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風,同時還有冠心病,中醫能用一方治,有沒有道理?深度解讀

作者:中醫姜醫生聊痛風
痛風,同時還有冠心病,中醫能用一方治,有沒有道理?深度解讀

痛風和冠心病,發病部位雖不同,實質屬于一類病

痛風就不用說了,是因為體内嘌呤代謝紊亂以及尿酸排洩障礙導緻的一種慢性病,主要的臨床特征為病患關節紅腫熱痛,反複發作;病久還會引發痛風石和痛風性腎病,引起關節功能障礙和髒腑功能下降。

那麼冠心病和痛風這兩個看似沒有什麼關系的疾病,怎麼能屬于同一類呢?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或者是冠狀動脈性心髒病,也叫缺血性心髒病,是多個緻病因素導緻的疾病。

盡管冠心病和痛風的發病部位完全不同,但實質上可以把二者歸為同一類疾病,不管病因病機還是治法治則,都有着相同之處——本虛标實,髒腑功能失調,因為情志不暢或長期飲食不節,要不就是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或者長期勞煩困頓,或者房事過勞等,導緻的濕、熱、瘀、痰、虛等導緻。

上面這些病因病機的分析,符合中醫上異病同治的原則。

痛風,同時還有冠心病,中醫能用一方治,有沒有道理?深度解讀

痛風和冠心病,西藥治療的差異

西醫治痛風,和中醫一樣也是分期而治,采取“急時止痛,緩時排酸”的原則——

急性發作時主要是抗炎鎮痛,以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激素等,療效好起效快,但副作用也很顯著,多消化道及肝腎功能都有一定的刺激和影響。有的患者反應劇烈,發作時即使忍着疼痛也不願意服用。

西醫對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是避免各種已知的誘發因素并服用抗心絞痛的藥物,如硝酸酯類和抗血栓藥物,硝酸酯類容易産生耐藥性,抗血栓藥物長期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

而中醫治病遣方用藥的特點,就是從全局觀、辯證、分型、虛實、髒腑等角度整體施治,可以異病同治,達到全面調節髒腑功能,讓肌體回複陰陽平衡,進而實作緩解症狀,标本兼治的目的。

下面分享一則痛風和冠心病異病同治的具體醫案。

痛風,同時還有冠心病,中醫能用一方治,有沒有道理?深度解讀

51歲男痛風11年反複發作,同時含有冠心病,中醫用什麼中藥一起治療?

病例回顧:

51歲老張(化名)11年來膝蓋和腳跖趾關節疼痛,反複發作,因為沒有有效降尿酸,間歇期越來越短,從最初三個月治療一次到最近一年的三天兩頭打針吃藥。發作間隙最多間隔一周。最近三個月反複發作,在幾家醫院就這或住院治療,效果一般,是以想調整為中醫調理。

老張還有6年的冠心病史,平時偶爾會感覺胸悶,氣短。

這次發作又是疼痛難忍,且手指關節處能溢出濃縮的白色液體,跖趾關節、膝關節腫脹,食指和拇指關節變形,觸碰刺痛。

11年來長期用秋水仙堿、阿司匹林、别嘌醇等損及腸胃,見舌質暗苔薄白,脈沉細。

西醫診斷為痛風、冠心病。中醫診斷為肝胃失調、痰濕互結型。

老張因為長期飲食不節,煙酒不離手,特别是喝酒不加控制,酗酒頻繁,且農村體力勞動繁重。

這樣看來老張的病機就比較簡單——長期飲食不節、勞逸不均,導緻的客邪阻絡、血行不暢導緻瘀血内停。

中醫給老張的之法是舒肝和胃健脾謝洩濁活血化瘀之法,方用三甲散合血府逐瘀湯,組方(應平台要求略去克重,感興趣可關注@中醫姜醫生聊痛風後私信)由鼈甲、龜闆、穿山甲、地鼈蟲、川牛膝、桃仁、紅花、當歸、地黃、陳皮、炒枳殼、甘草、生姜等組成,常法服用,連服9天。

老張服藥後疼痛顯著減輕,但停藥後還是反複, 這是久病積弱,非短期内可以完全恢複所能為。

明天的科普,接着解讀老張的痛風和冠心病為什麼可以用三甲散合血府逐瘀湯同時治療的原因,并介紹老張後期的治療方法,可關注後閱讀。

總之,我們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腎結石。

一年多的頭條科普,與粉絲溝通得越多,就逐漸把科普重心放到了代謝病尤其是痛風這個疾病上,是因為感同身受的深刻體會到痛風者的喜怒哀樂。是以姜醫生在2022年有個願望,想招募1000位多年痛風患者和我一起正确降尿酸遠離痛風桎梏,可以一對一解答。想報名的可關注@中醫姜醫生聊痛風後私信回複“報名”留言。#春日生活打卡季##奇妙知識季##哆咖醫生超能團#

本文參考文獻(圖文源于網絡,侵删):2019年第9期《現代養生雜志》袁建等文章《異病同治痛風合冠心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