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作者:安徽網

世界讀書日,聊聊久經考驗的莎士比亞戲劇改編的電影,雖然一度有人說莎翁戲劇相當市井,但你不得不承認,它們被大量跨越時空跨越種族重新演繹。一般公認的莎翁四大悲劇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加上永不過時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改編作品數量最多的。這首先說明莎翁戲劇裡有某些通用的人性,當然我個人也同意,這和英國先行一步的工業文明帶來的傳播力有關。有傳說,莎翁戲劇是英國演員進階的一道門檻和試金石,但實際上黑澤明兩次改編莎翁經典,也一定程度上夯實了他的世界性聲譽,不得不說,雖然“馮小剛版《哈姆雷特》”——《夜宴》衆說紛纭,但斯皮爾伯格不也在翻拍《西區故事》,那也是街頭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啊。連古老的徽劇也在緻敬莎翁,改編自《麥克白》的《驚魂記》,也被認可為傳承與發展的代表。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黑澤明:落實得最好的交相輝映

黑澤明有《七武士》和《羅生門》,黑澤明有禦用班底三船敏郎、志村喬和山田五十鈴,黑澤明的原創性之外,也有化用經典的功力。1957年,黑澤明從莎翁那裡借來《麥克白》,并且打造出了一座充滿隐喻色彩的《蜘蛛巢城》。黑澤明兩次改編緻敬莎翁,都是把故事背景設定在日本的“戰國時代”,《蜘蛛巢城》将人心欲望外化成迷霧森林和羅織蛛網,雖然我個人一直認為,麥克白的媳婦才是《麥克白》的最大主角,而且三船敏郎浮誇的表演方式有點“太那個年代”,但這依然是莎翁戲劇最好的改編之一。

被視為一代天才的奧遜•威爾斯也在1948年拍過一版《麥克白》,實際上有錢沒錢的時候,他也把《奧賽羅》搬上了銀幕,當然經典戲劇肯定給了他營養,在他那部被電影史大書特書的《公民凱恩》裡,也依舊能看到舞台表演的時代造就的“硬”痕迹。1971年,羅曼•波蘭斯基也執導了一版《麥克白》,好像老派導演也把演繹莎翁當作一場考核。最近的一版麥克白的故事,則是科恩兄弟執導、今年提名了奧斯卡影帝的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麥克白的悲劇》,非常傳統,簡直是一出話劇,但同時也是電影學院光影構圖的教科書。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回到黑澤明導演。《蜘蛛巢城》之後,1985年,黑澤明又對莎翁一部巨著《李爾王》進行改編,背景依舊是“戰國年代”,名字更遒勁有力:《亂》。黑澤明把李爾王的三個女兒,代換為一文字秀虎的三個兒子。一代枭雄教育三個兒子要像筷子一樣團結才能不被折斷,結果小兒子當場将三支箭在膝上折斷,接下來故事就很《李爾王》了。影片在當年可謂大片,布景和服裝華麗,打打殺殺也燒了不少錢。關鍵是,黑澤明改編的兩部莎翁作品,都抓住了核心,拍出了心魔。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說哈姆雷特就要從另外一位道地英國出生的偉大導演和演員勞倫斯•奧利弗說起,因為1948年他自導自演的《王子複仇記》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的獎項,實際上也得到了最佳導演提名。實際上,偉大的勞倫斯•奧利弗此前和此後還拍過《亨利五世》和《理查三世》,可見英國血統裡确實就躺着莎士比亞。

關于哈姆雷特的影視和舞台版本,不勝枚舉,曾經執導《雷神》的英國名導和演員肯尼思•布拉納同樣是莎翁死忠粉,1996年他執導的《哈姆雷特》也被公認為經典版本。實際上他在舞台和電影裡,都或執導或主演過莎翁經典,譬如《亨利五世》、《無事生非》等等。但是實話實說,哈姆雷特的故事我就看過勞倫斯•奧利弗的版本,老派導演更多是在演習電影鏡頭語言的可能性,表演上和改動上相對比較少,而肯尼思•布拉納版本的《哈姆雷特》之是以沒能讓我堅持下來,是因為它長達四個小時,這麼長的電影我隻看過《美國往事》和《泰坦尼克号》,因為确實好看,而且确實不知道故事結局。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1969年安東尼•霍普金斯在《哈姆雷特》中飾演的是克勞狄斯,出生于英國南威爾士的演技派,在上文中提到的肯尼思•布拉納,也演了自己導演版本《哈姆雷特》中的克勞狄斯一角,而肯尼思•布拉納執導的《雷神》中,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是奧丁大神。此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梅爾•吉布森是美籍愛爾蘭後裔的原因,他在1990年也演過一次改編較大但口碑平平的《哈姆雷特》,英國演員可能還是有莎翁情結。信不信由你,2015年,彼時已經聲明在外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演了一版口碑超強的《哈姆雷特》。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剩下的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呢,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沒有國界,我還真沒看到丹麥出品的經典《哈姆雷特》版本,倒是1964前蘇聯名導柯靜采夫也拍過一版《哈姆雷特》,我肯定沒看過,但我注意到,在這部電影的編劇欄裡,赫然寫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斯捷爾納克的名字。再有的噱頭就是《獅子王》的莎翁底色,很明顯刀疤叔叔就是克勞狄斯,它能成為動畫電影領悟尤其是二維動畫最後的高光時刻,莎翁功不可沒。最後就是馮小剛導演的《夜宴》了,應該怎麼評價呢,初心不壞甚至野心勃勃,肯定沒豆瓣影迷說得那麼差,但總體上說确實也是一次可有可無的改編,莎翁不太需要的緻敬,我覺得周迅演得還行。

世界讀書日,聊聊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羅密歐

為了讓總結不那麼枯燥,可以先從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開始聊,在小李子顔值巅峰時期,乃至後來發福,巴茲•魯赫曼都沒有放棄他,但1996年青春無敵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2013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确實都不能算迪卡普裡奧兩個時期的代表作,想必同樣主演了這位導演兩部電影(《紅磨坊》和《澳洲亂世情》)的妮可•基德曼頗有同感。基本上,中國粉絲都是被《泰坦尼克号》洗禮過之後,才餓補小李子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鐵面人》,很膚淺的快樂,但又很有道理,确實顔值很高。

羅伯特•懷斯可不是隻有一部《音樂之聲》,根據《羅密歐與朱麗葉》帶來的靈感,還有1961年火箭幫和鲨魚幫的《西區故事》,美國紐約曼哈頓貧民窟的黑幫歌舞片,因為有莎翁的加持,這部看得我尴尬不已坐立不安的電影,還是拿到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和女配角等十項大獎。回頭一看,這時候就覺得,莎翁經典作品,無論放在日本戰國年代還是紐約現代街頭,都可以做到毫無違和感。而斯皮爾伯格作為電影圈老頑童,顯然越老越有激情,硬生生不惜血本翻拍了《西區故事》,别的我不敢說,但我可以肯定,斯皮爾伯格導演這麼會講故事的人,在看老版《西區故事》的歌舞場景和表現方式時,多多少少也會“白發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說起來,雖然莎翁都走了400多年了,但改編莎翁也有公案,那就是上文提到的《獅子王》抄襲日本動畫大師手冢治蟲《森林大帝》的往事。1964年,日本動畫大師手冢治蟲改編了莎翁的《哈姆雷特》,将王子換成了白獅子雷歐,紀念莎翁誕辰400周年;30年後的1994年,迪士尼拍攝了《獅子王》緻敬莎翁誕辰430周年。有興趣的可以翻翻圖檔對比,确實雷同的點有點多。要不說最後還得是莎翁管用呢,都别吵吵了,莎老的玄子玄孫們對後人改編莎翁戲劇都沒說什麼,你們争個什麼勁。(蔣楠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