後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并最終演化為了隋朝,但其血脈根源,都是鮮卑而來。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鮮卑人不斷與漢族交融學習文化,逐漸被漢民族所融合,從此時開始,漢民族的血統中摻入了鮮卑人的基因。
随着曆史的不斷發展,鮮卑人逐漸形成了不少利益集團,左右了中國曆史與幾百年的方向發展,就比如李世民代表的關隴集團。這個集團甚至左右了隋唐兩個朝代。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其實和隋炀帝是表兄弟的關系,也就是說,在當時無論天下大勢如何改變,對于關隴集團而言,無非就是換個後輩做皇帝的差別,由于李世民母親算是鮮卑人,李世民自然身上也就攜帶着鮮卑人的血統。
鮮卑人的特點?
據傳聞,某次李世民脫下鞋,發現自己的腳趾是兩片甲,于是開始在宮中普查,竟然最終發現有一半以上的人跟他自己相似,而令人詫異的是,這些人都是鮮卑族。
今天的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的小腳趾上,指甲蓋是分成兩瓣或者是三瓣的,這種情況,在醫學上叫瓣狀甲,有的人小時候就出現,有的人長大後就出現,而這種特點恰好與古代的鮮卑人相吻合。
有種說法是鮮卑族原先是馬上民族,由于長期需要在馬上呆着,小腳趾受到了摩擦,就比其他腳趾嚴重,時間久了之後,由于物競天擇,使整個族群裡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兩半趾甲。
随着科學逐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腳趾甲分兩半的人廣泛分布于全國,南北方人口中,兩片腳趾甲的人數量和機率大緻相當。
古代的鮮卑人,不過是一個少數民族,又如何能夠達到今天這樣的數量規模,由此看來,兩片腳趾甲并非是鮮卑人所特有。随着生物學,基因學等學科的研究,兩片腳趾甲就是鮮卑人的這種說法并不能得到有力支撐。
事實上,華夏民族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面臨着兼并與被兼并,為了大力發展人口接受和包容其他民族的人,也是常有的事情,随着漫長的發展曆程,每一代都會接受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血脈。
根據記載,在漢人曆史上有三次比較大規模的衣冠南渡,最知名的兩次就是,東晉的衣冠難度和南宋的衣冠難度,王朝政權裹挾着海量的人口向南發展,與南方當地的民族進行大範圍的通婚,由此也有可能兩片腳趾是純種漢人的标志。
說起大規模移民,其實還能牽扯出另一種兩瓣腳趾甲由來的說法。
逃難而來
明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建立之初,面對多年戰亂帶來的國内經濟人口的流失所帶來的問題,朝廷給出了解決辦法,就是從其他的地方遷移,由此誕生了著名的山西洪洞大榆樹遷移。
所謂故土難離,真正願意離開故土的人并不多,于是,明朝官府将不願意搬離的人聚在一起,強行逼迫他們上路。
為了防止這些人逃離,他們用刀把他們的小腳趾砍為兩半,據說這也成為了這些人後來回來認祖歸宗用來驗明身份的一種佐證。有的人認為,誰的腳趾指甲是兩半,誰就是當年從山西遷移出去的人,是最純正的漢人,并為此感到驕傲。
對于這種傳說,自然是不可信的,外傷帶來的身體創傷,并不能夠改善遺傳基因中的基因序列,也就是說,他沒有用刀砍小腳趾所造就的外形,并不能夠被後代遺傳。
還有一點時至今日,大明王朝距今還不到600年,大江南北如此衆多的兩片腳趾甲的人,難不成都是山西人嗎?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綜上所述,兩片腳趾甲,并不能被作為一個已經消失的族群的标志,也不能夠被看為是否是山西大榆樹人的鑒定方法,因為其他民族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随着時代的不斷發展,56個民族已經逐漸水乳交融,互相之間的隔閡已經逐漸消失,時至今日大家又何必再去在意自己是不是古代的少數民族進化而來,隻要各位認可自己是中華兒女,那大家就是親密無間的一家人。
而對于自己有兩片甲的,心懷顧慮,擔心自己有什麼問題的人,其實也可以放下心來,這隻是一種獨特的遺傳性狀,隻要不影響正常的活動,那麼就是無需理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