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作者:霧瀛缥缈

遼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由契丹人建立的國家,與北宋有着非常淵源的曆史,契丹族原本是一個遊牧民族,可是經過曆代遼國皇帝的不懈努力,遼國的畜牧業與農業共同發展,從此遼國的國力蒸蒸日上。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随着時間的推移,遼朝逐漸地陷入到内憂外患的局面,最終被後起之秀的金國聯合北宋滅國,曆時210年的遼朝也就此滅亡,那麼在遼朝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裡?假若你有這幾個姓,那麼很有可能是契丹族後裔。

從草原走出來的民族

契丹族是鮮卑的後裔,發源于大興安嶺南段遼河上遊的區域,是典型的遊牧民族,在北魏時期就已出現。在唐太宗時期,唐朝政府就在契丹人所居住的地方設定都督府,并賜予契丹族的酋長為李姓,歸附于唐朝。在唐高宗時期脫離唐朝的統治,自立門戶,在唐朝末期,契丹族崛起,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建立了契丹國。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由于契丹族是遊牧民族,是以有着非常精湛的騎術,并且培養了契丹族人英勇善戰的民族精神,在與中原部隊的作戰中,他們有着很大的優勢。為了謀求生存發展的空間,不斷地進行掠奪,戰争成為了他們謀求生計的重要手段。

在有了漢人的融入之後,契丹族的農業快速發展,再加上本民族非常發達的畜牧業,進而形成了農業與牧業混合的特有農業。與其他的遊牧民族不同,契丹族有着屬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有了特有的文字,就會産生出詩詞、歌賦等文化作品,以此來寄托不同的情懷。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不僅如此,獨特的遊牧文化也造就出獨特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有描繪契丹族人在廣闊的草原上自由地奔跑,也有描繪特有的草原風景的作品。正因為有着特有的文化,契丹族才有了本民族的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才會使契丹族在特定的曆史時期有着輝煌的時刻,這足以證明民族文化有着非常強大的力量。

公元936年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耶律德光協助他攻打後唐,後唐滅亡後,石敬瑭建立後晉,而後晉卻不願意臣服契丹族,此時的契丹族再擁有燕雲十六州後如虎添翼,在契丹族出兵吞并了後晉之後,耶律德光改國号為“大遼”,至此遼朝正式建立,并且占領了大部分的中原地區。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宋朝曾經兩次進行北伐戰争,但是都被遼軍所打敗,公元1005年宋遼兩國結成澶淵之盟,兩國互不侵擾,随後西夏建國,宋、遼、西夏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遼國滅亡,契丹族的命運

金國的崛起給遼國造成了嚴重損失,公元1125年金滅遼。金國進入遼國境地之後,大量地掠奪人口資源,金國的統治者擔心這些契丹族人造反,是以下令這些人禁止叫契丹族,正因為這項指令,導緻契丹族逐漸的被同化,久而久之徹底的變成其中的一份子。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契丹人在金國的壓迫下隻能東躲西藏,過着居無定所的生活。其中一部分契丹人在其他地區以及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政權,可是這個政權隻存在九十多年,便被蒙古所滅。

在西遼政權滅亡後,契丹族繼續過上了流亡的生活,不久之後,在伊朗的南部地區建立了“起兒漫王朝”,曆史上稱之為後西遼,可是這個政權也隻存在了八十餘年便被“伊爾汗”所打敗,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而就在這一過程中,契丹族經曆了很多的戰亂,為了謀求安穩的生活,一部分契丹族人融入到蒙古族之中,另一部分則成為了伊斯蘭人。公元1206年,蒙古族迅速崛起,因長期受到金國的壓迫,是以蒙古族心中早已埋下了對金國複仇的種子。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公元1211年,蒙金戰争爆發,有些投奔了蒙古族的契丹人随着蒙古族的軍隊征戰四方,擴散到了許多地區,可是由于契丹族人太過分散,已經無法重新凝聚為一個民族。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契丹族後裔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為了生存,有的則是融入到漢族之中,有的則是融入到了其他民族,是以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中,并沒有契丹族這個名稱,即便如此,契丹族的血脈并沒有随着曆史的變遷而消逝。

與漢族人通婚後的契丹人為了更好地接受漢民族文化,紛紛将自己的姓氏進行修改,遼國的耶律、蕭等貴族姓氏同樣也是如此,蕭氏改為了石姓,耶律氏則是改為了阿、蔣、楊、李等姓氏,而現代社會之中,擁有這些姓氏的人極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裔,不僅如此,部分契丹人後裔并沒有改姓氏,而是繼續生存下來。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随着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相關專家找到了含有契丹族血脈的民族,這個民族就是達斡爾族。達斡爾族分布在内蒙古地區和黑龍江地區,少部分也分布在遼甯等地,根據相關專家的研究,達斡爾族在清代以前所使用的文字正是契丹文字。

可是随着時間的流逝,契丹文字逐漸地失傳,現在達斡爾族所使用的文字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随後,相關專家又根據契丹族的生活習慣、文化、生産等方面與達斡爾族進行對比,逐漸了掌握了更多的證據來證明達斡爾族是繼承契丹族血脈最多的民族。

遼國被擊敗後,契丹人去了哪?如果你是這幾個姓,很可能是其後裔

同時,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在大陸雲南省的保山地區,相關專家發現了自稱為“本人”的少數民族,并且他們的祖先的碑文上使用的也是契丹文字,再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後發現,“本人”也具有着契丹族血脈的少數民族,由于契丹族的風俗習慣和一些制度已經随着曆史發展而消逝不見,是以這些人并不是純碎的契丹族人。

中華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大融合,各民族血脈相連,榮辱與共,都是根正苗紅的中國人,都是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不管你是什麼民族,也不管你的姓氏,隻要是中華民族那麼五十六個民族永遠是團結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