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倫敦爆發特大瘟疫,王公貴族和大臣們率先撤離,近10萬群眾喪生

作者:霞客雲遊記

1665年的7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在英國首都倫敦出現,并逐漸遞增,最終導緻大規模爆發;這場被稱為“黑死病”的瘟疫籠罩在倫敦上空,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最終導緻近10萬群眾喪生。

當時的國王查理二世非常驚恐,在幕僚及醫師的建議下,帶着家人和大臣們逃往60英裡(約90公裡)之外的牛津。

倫敦爆發特大瘟疫,王公貴族和大臣們率先撤離,近10萬群眾喪生

在倫敦古城中的富人們看到國王都跑了,感到苗頭不對,也拖家帶口,競相外逃,一時間街頭擠滿了四處逃生的人。

當富人們都逃走後,以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倫敦城,一下變得冷冷清清,門可羅雀,成了一座死城,此時城内隻剩下生活毫無着落、無處可逃的窮人。

在倫敦街頭,經常會有病人突然倒在地上死去。居家不外出的人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有的病人死後,直到散發出屍臭才被人們發現。

由于這種病傳染力實在太強了,加上醫療資源極度缺乏,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從最初的每天100多人發展到300多人,甚至最後到了1000多人。

市政部門的運屍勞工頂住壓力,晝夜不停的将源源不斷的屍體拉到城外草草掩埋,街道上隻有啃齧屍體的流浪貓狗,可謂是人間煉獄。

在國王查理二世棄子民于不顧,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阻止瘟疫的擴散時,當地一些有良知的官員、醫生、牧師自發組織起來,留下來帶領群眾一起抗擊疫情。

倫敦爆發特大瘟疫,王公貴族和大臣們率先撤離,近10萬群眾喪生

為了控制住這波疫情,挽救大衆的生命,防疫人員将患病者關在自己的住所裡,并将門窗釘緊,不允許任何人出入。

除了每天給這些患者送吃送喝外,嚴禁任何人和他們接觸,将他們隔離開來,以防止瘟疫交叉感染。

在沒有藥可醫治的情況下,人們要想活命,就隻能聽天由命,就這樣還不到1個月,僅倫敦市區就死了10000多人。

直到當年年底,這場特大瘟疫才慢慢消失;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倫敦喪生于這場大瘟疫的人多達10萬餘人,差不多占當時倫敦人口的1/5。

在這場疫情中,當局為了貨物出口賺取利潤,除了對外隐瞞疫情外,繼續開展對外貿易,導緻疫情一度波及到了歐洲其它國家。

究及倫敦這次疫情的原因,主要是當時英國推行的圈地運動所引起,這場運動使很多人喪失土地和家園,隻得進入大城市倫敦謀取生路,這些窮人越聚越多,最終形成了一片破爛不堪的貧民區。

由于貧民區的簡陋房屋過于密集,人口過多,各類生活垃圾無人清理,又髒又臭,環布在周圍,堆積在街面上的垃圾和糞便更是令人作嘔;在衛生條件極差的狀況下,為黑死病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倫敦爆發特大瘟疫,王公貴族和大臣們率先撤離,近10萬群眾喪生

直到200多年後的1894年,黑死病的緻命病原體鼠疫杆菌才被人們所發現,進而揭開了這種瘟疫的傳播鍊。

這波疫情的發生,先是老鼠在極其糟糕的衛生條件下感染了鼠疫,然後蚤類在吸食了感染鼠疫的齧齒動物如老鼠等的血液後,再去叮咬人,最後導緻黑死病滋生并在人與人之間傳染。

由于受限于當時的醫療水準和條件,對于黑死病的防治,人們别無他法,唯有對疫情區和患病者進行隔離,靠防止交叉感染和患者自身抵抗力來對抗瘟疫。

而這種隔離的辦法,哪怕是放到醫療水準高度發達的現代、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現代,也被經常使用。

是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了解封閉及隔離措施,更要積極去配合防疫工作,萬衆一心,争取早日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