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作者:泰岱程碩

接續前文《“苗外之苗”之七:寮國苗民,卷入與法國殖民者的合作,帶來禍端》。

從這一章開始就不大好寫了,因為涉及越南戰争與寮國秘密戰争。不管站在什麼立場描述,怎麼評價相關事件,都會引來某些類型的讀者的诟病。這段曆史的解密資料很多,不是沒有資料可寫,而是很多曆史細節不适合放在公共平台談。我隻能用粗線條描述。

說起解密資料,倒不是說這些資料全都是驚世駭俗的事件。所謂解密資料,一般是相關國家根據檔案管理法對外開放若幹年前的内部檔案,真要是涉及當事國重要國家機密的檔案,至今仍然不會開放查閱。研究人員根據解密檔案可以更全面地解析當年國際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背景與相關國家上司的決策過程以及真實的曆史事件走向。如果不用于史學分析,大多數資料是索然無味的。

這一章節就毫無趣味,請耐心閱讀。很湊巧的是,你看到本章節及以後章節揭露的美國發動秘密戰争的手法,可以聯想到美國今天在區域戰争中的做法:及早全方位滲透和布局,不擇手段發動诋毀敵對方的宣傳戰,積極尋找和扶持區域代理人,深度幹預選舉或者颠覆合法民選政府,大量教育訓練雇傭軍沖鋒陷陣替自己火中取粟等。

外遷寮國的苗民的雇傭軍在風雲激蕩的冷戰歲月裡的命運,不過是一片受人撥弄的飄零黃葉而已。

一、 寮國為什麼總是招到殖民主義者蒼蠅?因為蒼蠅的目标都是中國。

法國入侵東南亞的主要目的是以東南亞為跳闆侵略中國南疆。法國殖民者在十九世紀中葉入侵越南和高棉的同時,開始觊觎寮國。

法國先派天主教徒和商人以及僞裝成探險者的特務進入寮國,了解寮國的社會經濟狀況,同時培養寮國人民的親法情感。1888年到1889年,法國将軍巴維率領一個探險隊對寮國進行了範圍最廣的“探險活動”,首次繪制完整的寮國地圖。

十九世紀末,法國占領高棉和越南後,對統治寮國的暹羅提出寮國是越南屬國,要求割讓湄公河東岸,但被暹羅拒絕。法軍于是在1893年春開始對寮國發起猛攻,兵分三路入侵寮國:第一路法軍從高棉進犯,第二路指向克馬臘特,第三路直搗甘蒙。1893年8月,暹羅國王朱拉隆功不得不同意割讓寮國及部分暹羅湄公河東岸領土給法國。自此琅勃拉邦王國的大部分土地被法國占有,其餘部分則延至1904年全部被法國占有。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法國侵占寮國時間表

法國為什麼這樣執着于占有寮國呢?這是因為寮國重要的地理位置。法國一直把湄公河看成是進入中國雲南和開發中國礦産資源的主要通道。

法國對寮國的影響非常深遠。寮國獨立後,把寮國語作為寮國國語,但是在寮國國家的官方檔案及信件中,迄今還繼續使用法文。

1940年5月德國入侵法國,很快占領巴黎,法國于6月22日投降。7月份,以貝當為首,法國成立了維希傀儡政府。這時,正在全面侵華的日本也打起了東南亞的主意。

1940年6月,日本同暹羅的披汶·頌堪政府在暹羅簽訂協定,享有了借道出兵印度支那的特權。之後,日本又逼迫印度支那法國當局,獲得在印度支那地區登陸自由的權利。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二戰時日本《大東亞共榮圈地圖》局部,标注日本想要掠奪的資源

日本觊觎印度支那的目的是想掠奪稻米、橡膠、煤炭以及其他礦産資源,好支撐侵華戰争。此時,暹羅想趁法國衰落之機,重新獲得1893年北攬事件中割讓給法國的湄公河西岸地區,即寮國和高棉的大部分領土,于是與法國産生争執。

1941年1月,日本主動充當法暹紛争“調停者”,敦促法暹兩國和談。時任美國駐暹羅公使格蘭特預測,日本為了南進,會暫時以犧牲寮國和高棉的利益為誘餌,使暹羅幫助日本實作侵略目标,随後暹羅會逐漸因難以自拔而落入日本的圈套,受制于日本。事實也正如此。

7月23日,維希政府正式接受日本提出的有關法屬印度支那問題的要求,日本通過操縱暹羅間接占領了寮國。随後,日本許多“探險隊”開始進入寮國,并在這一地區進行廣泛活動。同時,還有大量日本軍人冒充日本“平民”湧入寮國,事實上完成了日本對寮國的占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理論上結束了對東南亞的占領,但是東南亞國家并未立即取得獨立。

盟軍在對日本的東南亞占領區進行接管過程中,越南、高棉、寮國的民族主義愛國人士紛紛展開獨立運動,并相繼宣布國家獨立。越南的反法西斯民族統一戰線——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在胡志明上司下取得了八月革命勝利,并于9月2日在河内宣布成立獨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

一心想恢影印度支那地區殖民統治的法國,不能容忍其傳統勢力範圍内的獨立國家出現,開始恢複在該地區的殖民統治行動。法國先是以戰勝國身份随英國軍隊進入越南南部地區,在英軍撤離後,法軍繼續駐守該地。之後,法國以滇越鐵路的控制權為交換條件,迫使中國軍隊撤離越南,法軍則以接替中國駐軍的合法名義進駐越南北部地區。

當日本投降時,法國提出,根據早年簽訂的占領協定,寮國仍是法國的殖民地。寮國政治領袖、“寮國獨立之父”佩差拉親王拒絕接受法國的統治。他于1945年9月1日,宣布寮國獨立。

佩差拉親王派人前往他曲、沙灣拿吉、沙拉灣和占巴塞等省遊說,要求各省參加寮國聯邦,并獲得一緻贊同。這一行為使他與琅勃拉邦王宮産生了沖突。因為琅勃拉邦王宮已經答應法國人廢止先前的獨立聲明,重新恢複受保護國地位。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1957年寮國王國發行的100基普紙币,票面人物為國王西薩旺·馮,由法國代印

琅勃拉邦國王電告佩差拉親王,宣布解除其寮國國家副王和首相職務。新國民議會于10月20日投票通過廢黜國王。在寮國新政府上司人勸說下,國王西薩旺·馮被迫與新政府合作,于1946年4月重新登基,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

法國政府不能容忍寮國獨立,遂揮師北進,對寮國發起全面進攻。剛剛組建的寮國防衛力量“自由寮國”(即“寮國伊沙拉”)根本無法抵擋法軍的進攻。1946年4月24日,法軍占領萬象,5月13日占領琅勃拉邦,9月23日占領班會曬。與此同時,法軍開始清除巴沙地區到北禮的寮國伊沙拉據點。

寮國獨立政府(通稱寮國伊沙拉)成員被迫離開寮國流亡到泰國,其中包括佩差拉親王、梭發那·富馬親王、蘇發努馮親王等。其間,蘇發努馮親王召集寮國抵抗運動組織,即後來著名的“巴特寮”,并與越南北方胡志明上司的越盟結盟。

此時泰國已與法國締結“友好”條約,受到法國牽制,不容許寮國伊沙拉在泰國領土上進行軍事部署。是以,在胡志明上司的越盟幫助下,蘇發努馮逃回寮國,并在寮國北部邊陲地區開展巴特寮運動,在争取寮國獨立的同時,也積極配合越盟的反法鬥争。

1946年12月,法國軍隊破壞了與越盟先前達成的協定,轟炸了河内、海防等地,胡志明上司越盟予以還擊,同時宣布全國進入抵抗法國人的戰争狀态,第一次印度支那戰争(1946-1954年)由此全面展開。

随着老、越、柬三國反法鬥争順利開展,法國唯恐陷于失敗下場,于是希望舉行“和平談判”,以便從印度支那脫身。美國有意接替法國繼續控制印度支那,但因其深陷北韓戰争,無力在亞洲開辟另外一個新戰場。于是,這一時期,美國僅通過向法國和南越政府提供軍事、經濟等援助方式防止印度支那落入共産黨手中。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出于遏制亞洲共産主義勢力、特别是新中國力量發展的戰略需要,開始積極介入印支戰争。在杜勒斯指揮下,美國向法國施加壓力,要求将戰争更新,并保證美國會為此增加軍事援助。但在法國提出要求美國直接進行幹預時,艾森豪威爾政權卻不想使美國是以承擔新的戰争義務。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奠邊府戰役投降的法軍

于是美國轉向拉攏英國采取聯合行動,但丘吉爾卻沒有理會美國的呼籲。法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于1953年退守奠邊府谷地。1954年5月,奠邊府戰役以法國慘敗而告終,法軍被迫投降并撤離越南,這标志着法國勢力在印度支那的最後崩潰。

但法國在這一地區留下的殘局卻為美國的介入提供了時機和借口,最終美國深陷印度支那的戰争泥潭。

二、 美國趕走法國殖民勢力,逐漸介入印度支那事務,為直接出兵做了長期準備。

作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很早就已染指東南亞。以寮國為例,美國最早先派傳教士進入。美國傳教士在寮國民間自由傳教,與當地人民信仰不同,發生了許多利益糾紛。

1884年2月9日,美國駐曼谷約翰·霍爾德曼公使向暹羅國王施壓,要求在寮國北部建立專門的美國傳教士駐紮地,美國人可以在此自由行動,不受限制。同年9月,暹羅政府訓示寮國執政親王盡量滿足美國的要求,并同意提供美國建立公使館所需的土地和房屋。但由于法國占領寮國後對殖民地的統治和管理相對嚴格,美國在該地區暫時無所作為。

二戰以後日本在東南亞的占領國紛紛展開國家獨立運動,法國想借機重新恢複其殖民統治,泰國也想趁亂奪回其在該地區的傳統勢力範圍。在法國與泰國争奪寮國的過程中,美國先采取觀望政策,但在法泰兩國引發軍事沖突後,美國意識到可以利用這一局面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美國開始積極從中調和。

法泰兩國均希望争取到美國支援,但美國都沒有給予明确回答。1946年5月1日,美國代理國務卿艾奇遜在給駐泰長官約斯特的“關于如何回複泰國對美要求”的電報中指出,美國會在一定程度上支援泰國,但希望泰國借鑒新加坡模式,與法國簽訂關于解決領土争端的協定,美國會以非正式方式要求法國以同情泰國人民的觀點解決該問題;同時強調,不能讓泰國人認為美國完全贊同并支援他們的要求。

6月3日,法國駐美國大使館緻電美國國務院,稱泰國違背承諾,意圖占領高棉和寮國地區,呼籲美國對此幹預,以保證法國在該地區的殖民利益。但次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給約斯特的電報中指出,美國對待法暹沖突的态度是,不明确支援任何一方,而是尊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

經過長時間博弈,美國最終還是選擇支援法國殖民者。在美國積極翰旋下,法泰兩國于1946年11月17日簽署《解決條約》和《議定書》,規定:“該協定所主要涉及的印度支那領土将移交給法國當局,……泰國武裝部隊将撤出這些領土。”包括寮國在内的許多地區重新被法國殖民者占領。

但在印度支那為反對法國殖民統治而進行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戰争中,美國又認為老、越、柬作為獨立國家存在更有利于美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和控制,最符合美國利益,于是美國的态度逐漸發生變化。

1948年9月2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關于印度支那的政策聲明:“法國從1947年起在印度支那地區投入了大量軍隊,但卻沒取得相應效果,……日本投降後法國對越南政策總體上是失敗的,隻是在與高棉和寮國關系正常化方面有所進展。”

1950年1月,美國歐洲事務助理國務卿鉑金斯表示,“美國承認這三個合法政府是必要的,與美國外交政策相一緻:對非共産黨上司下的東南亞的殖民地人民是一種激勵;在中國周邊建立了穩定的非共産黨政府;是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的友好國家的一種支援;對共産黨假借本土民族主義進而最終要控制亞洲的政策表示反對。”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美國前國務卿艾奇遜

3月9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給總統的備忘錄中提到:“印度支那地區的政權面臨胡志明上司的共産主義反政府力量的嚴重威脅,是以要立即對這一地區進行軍事援助。”同時給予相應的經濟支援。

在這場戰争中,美國選擇說服法國同意印支三國在法聯邦内取得自治的外交政策,并始終沒有停止對寮國等印度支那地區的政治影響、經濟支援和軍事援助。美國當時的政策是既要遏制當地的共産主義勢力,又不能使美國陷入其中。

但随着美蘇在全球争霸發生沖突和冷戰格局形成,美國明确了對蘇遏制政策。美國認識到東南亞地區是其出口貨物潛在的重要市場。是以,美國認為這一地區對于菲律賓進而對于美國國家安全關系重大,美國希望看到一個有秩序的、非革命的、向西方利益開放的東南亞。

起初,美國主要忙于占領和改造日本,同時支援蔣介石在中國建立親美政權,無暇顧及東南亞。然而,随着新中國建立,中國全力參與抗美援朝作戰并取得勝利,美國認識到亞洲共産黨力量的強大,擔心未來的東南亞小國成為蘇聯和中國的紅色陣營國家,美國将要“經受政治上的大潰敗,全世界的其他地區都将産生反響,特别是在中東和在那時暴露無遺的澳洲。”

美國方面認為,“不管采取何種方式,蘇聯和它的中共盟國強加給東南亞的政治制度,将是對整個自由世界的嚴重威脅。美國認為,不應該被動的接受這種可能性,而應該采取聯合行動來加以抵制。雖然這種做法可能會帶有嚴重的危險性,但如果我們今天不敢堅決果斷的采取行動,則今後幾年内我們所面臨的危險會比目前的這些危險大得多。”基于以上認識,美國意欲直接控制東南亞地區。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1954年日内瓦會議最後一次全體會議

1954年7月21日,由中、蘇、美、英、法、北越、南越、寮國和高棉等國共同簽訂《日内瓦協定》,規定各國要尊重老、越、柬三國的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幹涉其内政;停戰後,要在上述三國分别“建立由交戰雙方組成的聯合委員會和由中立國組成的國際監察委員會,負責執行和監督停戰協定各項條款的實施。”于是,老、越、柬三國的國際監察委員會(ICC)最終建立起來,但在美國的影響和幹預下,該委員會并未發揮出其應有的職能和作用。因為美國認為國際監察委員會各成員國關系互相制衡,美國很難進行操縱。美國往往繞過國際監察委員會在印度支那采取行動,最終日内瓦協定遭到完全破壞,國際監察委員會也被迫中止工作。

美國采取各種手段阻止共産黨政權在老、越、柬三國取得勝利。美國決策者認為,既然法國力量已經退出了這一地區,就必須有人取而代之繼續對其進行援助。于是,“美國确定了日内瓦停火協定後的印度支那政策,即,竭力保證寮國、高棉和越南的領土完整和獨立,使他們形成一道阻止共産黨進一步入侵東南亞的堅固屏障。”為此,美國對印度支那地區采取了一系列經濟和軍事援助措施,同時打算把法國勢力完全排除出去。

1954年8月12日,美國聯合作戰隊在給政府的建議中明确表示,他們一緻贊同遏制政策,并希望取代法國。8月17日,美國總統準許不通過法國直接向印支國家提供一切援助的要求。這樣,美國便繞過法國開始對印度支那地區施加影響。

8月末,法國國民議會否定了歐洲防禦共同體計劃,這一事件使美國更加厭惡法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加快了排擠法國的步伐。9月底,美國對通路華盛頓的法國代表團表示,美國計劃在沒有法國作用的情況下裝備并訓練越南軍隊,還要求法國在1956年3月以前撤退全部軍隊。

随着法國勢力退出印度支那,美國對印度支那的幹預從幕後走到前台,先是有限幹預,然後是深度介入,最後是直接派兵參戰,這樣越南戰争和寮國秘密戰争就爆發了。

三、美國積極幹涉寮國内政,造成上世紀60年代寮國政權動蕩不已。

根據《日内瓦停戰協定》規定,寮國在1955年舉行全國大選,選出掌握國家權力的首相和黨派。美國害怕巴特寮在選舉中獲勝,怕寮國共産黨最終掌握政權,通過種種手段和措施不斷幹預寮國選舉。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美國冷戰外交家、中情局之父杜勒斯

1955年1月中下旬期間,美國駐寮國公使約斯特一連向美國國務院發了7封電報,分析寮國有些人希望依據《日内瓦協定》和平解決寮國王國政府與共産黨力量間的沖突沖突,如薩納尼空;還有些人與美國的想法十分一緻,即寮國國内政治不必受《日内瓦協定》限制,不能讓巴特寮參與中央政府,如卡代。同時,令美國擔憂的還有巴特寮的軍事力量,必須讓送個隊伍并入寮國王國軍隊。美國政府應該更進一步插手寮國事務,給寮國王國政府提供支援。約斯特對寮國局勢的觀點,反映了當時美國多數上層決策者的想法,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非常贊同,為日後美國進一步插手寮國埋下伏筆。

艾森豪威爾總統對杜勒斯有關寮國的看法十分贊同,在給寮國提供美國支援的同時,還積極向英法等國求助,希望借助英法特别是英國力量,對寮國受共産黨影響的區域提供支援并實施援助。3月29日艾森豪威爾總統給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信中指出,寮國政府官員唯恐越南和中國的共産黨勢力進一步滲入寮國,占據寮國更多領土,在此情況下,應該試用《馬尼拉條約》,共同對寮國提供幫助,否則,共産黨力量将會越來越強大,最終,會像失去北越一樣丢掉寮國的全部領土。

美國開始對寮國進行軍事滲透。為評估寮國的軍事裝置需求,美國于1955年底成立項目評估辦公室(PEO)專口負責對寮國的援助項目,他們強調了美國軍事人員參與的必要性。可是,如果直接向寮國派駐軍事人員,就公然違背了《日内瓦協定》,美國會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是以,必須選擇有軍事背景的非軍事人員駐紮寮國。是以,早年派往寮國的辦公人員都是榮民,他們的穿着打扮都和平民一樣,但受PEO的直接上司。盡管做了掩護,PEO實際上就是軍事援助顧問團(MAAG),它接管了原來法國對寮國軍隊的訓練任務,是标準的軍事化組織。美國通過對寮國提供軍事援助來實作其插手寮國國内事務的目的。

同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送出的檔案中,都提到以美國新聞總署計劃為代表的美國對印度支那的文化和心理戰略。美國通過各種媒體诋毀共産黨,宣傳共産黨違反《日内瓦停戰協定》,向人們展現在共産黨統治下的北越人民的慘烈生活,歌頌南越政府安置難民的功德,突出強調美國在道德和物資方面給予的援助……寮國、越南、高棉三國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來激發更強烈的運動。寮國軍隊利用美國的建議和援助建立了流動軍事資訊小組,攜帶美國新聞總署的物資到達它們所不能到達的地方。寮國政府和美國新聞總署共同制作新聞片和紀錄片向寮國人民進行宣傳,促進寮國人民對寮國王國政府的支援,以遏制寮國共産黨的發展。

為幹預1955年12月的寮國全民大選,確定大選中非共産黨勢力獲勝,到10月底,美國完成2000人武裝力量集結,同時将寮國政府所需裝置運往指定地點。美國調派了泰國的兩架直升機協助作業,所用飛行員及相應的維護工作則由美國負責。美國協調寮國和泰國政府,促成他們軍事合作,組成泰老聯軍,在泰國對寮國軍隊的技術人員進行小規模教育訓練。

美國通過種種努力,直接幹預并影響了寮國大選。美國首先迫使寮國共産黨放棄參與選舉,然後選出一個親美首相卡代。但1956年初卡代無法獨立組成内閣,隻好辭職。最終,梭發那·富馬親王在西薩旺王子支援下,于3月21日組建新政府,梭發那任總理,卡代任副總理。

但梭發那并不積極反共,甚至想會晤中國國家主席,試圖說服他哥哥寮國自由運動領袖、流亡政府上司人佩差拉親王回國,并加入寮國新政府,利用他對巴特寮的影響力,号召該武裝結束與政府對抗,政府允許巴特寮在現有勢力範圍即桑怒和豐沙裡兩省活動。

1956年8月初,梭發那與蘇發努馮上司的巴特寮代表團達成一緻,包括在争議地區停火、實施中立外交政策、巴特寮的政治權利等問題,即“萬象協定”。梭發那的動作引起美國政府的極大恐慌,杜勒斯于8月7日就此事緻電寮國大使館,表達了其對寮國政府的極度失望,擔心寮國政府超出美國掌控。

為取得中國政府支援,梭發那總理準備對北京和河内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通路。在沖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後,梭發那仍于8月20日至26日對北京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外事通路。中國明确表示,會對寮國提供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雙方于8月25日發表聯合聲明,稱寮國不接受“東南亞條約組織”所謂的保護,因為其對寮國的保護條款是在寮國國家沒有參與的情況下制定的。美國阻止老中會晤的計劃沒有得逞。

1956年4月6日美國駐寮國大使約斯特發給美國國務院的關于對寮國未來五年發展前景的分析檔案中,提出未來美國對寮國的政策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方式,或者保護或者颠覆寮國的君主政體。約斯特認為,法國力量已經逐漸撤出,寮國勢必要繼續依靠美國。

1956年2月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亞瑟·雷德福德給國防部長威爾遜的備忘錄中,建議增加1956财政年度對寮國的軍事援助撥款,将寮國軍事基地的人數從23650人增加到25000人。這其中,包括3年内組建一支721人的空軍部隊。4月18日,負責特殊行動的國防部長助理厄斯金在給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格雷的絕密信件中急切催促,美國對于寮國的武器裝備援助應盡快到位,這是美國中情局(CIA)在寮國實施行動的必要保障,不能再有耽擱,這一任務應由美國國際合作總署(ICA)負責落實。同時列出需要國防部提供的小型武器清單:30口徑的卡賓槍3500支、子彈350萬發;45口徑的沖鋒槍1500支、子彈150萬發。為防止國際監察委員會(ICC)發現,這批小型槍支彈藥于5月30日秘密運抵寮國。

1956年11月22日,美國副國務卿胡佛緻電寮國大使館,向寮國告知美國國務院決議:如果梭發那一意孤行,一定要讓巴特寮成員進入内閣,美國将停止對寮國的支援和援助。為了向美國示好,争取持續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經費,1958年1月13日至15日,寮國首相梭發那一行多人來到華盛頓對美國進行友好通路。其間,梭發那在會見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唐納德和助理國防部長曼斯菲爾德時提出了目前寮國希望美國援助的軍事項目,但是美國沒有滿足。

據統計,1955年美國共向寮國提供約400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其中,1000萬美元用于生活援助,3000萬美元用于軍事設施建設。為防禦巴特寮,美國幫助寮國政府建立寮國王國自衛隊和警察部隊,并承擔了新增的3000名警察的預算費用。

為幫助寮國反共力量争取選票,美國政府派出“美國海外代表團(USOM)”和“美國資訊服務部(USIS)”成員幫助宣傳,制定了“電影放映隊”和“流動宣傳小組”等各項計劃等。為避免公開違反日内瓦條約的有關規定,美國還積極動員其在亞洲的“親密夥伴”泰國,利用泰國的和設施訓練寮國軍隊、利用泰國軍隊鎮壓寮國突發事件,讓泰國官員對寮國官員進行指導等。

從1956年6月起,梭發那與卡代之間因修訂寮國憲法等問題出現分歧,到11月時,寮國國王公開指責梭發。美國趁機不斷給梭發那施加壓力。在美國幹預下,梭發那政府在1957年5月29日的寮國國民大會選舉中敗北,被迫于次日辭職。

在經曆72天内閣危機後,梭發那•富馬獲得8月9日選舉勝利重新組閣.11月份梭發那政府與巴特寮簽訂政治協定,将桑怒和豐沙裡兩省的管理權移交給寮國王國政府後,建立了包含蘇發努馮等巴特寮成員在内的寮國政府機構,并共建軍隊。這一結果超出美國的預想,美國不得不更加關注寮國的國内形勢。

寮國大使帕森斯向國務院詳細分析了寮國國内的力量對比,認為能夠與巴特寮相對抗的六種力量——皇家警察、特警、政治及社會活動服務部、寮國國家軍隊、市民行動隊、情報服務局己經訓練并積累了一些經驗。美國必須反對支援聯合的黨派,美國要反對梭發那,轉而支援對抗巴特寮的卡代和培•薩那尼空。

但1958年5月寮國補選,巴特寮及其他左翼代表獲得了21個補充席位中的13個,加上之前在國民議會中占有8個席位,左翼代表占有寮國整個國民議會59個席位中的21個,控制約三分之一席位。

艾森豪威爾總統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對此評價,“寮國的這次補選取得了糟糕的結果”,“雖然我們己經竭盡全力去協調保守勢力,但共産覺仍取得了勝利……”,“我們要為1959年即将進行的普選而擔憂了。”“如果每一個國家都像寮國一樣通過合法的人民選舉而實作共産主義,那将是十分嚴重的問題。”

美國間接幹涉寮國比較失敗,于是準備進行更激進的幹涉形式。

在美國的建議和幫助下,包括寮國右翼軍官在内的反共青年團體組織成立“保衛國家利益委員會(CDNI)”,糾集全國反共勢力強迫國民議會于7月推翻了梭發那聯合政府,把愛國陣線黨排擠出寮國政府,另外組建培•薩納尼空政府。

1959年2月14日,薩納尼空政府發表聲明,公然宣布寮國不再受日内瓦協定限制。之後,調動幾十個營的武裝,包圍已經成為國家軍隊一部分的巴特寮戰鬥部隊,下令解除其武裝,軟禁蘇發努馮親王和愛國戰線黨的上司幹部,迫害廣大愛國人士。寮國人民再次投入武裝自衛,在各地區展開了遊擊戰争。

1959年3月5日,美國國務院電告寮國使館,要及時向薩納尼空表示美國的支援,并處理好相關問題。

寮國“保衛國家利益委員會”上司人之一、右翼分子富米•諾薩萬則趁國内大亂帶領士兵占領寮國政府,逼迫薩納尼空下台。

1960年5月,美國下定決心扶植富米集團,但強調,這種支援是不能公開的,以免被指責幹涉寮國内政,并要求寮國使館不能留下美國對富米作出承諾和保證的任何證據。

1960年8月9日淩晨,寮國第二傘兵營營長貢勒上尉趁富米上司集團離開萬象之際,發動政變,随即占領政府,并主張“寮國應該嚴格遵守完全中立的政策,……特别是保持和共産黨人的關系,免使寮國成為兩個陣營輸入戰争物資支援寮國人打寮國人的戰場”。貢勒邀請梭發那組建了寮國新政府。

富米集團,在美國的支援下也成立了南方反政變組織,加上北方的巴特寮勢力,寮國已經處于分裂割據的内亂之中。

四、 寮國政局動蕩中的苗族,王寶開始擁有自己的苗族武裝。

二戰中,寮國境内的苗族也是有分化的,有些人與法國人合作,有些人與日本人合作。

“苗外之苗”之八:冷戰後,美國積極幹涉寮國政局,王寶嶄露頭角

巴特寮鬥争的主要地區

但是二戰以後,苗族人民主要站在反抗法國殖民者的立場上。因為巴特寮(寮國愛國陣線)上司鬥争的地區主要在桑怒省、豐沙裡省和川圹省,這些地區是重要的苗族聚居區。許多受殖民主義者壓迫的苗族同胞被發動起來,參加了巴特寮的運動。為巴特寮奪取國家政權做出了重要貢獻。

可以說,在寮國動蕩局勢之下,各方勢力此消彼長,政權不斷更疊。而苗族人民的命運也随着時局動蕩不斷飄零。

20世紀50年代初,有4個苗寨的苗族人為躲避戰争遷移來到琅勃拉邦北面,他們把新定居地方叫做“穆斯普來斯”。他們在這裡除種植糧食作物外,還種植鴉片及飼養牲畜。

就在苗族移居穆斯普來斯的時候,法國在穆斯普來斯建立了一支以少數民族為主的混合部隊。這支部隊在一位上校統率下,由10名法國軍官指揮,并在這裡修了一個簡易機場,直升機在這裡可以頻繁起降,從琅勃拉邦到這裡隻需幾分鐘的時間。法國在寮國培養的将軍叫王寶,後來這裡的工作由王寶将軍接替,而這裡的飛行員則由美國提供。

談到苗族人遷徙到美國的曆史,一般資料都會講到王寶這個人。比較老舊的資料多談他帶領一些苗人遷移到美國,但是後面的曆史語焉不詳。講述一個人要蓋棺論定。怎麼說呢?王寶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和美國中央情報局親密合作的,是以他後期的曆史很不友善多講。我隻能說,這個人在二戰抗日鬥争期間對寮國有過貢獻,但他後來堅決走到了寮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反面,并成為美國為分裂中國而樹立的一個标杆,危及到中國國家安全,其行徑就不值得稱道了。

我認為寫過多王寶的事是不大合适的,我也随大流寫到王寶等苗民移民到美國為止。一定要記住,外遷苗民是外國人,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國内人民看待,和他們交往時也不能背離國家的相關涉外法律規定進行出格的交往,否則受傷害的永遠是我們自己。

王寶,1929年12月8日生于寮國東北部川圹省的一個苗族農民家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到印度支那,他加入法屬印度支那軍隊,抵抗日本侵略。在對日本進行遊擊戰時,王寶是一名士官,作戰勇敢,并具有指揮才幹。

二戰後,法國殖民者卷土重來。王寶曾上司過兩次打擊滲透寮國北部的北越軍隊的作戰行動。王寶的出色表現得到一名法國指揮官認可,便保送他參加正規的軍官訓練,他被送到永珍軍事學院學習。這名法國指揮官還在回國前把許多武器彈藥送給王寶。王寶的苗族遊擊隊從此逐漸擴大了自己的規模和力量。

王寶從永珍軍事學院畢業後,他以少尉軍銜參加了奠邊府戰役,在這次戰鬥中,他率領300個苗族士兵救出76個軍人。法軍失敗撤出印度支那後,王寶進入新獨立的寮國王國軍隊,1960年12月他晉升為中校,1964年以少将軍銜成為寮國國家軍隊中唯一的少數民族苗族身份的将軍,他在寮國北部繼續保有一支擁有15000名苗族的特種部隊,宣布效忠于寮國王國。

王寶以不怕死、好色和精明的商人頭腦而著稱,他娶了6個老婆,并從事鴉片買賣。

2011年1月6日王寶在美國因病過世。

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