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作者:戰史看客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上空陰雲密布,大戰一觸即發,每個國家都在處心積慮地尋求維護自身安全的途徑。

1939年8月23日,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突然通路莫斯科,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閃電般地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規定:締約雙方互相不以武力加于對方;不參加任何反對對方的國家集團;締約一方與任何第三方發生戰争行為時,另一方保持中立;雙方保持密切接觸和情報交換;條約一經簽字,立即生效。

這一條約的簽訂,大大加強了雙方在歐洲的安全地位。德國免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全力掃蕩西歐;蘇聯則将納粹這股禍水推向了西方,讓張伯倫、達拉弟嘗一嘗“綏靖政策”的苦果。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字現場

但是,附屬于該條約的議定書,卻被雙方“視為絕密”,不肯對外公布。正因為是秘密的,也就無需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雙方都毫不隐諱自己的領土擴張欲望,幹脆劃定了德蘇兩國在東歐的“利益範圍”。斯大林親自将波蘭一分為二,規定了在波蘭領土上的德蘇新邊界,即以納夫同、維斯瓦刨、桑河為界,四部波蘭歸德國,東佛波蘭屬蘇聯,波蘭在曆史上第四次披東、西兩個強鄰所瓜分。

1948年1月,美國國務院姆出版了(1939-1941年的納粹蘇聯關系)、第一次公布了從德國繳獲的有關德蘇關系的外交檔案,其中一份正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附從議定書:蘇聯強烈抗議美國單方面公布國外交檔案的行為,但從未正面否認這一份檔案的真實性及存在。在克裡姆林宮的秘密檔案櫃中,至今仍儲存着那幅由斯大林和裡賓特洛甫劃分并簽名的波蘭地圖。

1939年的9月1日,對波蘭人猶如噩夢一般。納粹德國的75萬大軍、2400輛坦克、2300餘架飛機,兵分三路,撲向波蘭。裝備低劣的150萬波軍奮起抵抗,斯拉夫騎士甚至揮舞着馬刀、長槍向德軍的裝甲部隊發起沖鋒,但終于抵擋不住現代化裝備的新一代條頓騎士。半個月後,德軍兵臨華沙城下。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二戰德國入侵波蘭

9月17日淩晨2點,斯大林召見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遞交了一份照會,宣稱“德波戰争已使波蘭國家崩潰……波蘭政府已經垮台”,“波蘭局勢已對蘇聯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并告知德國“蘇軍将對波進行解放性讨伐”。四個小時之後,蘇軍越過邊界,迅速占領了按秘密協定劃給蘇聯的波蘭東部領土,總共20萬平方公裡、1300萬人口。不久後,分别并入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9月28日,裡賓特洛甫又一次來到莫斯科,與莫洛托夫簽署了《蘇德友好與邊界條約》,并通過新的補充秘密協定,對彼此的“利益範圍”進行了調整。心滿意足的兩大國,面對已擺在餐桌上的羔羊,“友好”地分而食之。雙方确認了“蘇德間的最終邊界”,而這一條“蘇德邊界”的兩側,都是主權國家波蘭的領土。

由于德軍侵入波蘭稍稍改變了原來劃定的勢力範圍,雙方決定将布格河與維斯瓦河之間的波蘭領土劃給德國;作為補償,原定兩國瓜分的立陶宛全部劃歸蘇聯,蘇聯則需給德國750萬金盧布(當時約合3150萬德國馬克)的“辛苦費”。

斯大林很守信用,一直按期支付這筆款子,直到1941年6月蘇德戰争爆發前夕清償完畢。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飛往波蘭前線親自督戰的阿道夫·希特勒

莫洛托夫在1939年10月31日向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大會解釋說,蘇軍進入波蘭是為了解放因波蘭政府瓦解而處于無人照看之困境的少數民族——西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猶太人。他“莊嚴”地宣告:“先是德軍、後是蘇軍的迅速出擊,使波蘭這個凡爾賽條約的怪胎灰飛煙滅。”

9月20日蘇軍攻入波蘭,少量波軍曾進行過十來天的抵抗,但很快即被擊潰,波蘭将軍約·奧爾欣納·維辛斯基戰死沙場。波軍腹背受敵,一敗塗地,總司令雷茲斯密格利元帥隻好下令不以蘇軍為交戰對象。20多萬波軍自動向蘇軍投降,其中有1.5萬軍官,包括13名将軍、859名校官、1517名上尉、6000多名中尉和少尉。

波軍官兵投降後、被送到蘇西部,分别關入上百個戰俘營,經過仔細甄别,士兵陸續釋放:軍官則被移交給蘇聯内務人民委員部勞議局,發往三個勞改營集中關押:其中加裡甯地區的奧斯什科夫集中營6441人,斯校斯克地區的科利斯克集中營4666人,哈爾科夫地區伯斯塔羅别爾斯克集中營3894人,另在沃洛格達市郊的格裡佐夫茨48人,此外,在烏克蘭和白瓶羅斯地區的其他集中營還關押着10685名波蘭人,有軍官、警察、憲兵、諜報人員和神甫、政府官員,以及學者、專家、醫生、工程師等。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蘇德戰争後,被押往集中營的蘇聯俘虜

作為戰俘,波蘭軍官可以與家人通信,這是《日内瓦公約》所賦予的權利。外界也是以而知道他們的狀況,至少知道他們還活着。但1940年4月以後,集中營與外界的通信被切斷,波蘭這1.5萬名軍官從此音信杳無。

流亡英國的波蘭政府對被俘波蘭人的命運極為關注,因為這些人是波蘭重建軍隊、收複國土的骨幹力量,是波蘭民族的優秀分子,是民族振興的希望。

1940年10月,波軍貝爾林格上校奉命向蘇聯内務人民委員部查詢波蘭被俘軍官的下落,部長貝利亞的副手梅爾庫羅夫出面回答說:“沒有這些人。”

蘇德戰争爆發後,蘇駐英大使馬伊斯基于1941年7月30日與波蘭流亡政府總理西科爾斯基簽訂協定,恢複兩國外交關系。蘇聯政府同意在本國境内建立波蘭軍隊,共同打擊德國法西斯,并釋放關押在集中營的波蘭軍官,作為新的波軍中堅。

8月4日,在波軍中素孚衆望的安德爾斯将軍獲釋,奉命在蘇聯境内組建波軍,并在蘇聯各地設立征兵站,招納流散的波蘭官兵。幾個月過去了,前來報名的波蘭軍官尚不足1000人。貝爾林格向安德爾斯彙報了被俘波蘭軍官的情況,以及在押人數。安德爾斯下令在波軍司令部成立特别處,全力尋找失蹤的波蘭軍官,并再次向蘇方查詢。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波蘭軍官

蘇方答複說:蘇境内隻有1000名波蘭軍官。于是,波蘭列出了兩份波蘭失蹤軍官的名單,共8000多人,先後交給蘇方。安德爾斯也親筆緻信蘇聯内務部,請求幫助尋找,但蘇方避而不答。波方提出的名單、發出的請求、遞交的信件,一概是“泥牛入海無消息”。

波方萬般無奈,隻好向蘇聯最高當局直接查詢。1941年12月3日,西科爾斯基訪蘇,前往克裡姆林宮拜會斯大林,當面詢問一萬多波蘭軍官現在何處。斯大林稍一猶豫便回答說:“他們被釋放後就跑掉了,可能跑到了滿洲裡。”1942年3月18日,安德爾斯再次直接向斯大林查問波蘭軍官的下落,斯大林又改口:“他們可能在德占區。”蘇派駐波蘭流亡政府的大使鮑格莫洛夫則一口咬定:“波蘭軍官已全部被釋放。”

與此同時,波蘭紅十字會、群眾團體和失蹤軍官家屬也在積極尋找親人的下落。1942年夏天,根據當地居民提供的線索,終于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卡廷一帶的密林深處,找到一個埋葬着成百上千人的“公墓”。波蘭國内地下抵抗組織派人前往調查,雖然屍體因腐爛已無法辨認,但現場遺留的信件、日記、報紙,以及軍服上金屬制的星徽、鈕扣等,足以證明死者均為波蘭軍官。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調查“卡廷慘案”

有關的證據、材料及報告,通過各種管道轉交給了波蘭流亡政府。波蘭政府随即編寫了一份檔案,内容包括上述有關波蘭軍官的證據、材料,以及波方緻蘇方查詢這一問題的八封信件等,轉達蘇聯政府,但仍然是石沉大海,蘇聯政府未予任何回複。

1943年4月13日,納粹德國的柏林電台廣播了一條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新聞:德軍在卡廷森林發現了八個埋有幾千人的葬屍坑,從死者軍服看,他們是波蘭軍官,死亡時間大約在1940年春天,都是被人“熟練地用手槍從腦後擊斃的”,這是“典型的猶太——布爾什維克暴行。”

4月15日,波、德政府分别邀請國際紅十字會派人赴卡廷森林進行調查。但由于蘇聯堅決反對,國際紅十字會拒絕了波、德的請求。于是,德國組織了“中立的”歐洲委員會,由德國所占領的各國派出專家,加上中立國瑞士的一名代表,前往卡廷森林調查。他們的調查報告,詳盡地說明了墓地和屍體的分布情況,說明死者都是在1940年4~5月間被用同樣方式殺害的。

雖然調查報告并未指明誰應對卡廷慘案負責,但稍有理智的人都清楚,1940年春天,卡廷及斯摩棱斯克所在的蘇聯西部地區,是在蘇聯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有誰能在這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殺戮呢?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卡廷慘案

對于納粹德國的攻擊,蘇聯豈能聽之任之。就在柏林電台廣播後的第三天,即1943年4月15日,莫斯科電台就發表評論,指責德國是“肮髒的臆想、無恥的捏造”。蘇聯新聞局也發表公報,說波蘭軍官曾在斯摩棱斯克以西服勞役,蘇德戰争爆發後未及撤退,落入德國法西斯之手,慘遭殺害,可見制造卡廷慘案的恰恰是德國納粹自己。

1943年下半年,蘇軍已收複斯摩棱斯克,蘇聯政府組成“确定與調查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在卡廷森林槍殺波蘭戰俘軍官情況特别委員會”,以布爾琴科院士為首的調查組奉命到卡廷調查。

1944年1月24日,特别委員會提出調查報告稱:波蘭軍官一萬餘人在1940年春天從原關押的集中營撤出,在斯摩棱斯克地區修築工事和道路。德軍侵蘇後,蘇軍倉促撤退,而波蘭戰俘未能及時撤走,于1941年7月落入德軍手中。德軍将波蘭戰俘一批批地送到卡廷森林,由代号為“第537工程營”的德軍特種部隊執行槍決。

1943年初,軍事形勢的變化對德國不利,希特勒決定利用卡廷森林事件進行挑撥離間。于是逼迫當地居民提供僞證,對現場的檔案進行篩選,取走1940年春天以後的檔案和物證,又從别處運來屍體埋入墓坑中。報告認為:屍體頭上的德造子彈和從腦後開槍的“納粹方式”,均說明兇手為德國。德國賊喊捉賊,嫁禍于蘇聯,不過是戈培爾之流惡人先告狀的一貫手法。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

但是,西方人士當時就指出:蘇方觀點缺乏有力的證據,已提出的證據也難以服人。就在蘇德雙方互相攻讦的同時,蘇波關系也因卡廷事件而急劇惡化了。波蘭人顯然并不認同蘇聯的說法。

1943年4月16日,波蘭紅十字會秘書長克仁斯基遞交了一份有關卡廷之行的報告,認定慘案發生于1940年春天,要求政府再次采取有效行動,迅速查清波蘭軍官的下落。4月17日,波蘭流亡政府國防部長克耶基爾發表官方聲明,詳述了波蘭軍官從被俘到失蹤的情況,披露了波蘭政府掌握的材料和為查找失蹤軍官所作的努力,以及蘇聯一直不予明确答複的情況。

蘇方的反應出人意料。《真理報》第二天發表社論,題目是《與希特勒勾結的波蘭人》,指責波蘭政府要求國際紅十字會調查卡廷事件“是對納粹分子挑撥離間的直接而明顯的幫兇行為”。

4月26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召見波駐蘇大使,遞交了一份措辭極為嚴厲的照會,指控波蘭政府在沒有向蘇聯政府“請求解釋”之前,就背着蘇聯與德國一起請求國際紅十字會進行調查,并“以同樣的方式”通過報刊大事宣傳,“走上了與希特勒政府沆瀣一氣的道路”。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紐倫堡審判(歐洲國際軍事法庭)

最後說,既然波蘭政府已“堕落到如此地步”,對蘇聯“采取敵視行為”,蘇聯政府已别無選擇,決定“中止與波蘭政府的關系”。正在并肩反抗納粹德國的盟國,就這樣反目成仇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在和平、正義、公理和人道的旗幟下,對法西斯戰犯的一切殘暴罪行進行審判。卡廷慘案也不可避免地提到了紐倫堡國際法庭之上。蘇方檢察官魯堅科要求法庭不進行調查和辯論,就認可蘇聯“特别委員會”關于卡廷事件的報告,但為法庭拒絕。法庭堅持對卡廷事件進行調查。

盡管大量的證據看上去都對蘇聯不利,但蘇聯堅持其“特别委員會”的結論。而1946年9月30日紐倫堡國際法庭對戰争罪行的判決中,隻字未提卡廷事件。

蘇聯方面覺得卡廷事件這一頁曆史已經翻過去了,于是在卡廷森林深處那八個墓穴所在的空地上立下一塊石碑,上書“紀念1941年被希特勒匪徒殺害的波蘭軍官”。在蘇聯的一切媒體和文字記載中,卡廷事件的兇手是納粹德國已成定論。

然後,曆史真能就這樣糊裡糊塗翻過去嗎?1980年以後,波蘭一些半官方和非官方報刊開始發表涉及卡廷事件的文章和材料,使長期封蓋這一事件的堅冰出現了裂縫。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有關卡廷慘案的檔案

1987年,波政府一位進階官員公開聲稱,“1940年殺害波蘭軍官的卡廷事件系蘇聯所為”。這雖然還不是官方正式聲明,但由官方人士如此明白無誤地指控蘇聯,畢竟是40年來石破天驚第一聲,預示着卡廷冤案的大白天下為期不遠了。

1987年4月,波蘭上司人雅魯澤爾斯基訪蘇,與蘇聯上司人戈爾巴喬夫商定,由兩國曆史學家組成聯合委員會,調查包括卡廷事件在内的波蘇關系史上一切疑點。

1988年7月戈爾巴喬夫訪波,表示将加緊弄清卡廷事件真相,并同意波派人為死難者掃墓。

1989年2月,波蘭政府首次公布了蘇聯殺害波蘭軍官的證據,修改了卡廷死難者紀念碑的碑文。

3月22日,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和黨中央國際部長法林聯名向蘇共中央報告,稱卡廷事件“系斯大林的内務人民委員部所為”。

1990年4月11~14日,波蘭上司人雅魯澤爾斯基正式訪蘇,終于使卡廷疑案得以論定。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4月13日,塔斯社正式發表官方聲明,承認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直接責任者是當時的内務人民委員部上司人貝利亞、梅爾庫羅夫及其助手”,并對這一悲劇“深表遺憾”。戈爾巴喬夫親手向雅魯澤爾斯基轉交了有關卡廷事件的材料及死難者名單,并向波蘭人民及死難者的親友表示“深切的慰問”。

波蘭政府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一勇敢行動将對波蘇關系産生積極影響”。波蘭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進一步提出,蘇聯應懲辦兇手,向受難者家屬提供經濟賠償。此後,波蘇雙方又聯合對卡廷及哈爾科夫、米德諾依附近的墓地進行發掘和調查,找到了更多的波蘭軍官墓地。根據這些調查的結果,波蘭編制了完整的死難波蘭軍官和其他波蘭人的名單,總數為21857人。

一年半之後的1992年10月14日,俄羅斯總統特使、國家檔案委員會主席皮霍亞專程前往華沙,向波蘭總統瓦文薩轉交了有關卡廷事件的兩包“絕密材料”,其中一包内有聯共(布)中央政治局1940年3月5日的決定,内務部的報告,克格勃主席謝列平1959年3月3日的報告;另一包有15份檔案,都是蘇聯曆屆上司人對于卡廷事件的處理意見。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俄羅斯總統特使魯·皮霍亞向波蘭總統瓦文薩轉交卡廷事件密檔副本(1992年10月14日,華沙)

這批檔案原來一直存于克裡姆林宮内斯大林的住處,與另外1500份“檔案從業人員不得開封”的絕密檔案放在一起。這批檔案的公開,使國際社會對卡廷事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940年3月,貝利亞上司的内務部向斯大林及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報告,稱“在蘇聯内務部戰俘營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的監獄中關押着大量……波蘭人,都是蘇聯的死敵,對蘇維埃制度充滿仇恨”。建議“以特殊方式審理,處以極刑槍決”。

為審議内務部的這個報告,聯共(布)中央政治局于1940年3月5日舉行了第13次會議,決定同意該部的建議。在報告上簽署“同意”的有政治局全體成員:斯大林、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揚、加裡甯、日丹諾夫和卡岡諾維奇。令人費解的是這份報告上并無貝利亞的簽名。

二戰時,斯大林為何秘密處死1.5萬波蘭精英?52年後蘇聯才肯解密

依照聯共(布)中央的決定,内務部隊于1940年4~5月間在各集中營同時行動,将波蘭軍官分批用卡車拉到密林深處,集體槍決後埋入事先挖好的大坑。

當地居民在那段時間裡曾整夜整夜地聽到車隊行進的隆隆聲,看到車燈的晃動,聽到林中傳來隐隐約約的槍聲。

根據1959年3月3日謝列平的報告,被殺害的波蘭俘虜總共21857人,其中卡廷森林4421人,斯塔羅别爾斯克3820人,奧斯塔什科夫6311人,其他監獄7305人。在當時俘虜的25400多波蘭軍民中,僅3564人幸免,其中軍官448人。

1997年,俄羅斯國際民主基金會發行了叢書《俄羅斯·20世紀·文獻》,其中第二本就是《卡廷:不宣而戰的戰争中的俘虜》。

卡廷事件至此可以畫上句号了,但它留給國際社會的思考是沉重深遠的。但願兩萬多人的鮮血和生命能夠警醒人們:這樣的事絕不應該再發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