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鳥兒在涉水漫步,尋找水裡的魚兒。 張春良 攝
中新網秦皇島4月23日電 (肖光明 李洋)“鳥類就是最好的‘環評師’,現在很多鳥類來了,說明這裡的生态環境變好了。”河北盧龍一渠百庫國家濕地公園巡護員李軍介紹着濕地公園建成以來的新變化。
李軍身後的青龍河水面上,白鹭、蒼鹭、赤麻鴨、斑嘴鴨等鳥類有的在水面停留,有的展翅躍起,飛向天空。
圖為鳥類在灘塗間覓食 張春良 攝
隻見,一渠百庫國家濕地公園内清流蜿蜒,群鳥歡騰,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呈現眼前。明媚的陽光照射在深綠色的青龍河上,反射出點點金光,河道兩旁的樹木上,籠罩着一片嫩綠色。
據李軍介紹,為了改善盧龍縣農業灌溉條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盧龍縣以青龍河為水源建成了以引青主幹渠縱貫南北、分幹渠和支渠輻射東西的農業灌溉網絡。但由于當時建設标準低、技術落後,加之缺乏有效管理,很多管道、塘壩變得幹枯、廢棄。
圖為兩隻斑嘴鴨在水中嬉戲。 張春良 攝
為了維護和改善濕地生态系統,保障青龍河及縣域内水生态安全,從1999年開始,盧龍縣開始對青龍河和引青渠系、沿途大小百餘座水庫塘壩進行逐漸更新改造。
2016年,一渠百庫國家濕地公園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複,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以人工管道為依托的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此後,盧龍縣加大對濕地公園的建設、保護力度,讓這一覆寫盧龍全境的水生态保障網絡重新煥發生機。
據河北盧龍一渠百庫國家濕地公園服務中心主任李賓介紹,目前整個濕地公園已形成以青龍河和引青渠為主線,120座水庫和近200座塘壩為節點,覆寫盧龍全境的生态網絡系統。公園面積922.88公頃,其中濕地面積616.1公頃,濕地率66.76%。
“一渠百庫國家濕地公園承接了上遊河北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和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清潔水體,建成後有力保障了青龍河小流域和灤河下遊水生态安全。”李賓說。
圖為鳥群在水中遊戈。 張春良 攝
環境的改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入駐。
46歲的倫辛剛1996年來到引青灌區事務中心工作,目前負責一渠百庫國家濕地公園引青渠段的巡查和管理工作。近年來,外出巡查時經常能看到野鴨、??、白鹭、蒼鹭等鳥類在水面追逐嬉戲。
倫辛剛說,濕地公園建成以後,水越來越清,環境越來越美,每到春夏季節,一片片水庫和塘壩碧波蕩漾、岸邊鳥語花香。“前幾天還發現了小天鵝,越來越多的鳥類在這裡覓食、栖息,好生态請來了鳥兒,我們一定要留住它們”。
圖為小天鵝飛臨濕地公園最南端的水庫。 張春良 攝
當衆多鳥類現身一渠百庫國家濕地公園時,觀鳥愛好者也紛紛前來拍攝。58歲的攝影愛好者高峰用照片定格了數十種鳥類的最美瞬間。
為尊重鳥類的生活習性,身着迷彩服的高峰會主動和鳥兒保持距離,也會為相機套上一層迷彩外衣,在不驚擾鳥類的情況下合理拍攝,“這裡的環境好不好,鳥兒會用翅膀投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