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關于紀錄片的文章,我為大家講述了春秋時期神秘的中山國的故事,今天接着依據紀錄片《中國考古探秘》第一季的第5集,為大家講述佛教聖物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及其背後的故事。

《中國考古探秘》第一季的第5集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立者,姓喬答摩,名悉達多。“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天尼泊爾南部與印度北方邦交接的地區),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
相傳釋迦牟尼29歲(一說是19歲)時有感于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的種種苦惱,他舍棄了太子的生活,出家修道,想為世人找到解決這些苦惱的辦法。他遍訪先賢明哲學習他們的哲學思想。35歲時,釋迦牟尼在伽耶(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創立了佛教。人們稱他為“佛祖”或“佛陀”。後來佛祖和他的門徒們在恒河流域,一邊傳教,一邊不斷完善豐富佛教思想體系,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
釋迦牟尼佛祖
公元前486年,80歲的釋迦牟尼于拘屍那迦城(今印度聯合邦的迦夏城郊)涅槃。佛祖去世後,弟子們火化了他的肉身,相傳佛祖火化後留下了未燒盡的一塊頭頂骨、兩塊指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和八萬四千顆珠狀的結晶體。
一般佛教高僧大德去世後遺留下的肉身或者火化後未燒盡的骨骼、骨灰、産生的結晶體都被稱為“舍利”或“舍利子”。沒有腐爛的肉身被稱為“全身舍利”,一般會被塑入佛像中,稱為“肉身菩薩”。大陸著名的六祖慧能法師、釋地藏菩薩、永慈法師等,他們的遺體就按照他們的生前遺願做成了肉身菩薩。佛教《金梵明經》中就記載:“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薰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可見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都是極其珍貴的聖物。
六祖惠能法師肉身坐像
在釋迦牟尼佛去世後的250年後,古印度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國王,他就是阿育王。阿育王生活的年代在大陸的戰國末期。他早年好戰嗜殺,統一了南亞次大陸北部地區,建立了強大的孔雀王朝。晚年的阿育王笃信佛教,為佛教在印度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八萬四千座供奉釋迦牟尼的佛舍利塔。在古印度,一般僧人死後都要火化,火化後的骨灰、舍利子等遺留物一般埋在地下,高出地面部分的建築物就叫塔,相當于中國人的墳堆。收藏舍利的容器,可以埋在地下,也可以供奉在塔室内。我們中國的佛塔就是按照佛教的習俗結合中國本土建築風格發展出來的。
法門寺新修的佛塔
為了将佛教傳播到世界各地,阿育王派出大量佛教高僧分别攜帶部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到四周各國傳法。攜帶到我們中國的佛舍利有19份,包括今天所講的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這些釋迦牟尼佛舍利大約是在秦始皇時期傳入大陸的,在東漢時期佛教逐漸在中國擴大影響,在漢桓帝劉志的資助下,在全國設立19座佛舍利寶塔,其中最早設立的就是阿育王寺中的佛舍利塔,東漢阿育王寺也就是現今的法門寺。相傳每隔30年,中原王朝的皇帝會開啟一次阿育王寺的佛塔,迎佛祖舍利于皇宮内供養一段時間,然後将佛祖舍利送回寺内,再次埋藏。
由于曆史上在南北朝時期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反對佛教,佛教一度處于低谷期。到了唐代佛教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法門寺成為大唐帝國的皇家寺院。在200多年間,中間雖然經曆了唐武帝(李炎)的滅佛運動,但仍然有8位皇帝六迎兩送供奉過法門寺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到了晚唐時期,為了祈禱佛祖保佑大唐王朝改變頹勢,唐懿宗(李淮)最後一次将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迎入皇宮供奉。但是很快他就駕崩了,年僅12歲的唐僖宗(李儇xuan)匆忙在公元874年将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送回法門寺地宮封存。沒想到這一封就是1113年。
1981年秋,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的一座佛塔在一場暴風雨中倒塌了半邊。佛塔的倒塌使當地的僧侶信衆非常悲傷。因為他們世代相傳:佛塔下的地宮内埋藏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但是誰也不敢肯定這個傳說究竟是真是假,事情就這樣被擱置下來了。
1986年陝西省政府決定重建法門寺,為了配合法門寺的修建工作,在1987年2月對法門寺佛塔進行了發掘。經過三個多月的發掘,唐代所建的法門寺地宮被清理出來。
法門寺地宮剖面圖
法門寺地宮由:三道石門、甬道、地宮前室、地宮中室、地宮後室等部分組成。
第一道石門打開後,甬道上鋪着厚厚一層銅錢,其中用玳瑁制作的13枚紀念币是中國考古的首次發現。在第二道石門前發現了兩塊刻滿漢字的石碑,碑文中明确記載了從阿育王分送舍利于法門寺供奉,到中國曆朝曆代皇帝,特别是唐代帝王供養佛骨舍利的盛況。從曆朝曆代皇帝對佛骨舍利的重視程度來看,法門寺地宮中收藏的佛祖舍利應該是真的佛骨舍利,而且是确實存在的。碑文還記載了為供奉佛骨舍利而捐獻的物品名稱、數量以及捐獻者的姓名。
法門寺地宮物品碑
在地宮前室的地面上堆積着大量的唐代絲織品,根據碑文的記載裡面有女皇武則天、惠安皇後捐獻的裙子。但是這些絲織品由于年代太久遠了,大部分已經碳化了。慶幸的是有五件簇金繡衣服被完整地保留下來。這些簇金繡衣服上的金線細達0.06~0.1毫米,就算是現代的高科技技術也很難做到這樣細的程度,1000多年前的唐代卻可以完全用手工工藝做到,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正是這些鑲嵌在蠶絲中的金線保護了蠶絲未被氧化,才使我們有幸見識到了大唐絲綢的真容。在地宮前室的盡頭一角,發現了一座漢白玉石塔,這座後來被稱為阿育王塔的漢白玉石塔,高約80厘米,四面繪有精美的彩色浮雕,浮雕顔色豔麗,就好像剛畫好不久。神秘的佛骨舍利,會不會就在這座塔裡呢?
法門寺地宮發現的簇金繡衣服
法門寺地宮阿育王塔
随後對地宮後室清理時發現了121件金銀器、各種珠寶玉器400多件。其中有兩個鎏金銀質香囊構思奇巧,為了防止香囊内的香料灑出,制作者專門在内部設定了和今天航海、航天時采用的陀螺儀一樣原理的平衡裝置。還有一件鎏金銀錫杖是世界上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鎏金銀錫杖
鎏金銀質香囊
鎏金銀質香囊内的平衡裝置
考古挖掘最後清理了地宮中室,地宮中室裡放着一個巨大的漢白玉靈帳,上面雕刻着非常精細的花紋和佛像。在靈帳頂部放着三件用純金螺紋線和絲線織作的袈裟。在靈帳旁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被唐人贊譽為"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秘色瓷器。還發現了一些對于當時來說非常珍貴的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玻璃制品。另外還發現了包括唐僖宗用過的幾套鎏金茶具。地宮中室發現的一切東西都與佛教有關。那麼我們苦苦期待的佛祖指骨舍利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法門寺地宮發現的具有伊斯蘭風格的上釉色玻璃盤
唐代秘色瓷
地宮中的發掘已接近尾聲,隻有前室的阿育王塔、中室的漢白玉靈帳和後室絲綢大包裹沒有打開。從業人員開始打開絲綢包裹,光彩奪目的寶函露了出來。寶函一層套着一層,最外面的是檀香木寶函,接下來是金、銀、玉、珍珠鑲嵌的各種寶函,一共有八層寶函。最裡面是一座閃閃發光的純金四門小塔,打開後,金座子上有個像手指一樣的銀柱子,上面有一截和碑文記載一模一樣的管狀物體。大家激動地跳起來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佛祖指骨舍利?激動過後人們才發現這隻是玉制仿制品。真正的佛祖指骨舍利難道早已不在法門寺地宮了?
放置佛骨舍利“影骨”的寶函
就在人們失望之極的時候,一個年輕人發現地宮後室一塊地面有被動過的痕迹,很快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密龛,密龛中發現了一個鐵函。打開鐵函,裡面是一層鎏金銀函,然後是一層檀香木函,木函裡有一個鑲嵌着寶石的碩大水晶棺椁,最裡面是潔白的小玉棺。玉棺裡赫然就是人們期待已久的釋迦牟尼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這是一枚真正的佛骨舍利。"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形狀與《大唐鹹通啟送岐陽真身文志》和法門寺地宮碑文所記載的完全吻合!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世上唯一的佛祖真身中指骨舍利,終于顯世了!
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
放置佛骨舍利的水晶棺
放置佛骨舍利的玉棺
接下來幾天,人們在阿育王塔和漢白玉靈帳中發現了兩枚玉制仿制品中指骨舍利。
法門寺地宮中發現的,一靈骨,三影骨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法門寺地宮打開期間共發現有4枚舍利。其中三枚為白玉所制,這三枚都屬于"影骨",和"靈骨"放置在一起是為了保護後者。4枚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同樣神聖!正如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所說的那樣“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影三江”!
釋迦牟尼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發現引起了佛教界的轟動,佛指舍利曾經遠赴中國台灣省、泰國、南韓等地區供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瞻仰膜拜。法門寺也是以成為佛教的著名聖地,每年吸引着大量全世界的佛教徒來此瞻仰膜拜佛祖真身指骨舍利!
重修後的法門寺
下期繼續為大家講述其他的“中國考古探秘”的故事。關注我,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