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師最想對家長說的6句話!(請老師轉給家長)

老師最想對家長說的6句話!(請老師轉給家長)

1

沒有家庭配合

教師的努力會大打折扣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沒有家長的支援,也難以成功。

是以說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同樣也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

老師和家長是同一出發點上的隊友,每句話、一顆心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學業有成。

父母的養育滋養了孩子的心靈,老師的教育發展了孩子的學識,有着共同的責任與使命:讓孩子成才。

家長和老師這對隊友,需要信任與配合,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肩并肩,一起走。

老師通常是站在中立和客觀的角度在看待學生,而家長偶爾會帶有親情的因素。

當家長對老師産生不信任,也會導緻孩子不信任老師。

即使才能再出衆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無效的,這無疑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傷害。

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樹,父母的愛和教育就是根基,而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就是枝幹,雙方配合才能開出賞心悅目的花朵。

信任老師應該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家長和老師一條心,這是我們教育好孩子的基礎。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明白,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2

正确對待孩子犯錯

很重要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

每一個錯誤都可以成為生命的轉折點。世事無常,我們無法替孩子安排完美的人生。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懂得從自己的錯誤中找到出口,開創新局面,而不是畏懼哭泣。

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孩子犯錯的錯誤方式,那将是生命中隐伏的悲傷。

如果孩子犯錯後,得不到包容與接納,隻有批評與指責,他們在未來更難以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過錯,更傾向于隐瞞過錯。

這會讓孩子一直處在恐慌中,逐漸變得膽怯而自卑,戰戰兢兢,看父母臉色行事。

同樣,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過度的嬌慣、放縱更是會害了孩子。

不要以年齡、偶然等借口幫孩子逃避錯誤,孩子除了需要正确引導,也需要在錯誤中成長。

縱容孩子的小錯,日積月累,慢慢就會凝積成明天的大錯,甚至也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掙紮坐起的嬰兒,蹒跚學步的孩童,都是在不斷犯錯、經曆過無數次失敗後,才最終學會了奔跑,這是孩子人生中必經的曆程。

3

平時不聞不問

考差了大發雷霆是最大的誤區

學習的主體雖是孩子,但是家長卻是孩子學習路上最好的幫手。

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尤為重要。

在這個時期,請家長千萬不要再說“沒時間,要工作”,再忙也請抽出一點時間來,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進度。

面對他們的壓力,陪他聊聊天,談談心,幫助孩子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

面對他們的拖延,家長更要及時鞭策他,适當地催促一下,讓他有點緊迫感。

家長的有效陪伴,就是對孩子學習最大的支援。

家長也不能隻享受孩子優秀的果實,卻不給予付出。

這種付出不僅僅指的是家長為孩子創造的良好環境,為孩子進行的學業投資,更多的是指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陪伴和鼓勵。

同樣,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

孩子取得高分,高興慶祝時,家長也要避免孩子沾沾自喜;

在孩子偶然失利時,陪他接受成績,一起查缺補漏。

此時的教訓、怒火都隻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讓你和孩子變得越來越遠。

家長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不要讓考試成績成為親子關系的試金石。

隻需要一點鼓勵、一點耐心,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近了,溝通也會變得更加順暢。

4

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

孩子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認知絕大多數來自最親密的人,尤其是家長的評價。

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對話、了解,利用家長“權威”對孩子進行指揮,隻會讓孩子逐漸遠離你。

當父母和孩子在某件事上發生争執時,父母總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甚至會用威脅的手段來強迫孩子改變主意。

“我這都是為你好”“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聽我的錯不了”“我生了你,你就得聽我的”……

這些看似很有道理但又不太講理的說辭是最令孩子反感的。

父母應該徹底抛棄高高在上、闆起面孔說教的父母架子,變居高臨下為與孩子平等相處。

這樣,孩子才能變得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從和父母“對着幹”變為愉快合作。

5

除了學習還有很多素質值得家長們注意

孩子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習中尋找到自己理想,用知識鋪墊自己去往未來的路。

但有些比分數更重要的,家長們不要忘記。

第一,身心健康,處在青春期,特别是到了高中以後的孩子是非常情緒化的,負面情緒也非常多。

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積極朝着好的方向進行引導。

同時也要記得鼓勵孩子參加運動,散步、打球、舞蹈... ...都能讓孩子纾解壓力的同時,還能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第二,正直勤勉,孩子可以成績低,但絕對不能做一個撒謊、作惡的人。

成績不能代表一切,而優秀的品行才是讓孩子受益終生的。

不思進取,将會永遠原地踏步,井底之蛙注定無法了解鴻鹄之志。

培養孩子做一個勤勞的人,讓每一步走得踏實,走得有意義。

第三,獨立的能力,獨立,才是孩子一生最強大的軟實力。

孩子不應該是躲在溫室裡的花朵,他們應該像野外的植物一樣,去經曆與病蟲、風雨的殊死搏鬥。

隻有經曆過嚴寒酷暑的考驗,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隻有父母放手,孩子才會長出獨立的翅膀,漫步雲端。

6

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

是以你也不必苛責自己

可愛的家庭,并不是聚集了一群完美的人,而好的父母,也是有缺點的人。

孩子身上展現出的舒展個性、積極态度,就可以證明不完美,一點都沒耽誤成為好父母。

請你相信自己的獨特之處自有它的價值,你散發出來能量讓家裡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試圖成為一個完美的父母,你應該給孩子塑造的榜樣是:面對人生中的不完美的那種優雅從容坦蕩的風範。

我們追尋的不應該是完美,而應該是完美的愛!

也許你想做完美父母的初衷是為了愛孩子,然而實際上追求完美卻是“無條件的愛”的敵人,會讓你與愛漸行漸遠。

沒有完美的父母,隻有不斷成長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家長學習做父母的過程,不要責怪自己,對于孩子而言,你就是最棒的父母。

— END —

來源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