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作者:懷瑾讀書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1933年,清華曆史系才女袁震,在一次回老家探望得肺結核的父親時,自己也感染上了肺結核。因不能按時完成學業,清華大學不得不取消了她的學籍。

疾病纏身的她,孤零零地躺在肺病醫院的病床上,失去了美麗的容顔,失去了起身的力氣。但她沒有就此一蹶不振,她還有過人的智慧和遠見,即使躺在病床上,她仍不忘鑽研曆史。

正因為她的堅強不屈,讓同是史學系的大才子吳晗,對她暗生情愫,不可自拔。即使隻能維持無性婚姻,他亦甘之如饴。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相見恨晚,日久生情

吳晗小袁震兩歲,也是袁震的學弟。他是胡适的得意門生,因家境貧困在清華半工半讀,專攻明史。

除此之外,他還擔任着校刊編委。一次他收到來自著名才女袁震的文章,拜讀後對她更加崇拜。

對于袁震,他早就聽說過她的大名:

“吳晗,年少時參加過五四運動,是董必武的學生;18歲時,為“女子參政協進會”起草宣言,鋒利的文筆令很多有識之士驚歎不已。

23歲,考入清華曆史學系,成為清華才女之一。加之明眸皓齒,婀娜多姿,自是風采動人。”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對于這個大才女,吳晗早就想見一見了。後來在袁震的朋友蔣恩钿的引薦下,吳晗終于見到了袁震。

第一次見面,這位才女就讓吳晗欽佩不已。隻見袁震的氣質絲毫不減,真正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即使卧病在床依舊手不釋卷,閱讀着各種書籍。

此後,吳晗經常來看望她,兩人交流學術觀點,袁震見解獨到,常常帶給吳晗啟發。而吳晗的論文也不斷發表,他成為了史學界的新一代優秀的史學家。

1934年,袁震的朋友要到外地任教,照顧她的擔子便落到了将要留校任教的吳晗身上。随着兩人相處的時間長了,吳晗便被袁震的魅力深深折服。

有一次,兩人提到老師胡适,袁震打趣吳晗說:“在胡适面前,你吳大才子就要矮三尺?”誰知吳晗脫口而出回道:“在你袁震面前我矮一丈!”

袁震如何不知他的心意,隻是自己終日纏綿病榻,前程未蔔,她不想成為吳晗的累贅。

不久後,堂姐袁浦之來到北平照顧袁震。袁震徹底拒絕吳晗的幫助。她用冷漠武裝自己,拒絕吳晗的靠近,也阻止自己生出妄想之心。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源于網絡,侵删)

禍不單行,袁震又被檢查出骨結核病。她被石膏固定在病床上,不能動彈。面對袁震的冷漠,吳晗毫不在意,他來得越來越勤。

袁震的病床很高,袁震讓他坐着,他倔強地非要站着。他說:“你不是主張男女平等,嗎?我隻有站着才能和你平等。”

後來,吳晗索性買了一束花,真正向袁震告白。袁震聽後冷冷地說道:“我已經無藥可救,更無法生育,請吳先生好自為之!”

吳晗也毫不示弱道:“我的好自為之,就是到醫院陪你。我對你的感情,至死不渝!”

袁震再也忍不住,淚如雨下。她逃,他追,她插翅難飛!這樣的他,讓她如何再舍得拒絕下去?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如花美眷,終成眷屬

1935年,吳晗正式留校任教,擔任明史老師,他的課非常受學生喜愛。而他和袁震的戀情,也傳遍了清華,甚至傳回了吳晗的家鄉。

好友勸他慎重,他認真鄭重地說:“我喜歡的是她的人品與學識,她雖然癱瘓,但是她的人品學識并沒有癱瘓。”。母親在家鄉聽說兒子找了個病美人後,急得立刻趕往北平,卻被吳晗“騙”回。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北平成了主戰區,當地高校紛紛南遷。吳晗也受雲南大學邀請,将要到昆明任教。

而袁震卻還癱瘓在床,看着一臉不舍和擔憂的吳晗,袁震說隻要自己能走,就立刻去找他。得了袁震的承諾,吳晗才将滿腹憂愁藏起,奔赴昆明。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臨走前,吳晗對袁震承諾:“我這一去雖關山萬裡,但絕不會忘懷你,也絕不會移情别戀。”

到達昆明後,吳晗經常寫信給袁震。

千山萬水,也阻不斷他深深的思念;經年累月,時間也磨不淡他的情意。

在他的鼓勵下,1939年,卧床五年的袁震竟真的站起來了。懷着忐忑,懷着激動與憧憬,她向他奔赴而來。這一次,她走到了吳晗母親的面前。

相比于吳晗的欣喜若狂,母親卻愁容滿面。私下她對兒子說:“這姑娘是個好姑娘,但她病得厲害不能生育,如果你是可憐她無依無靠,我可以想辦法為她籌集醫藥費,隻要你不跟她在一起。”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面對母親的反對,吳晗不為所動,他堅定道:“我們相愛,絕不是因為我可憐她,我們同生共死的感情,黃金萬兩也換不來。”

見吳晗如此執迷不悟,母親隻好讓吳晗的弟弟、妹妹去勸說他。弟妹卻被大哥吳晗所打動,反而勸起了母親。

随後,吳晗騙母親進城看病,實則背着母親帶袁震到一家小旅館結了婚,兩人成了名副其實的夫妻。母親也抛棄諸多心事,接納了這個病弱的兒媳。

這段不被看好的姻緣終于開出花朵來,這對患難與共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那一年,袁震32歲,吳晗30歲。

全家人全心全意地照顧着袁震,吳晗更是怕她躲避警報不友善,将家搬到郊外,甯願自己步行10公裡上下班。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生前未能同紗帳,死後不能共墓穴

結婚不久後,袁震患上了子宮肌瘤,出血不止。與妻子血型一樣的吳晗經常背着她,為她輸血,直到倒在了講台上。袁震得知後又心疼又愧疚,她恨自己無能為力為丈夫排憂解難,還反而成了他的累贅。

她對吳晗說,别再為她輸血了,她的病能活多久算多久,但吳晗不一樣,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吳晗安慰她說:“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你,隻要你早日康複,我就是少活十年八年又有什麼關系呢?”

後來吳晗從朋友處得知,到重慶可以摘除子宮肌瘤,于是他帶着袁震踏上了去重慶的旅途。

當時正在戰亂時期,吳晗的工資遠不夠家裡的開銷和袁震的醫藥費。吳晗自己穿着打滿更新檔的衣服,為了給妻子補充營養,一下課便去買牛骨頭給妻子熬湯喝。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在吳晗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袁震的身體日漸好轉。吳晗也在袁震的影響下為黨工作,多年後,他回憶時說道:“我之是以傾向黨和革命,皈依馬克思和列甯主義,袁震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抗日戰争勝利後,吳晗和袁震回到北京。吳晗繼續在清華任教,袁震則放棄了工作的機會,留在吳晗身邊全力輔佐他。

短短幾年的時間,吳晗先後出版了《曆史的鏡子》、《史事與人物》等多部著作。他不止一次對别人說過:“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袁震的心血!”

從站着陪在高床上的袁震說話,到成名後毫不吝啬贊美袁震,逢人便說自己的成就有妻子的一份功勞。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吳晗的一生,他一直在仰視着袁震,袁震就是他的啟明燈。

因為袁震不能生育,于是他們從孤兒院領養了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剛好兒女雙全。女兒吳小彥,兒子吳彰。

1968年,正值文革時期,吳晗寫的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一文被批,吳晗也锒铛入獄。他曾勸袁震回老家躲避風頭,但袁震卻執拗地說:“即使天塌下來,我也要和你在一起!”

結果夫妻二人雙雙入獄,袁震久病多虛的身體不堪折磨,不久後因病去世。幾個月後,吳晗也追随袁震而去。

那一年,是他們結婚30周年。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此後的歲月裡,養女吳小彥四處奔走為父母洗冤,後因壓力太大出現了精神問題,于1976年自殺随父母親而去,年僅22歲。生前,她曾在日記裡寫道:

“我的父親是革命的,道德最高尚……我的父母生前未能同紗帳,死後不能共墓穴。”

婚禮誓詞中有這樣一句話:“無論健康患病、貧窮富足,你都願意堅貞不渝的愛并尊重另一半嗎?”

然而現實生活中,面對疾病、外界的誘惑或者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煩惱,曾經相愛的兩人分道揚镳。但數十年前,這位名留青史的曆史學家吳晗卻做到了。

1979年,吳晗沉冤得雪,他與袁震被葬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終于得以長相厮守。

此後,斯人已逝,長情不老。關于他們的愛,還在延續。

清華才女身患重病不能生育還會傳染,才子堅持要娶,結局令人羨慕

(吳晗袁震夫婦和養女吳小彥,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文/懷瑾

參考文獻:

《含笑遙望着遠方·新清華》

《吳晗先生及其著作·雲南大學校報電子版雲南大學 》

《曆史的鏡子:吳晗講曆史》

《老北京副市長吳晗》等

(引用日期:2022-04-23)

(注:以上圖檔及人物資源均取材于網絡,侵權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