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作者:明若卿兮

國歌往往蘊含着一個國家的民族情感和價值觀,正如大陸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自誕生之日起,就借着慷慨激昂的詞曲表達了大陸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

國歌作為一種精神的寄托,在戰争年代以及如今的和平年代,更是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它蘊含着大陸人民對和平的渴望。

當然,每一個國家的國歌都是不一樣的,同在東亞的島國日本,其國歌則是表達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民族情感。熟悉曆史的朋友可能了解,日本這個國家曾長期處于幕府統治之下,封建化嚴重。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直到明治時代的“明治維新”起,日本開始了邁向現代化國家,19世紀70年代,也就是在這時,日本有了自己的國歌,取名為《君之代》。

正如日本衆多文化、習俗都深受大陸影響,國歌《君之代》的歌詞靈感也是來自于古代中國帝王秦始皇的诏書。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日本與大陸封建王朝的淵源

在曆史上,日本與大陸古代封建王朝的關系并不怎麼友好。從明後期的琉球倭寇,到清末趁火打劫的帝國列強、二戰中令我們恨之入骨的侵略者。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可是,日本領土狹小、自然資源匮乏,為何能一再騷擾,直至發動侵略戰争。除了近代經濟、軍事實力增強之外,還與我們自古以來對日本的輕視有關。

畢竟,誰也想不到,對我們畢恭畢敬了一千多年的小國有一天會動歪心思。當我們探究起日本與大陸在曆史上的淵源時,就會發現大陸在古代與日本的交流中,一直充當着“師傅”的角色。

從秦漢時期起,日本官方就已經與大陸官方有了交流。根據史書《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及日本史書《日本國史略》中的記載,第一位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是秦朝的方士徐福。

他帶領童男童女三千人以及他的子嗣乘船來到日本,定居于此,傳播古中國的文化和技術。據記載,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尋找傳說中的仙山蓬萊,為自己求取長生不老的方法。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然而,徐福帶着三千童男童女以及家人随行,從此之後就再無音訊。當時,人們有的認為他遭遇海難,還有傳言稱他逃到了日本定居。後一種說法在現在看來更加可信,因為有日本的史書記載佐證:“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

根據其他史料我們得知,徐福很可能是在本州島定居,傳播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知識,甚至徐福還自立為王,并派兒子奔赴日本各處、繁衍生息。

在漢朝以及以後的曆朝曆代,中日之間都保持着交流,日本時常向中國朝貢或派遣使者。是以,日本的傳統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都是一個徹底的傳統東方國家。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明治維新“催生”了日本國歌

到了19世紀中葉,英、美等國趁着日本幕府統治腐敗的時機,紛紛脅迫幕府簽訂不平等的通商條約,這無疑進一步激起了武士階級對于幕府的仇視和怨恨。

在這種情況下,1867年幕府将軍德川慶喜被迫将大權歸還給了日本天皇。次年,明治天皇頒布《王政複古大号令》,進一步将幕府勢力剔除出去,日本也由此開始了“明治維新”時代。

然而,開始向西方學習文化、技術的日本,當時卻還沒有“國歌”。1869年,在日本橫濱工作的英國軍樂團教師約翰得知後,告訴身邊的日本軍樂團成員。

國歌在政治外交中十分重要,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和民族精神。于是,樂團指揮請來了精通中月曆史文化的步兵隊長——大山岩,來負責作詞,并由約翰幫助譜曲。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這裡有必要提及一下大山岩,他是後來的日本元帥陸軍大将、日俄戰争中的日軍滿洲軍總司令,同時也是日本帝國陸軍的建立者,可以說他的思想影響了日本軍隊50年的發展。

他在日俄戰争中,曾在大陸遼東地區犯下惡行,而大山岩本人對于日本極為忠誠,雖然他所處的年代中,日本還未強大起來,但是大山岩似乎充滿了希望和期盼,這從他選取的歌詞就能看出來。

大山岩從《蓬萊山》的集子中,選出了一首琵琶歌俳句,至于譜曲則經過了幾次更改,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日本國歌《君之代》。其歌詞翻譯成中文如下:

“皇上禦統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岩,直到巨岩長青苔。”雖然隻有短短28個字,但卻在一百多年間影響了日本幾代人,其歌詞無疑代表了他們的民族情感。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歌詞内容引人思考

就當人們以為日本國歌歌詞平平無奇,沒有什麼值得研究時,大陸的一些學者亦或是其他人士,卻發現在《君之代》的歌詞内容大有來頭。

首先是它的出處——《蓬萊山》,歌詞的創作者大山岩在當時是從一本名叫《蓬萊山》的集子裡,選出了這一段琵琶歌俳句,“蓬萊”一詞就則是源自大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就熱衷于“封禅”,而這一活動的意義一方面是神化君主的權威,另一方面就是君主的确信仰神靈,企圖依靠仙山建立自己與神之間的聯系。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到了秦朝時,秦始皇也是決定的“封禅”愛好者,而且前面說到他為了求仙,派徐福去尋找傳說中的仙山之一“蓬萊”。徐福深知世上沒有“蓬萊”仙山,于是他逃到了日本。

也許是為了寄托情懷,他将富士山稱為“蓬萊”,并且徐福在死後受到了日本民間的神化,而他所帶來的中國文化也影響了日本文化的發展。

是以說,《君之代》歌詞的靈感來源就是大陸的傳統文化。其次,就是《君之代》的歌詞内容,我們把這28個字翻譯過來後,就會明白大意是說“皇帝的統治持續千秋萬載。”

在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一段話的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诏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日本國歌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有意思的是,與秦始皇的話如出一轍

到這裡人們驚訝地發現,《君之代》的歌詞大意與秦始皇诏書的含義完全一緻。日本在創作國歌時,已經開始脫離封建統治、邁向現代化,但卻仍使用着封建含義濃厚的歌詞,還表達着“開疆擴土,千秋萬代”的意思,目的顯而易見。

日本的國歌《君之代》歌詞雖然隻有28個字,但是卻與秦始皇的诏書含義一緻,可以看出這并不是巧合,而是表露出了統治者擴張的野心和意圖。

事實也證明的确如此,明治維新後,日本便發動了侵華戰争、太平洋戰争等,造成了諸多慘烈的曆史。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