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志紅:選擇你的命運

文章摘自《對白》

所謂命運,就是你的内在心靈不斷地向外投射,并一一展現在這個世界上,最終,随着時間的推移,你的“心”深刻地塑造了你的人生。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知名心理咨詢師,從業二十多年,擁有近萬小時的心理咨詢經驗,著有《為何家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夢知道答案》等十餘部心理學暢銷書,讀者遍布全球。

談到“選擇”二字,我有一種感動,真的像是跨越了時空,回到當年剛考上北京大學的時候,我還隻有十八歲。今天的我,很想帶着四十六歲時的種種經曆、體驗和感受,和十八歲的自己說說話。

一想到“穿越時空”,我會有一點小小的得意—無論是否能夠回到過去,我的人生中的“遺憾”似乎不是特别多。

為什麼呢?我想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當我選擇人生的道路時,一直都很相信自己的感覺,也一直都在跟随自己的感覺來做決定。這樣的一生,好像有着一種内在的自洽性和内在的滿足感,任何時候回過頭去,重新審視,也像是沒有太多的遺憾。

武志紅:選擇你的命運

到底有沒有“命運”?

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選擇你的命運”。“選擇”和“命運”這兩個詞,聽起來都非常普通,但我相信很多人在聽到“命運”二字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個外在的“命運之神”,掌控着你的人生。

命運到底掌握在“命運之神”的手中,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呢?這就與“選擇”有着非常大的關系。選擇有兩種 :一種是自主選擇,我們也稱之為主動選擇;還有一種是被動選擇。如果你總是在“被動選擇”,那麼,這種被“命運之神”操控的感覺會非常強,你會覺得似乎真的有一個外在的力量,主導和編織着你的命運,驅使着你走上某些道路。

但是,假如在一生中的多數時候,你都能帶着一種自主意識,進行主動選擇,這時你會産生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所謂命運,像是從内在生發出來的一種力量,不斷地向外投射,不斷地展開。這種情況之下,你不會那麼輕易地受到外在的“命運之神”的影響。

講到這個話題,不妨分享我的一個朋友的故事。因為我是心理咨詢師,有一天,他來找我談話,說自己在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上遇到了困擾。講述事件過程的時候,他不斷地重複一句話 :“這是命。”

他第一次講這句話的時候,我隻當是一個普通的感慨,每個人都會感慨命運嘛。可是沒過幾分鐘,他又說了一遍“這是命”。再過了一會兒,他第三次說到“這是命”。作為心理咨詢師,我有一個非常明确的意識—事不過三。如果一個人在短時間内将一句話重複了三遍,說明這句話有着很深的含義。

武志紅:選擇你的命運

是以我就問他 :“你剛才不斷地說‘這是命’,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具體化技術”,經此一問,他就展開了。

他有過很多次的相親經曆,大概多達三十幾次。要說他的家庭和個人條件,在我們老家都是相當不錯的,但是相親總是不成功。最後一次被安排相親的時候,他一進門,看見五六個女孩在那兒坐着,其中有一個最難看,他心裡就“咯噔”一下,心想,千萬不要是她。結果,别人準備介紹給他的偏偏就是這位姑娘,他竟然也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他的困擾在于 :男人不都喜歡美女或條件好的姑娘嗎?為什麼我會選擇一個條件相對比較差的呢?他感覺在那一刻,自己的腦袋被一個外在的“命運之神”打暈了,是以才做出一個稀裡糊塗的選擇。是以他一再地說 :“這是命。”

聽了他的故事,我作為咨詢師會覺得很荒唐 :明明是你自己答應的,是你自己選擇的,為什麼會賴“命運”呢?因為,他不能夠了解自己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個選擇。

我們又聊了一會兒,逐漸聊明白了。他曾經有過一個條件特别好的女朋友,但是最終選擇了一個條件相對較差的女孩做他的妻子。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找一個“特别好”的伴侶。如果你選擇了一個特别好的伴侶,把對方當作“女神”或者“國王”來對待,那麼在你們之間,對方永遠高高在上,而你好像永遠比人家矮一截。偶爾見一次,感覺真棒,對方真美,條件真好,但是整天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自己總處在這麼一種“低人一等”的位置,你會産生一種深刻的自卑感。自卑感太重,同時又不願意在自卑中活着的人,就不願意選擇那些條件特别好的人來做自己的終身伴侶,而是會選擇一個條件比較差的。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首先,可控,對方完全在你的預料之中 ;其次,兩個人的地位永遠是你高,對方低,你可以把自己内心的自卑感淋漓盡緻地投射到對方身上。

回到我那個朋友的故事。其實,他是根據自己内在的一種很深刻的需求選擇了對方,但是因為他不能夠了解自己的這個需求,是以就稱其為命運。當把這個需求分析清楚了,他就明白了 :原來是他自己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他所做的選擇,在别人看來可能不合理,在他自己的頭腦看來也不合理,但是對他的内心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講到“選擇”,我的一位來訪者曾經轉述過他的朋友的一句話,我後來也很喜歡引用 :“人生由千千萬萬個選擇組成,做選擇的時候,往往要面對一個基本沖突 :這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别人而做的選擇?當你老了,回顧自己的一生,如果發現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之下,你都是在為别人做選擇,那麼你這輩子就白活了。”我的這位來訪者引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能辜負自己。

武志紅:選擇你的命運

追随你的心,尊重你的感覺

說到這裡,你也許會感到納悶 :到底什麼是“不辜負自己”?很多人會認為,我在做選擇的時候,也是經過各種思量和考慮的,但我的人生好像過得不怎麼樣。

我們得知道,做選擇的時候,有一項很重要的标準:你是根據頭腦在選擇,還是根據内心在選擇?當然,還有很多人既不是根據頭腦,也不是根據内心,而是根據父母、師長或某個權威人物的意見在做選擇,這就與“不辜負自己”的信條完全背道而馳了。

在自主選擇的情形下,如果你的決定多數是從頭腦而來,而不是從内心而來,你會發現這一生好像過得也不是那麼“對”。是以,談及這個話題時,我特别喜歡引用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所說的 :“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他所表達的意思是,要追随你的心,尊重你的感覺。你的心和你的感覺,知道你要去哪兒,知道你想要什麼,而你的頭腦不知道。

為什麼?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長在脖子上的是“我的腦袋”,但是,假如你的頭腦和你的心、你的感覺不是統合的,盡管它在實體上的确是“你的腦袋”,其實裡面充滿的都是“别人的說法”。用喬布斯的話說,那些都是“别人的教條”。

但是這時候,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 :你的心、你的感覺,經常是模模糊糊的,這會導緻你在想要跟随自己的心、自己的感覺的時候,往往缺乏勇氣。是以,當我們看到那些根據自己的心和自己的感覺進行選擇的人,就會覺得他們都像勇士一樣。

這個時候我要分享一段自己的經曆。我出生于 1974 年,是在河北農村長大的。我覺得我人生中一個特别重要的選擇,就是國中考高中的時候。那時流行一個什麼事情呢?複讀。我上初三那年,整個年級有八個班,接收了兩百多個複讀生,平均每個班要接收三十多個複讀生。很多人都是在一年一年地複讀,我們班最“資深”的那個複讀生,在我念初三的時候,他相當于在念“初九”。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想考中專和師範,不想考高中。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那個年代,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有着天壤之别。一旦考上中專或師範,農村戶口就可以轉為城鎮戶口了,我們稱之為“鯉魚跳龍門”。是以,中專和師範的錄取分數線要高于普通高中,競争壓力也是非常之大。我自己倒是從那時候起,就展現出了強大的心理素質。

自從升入初三,每次大考,我的成績都能前進一二十名,到了臨中考的時候,我的成績是可以考上中專或師範的。這在應屆生中很少見。

當時我家又很窮,如果我能轉成城鎮戶口,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家庭的壓力。我一度也想根據頭腦來做一個選擇,報考中專或師範。當然,師範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内,我想我應該報一個中專。

最後真到了填報志願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填報中專,而是填報了一所重點高中。其實,那個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未來考高中、考大學是什麼樣的概念,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隻是根據自己的一種非常非常微弱的感覺,改了自己的志願。這麼一改,我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

假如那個時候,我報了中專或師範,幾年以後畢業了,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回到縣裡,甚至回到鄉裡就業,所謂的“國家配置設定”。但是我考取了重點高中,最後又考上北京大學,我的人生在不斷地拓寬,是以這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選擇。

武志紅:選擇你的命運

當然,這樣的經曆在我的人生中非常之多,我經常會根據自己内心的一個模模糊糊的感覺去做那些重大的選擇,而事實總是在證明,這種感覺、這種選擇太對了。是以,我給大家的一個特别重要的建議就是—做選擇的時候,首先你要問自己 :“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嗎?”其次你要問自己 :“我是在用頭腦選擇,還是在用心選擇?”

我從事的是心理咨詢職業,對人的内心充滿好奇,也有各種各樣的人向我尋求幫助,是以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也算是“閱人無數”了。我所見過的那些“過得比較好”的人,到了四十多歲仍然覺得自己“生命狀态很不錯”的人,他們普遍擁有一種共性,我将其稱為“強烈的自我意識”。

什麼是“強烈的自我意識”呢?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十幾歲甚至幾歲的時候,内心裡升起了一個念頭—我要過一個怎樣的人生。因為他們發現了這個念頭,遵循了這個念頭,從此他們的人生就會變得很不平常。

與之相反的是,太多人都是庸庸碌碌地過了一輩子,其中的差别就是,後者并不具備“強烈的自我意識”。是以,當你以“40-50 年”這樣一個時間尺度來觀察人生,你會清晰地看到,所謂命運,就是你的内在心靈不斷地向外投射,并一一展現在這個世界上,最終,随着時間的推移,你的“心”深刻地塑造了你的人生,這就是命運。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過去沒有這麼強的“自我意識”,怎麼辦?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尋找。你可以立刻問問自己:我是誰?我所做的選擇是根據自己的意願還是别人的意願?在我做選擇的時候,敢不敢聽從自己内心那些“模模糊糊的感覺”?

當然,假如大家一直沒有一個特别明确的自主意識,突然間讓你“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做選擇,往往也容易犯錯誤。

對此我有一個建議 :不要一上來就在那些特别重大的問題上,去磨煉你的自主意識,磨煉你的感覺 ;你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比如在吃飯、購物等很普通的日常事務上,磨煉你的自主意識,逐漸了解自己“到底要什麼”。

文章摘自《對白》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平台無關

制作:大C

審校:劉峥

監制:劉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