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聞一多之子聞立鵬:用畫筆傳承父親的“紅燭”精神

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4月23日訊(駐京記者柯立)91歲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聞立鵬是聞一多先生第三個兒子,1931年生于湖北浠水。4月22日,在“紅燭頌:聞一多、聞立鵬藝術作品展”展覽現場,老人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父親的人格力量一輩子都深深地影響着我,他于我是一種永恒的精神指引,我也一直試圖用畫筆傳承父親對美、對崇高、對英雄主義的追求。”

青海鄉村采風創作《紅燭頌》

聞一多之子聞立鵬:用畫筆傳承父親的“紅燭”精神

聞立鵬在自己創作的油畫《紅燭頌》巨幅噴繪前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記者柯立 攝

展覽現場,一幅由聞立鵬1979年繪制的《聞一多像》最為醒目:聞一多和他身旁燃燒的紅燭并置,燭光染紅了大地,映襯出聞一多堅如磐石的身影。

聞立鵬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從我拿起畫筆的第一天起,心裡就想着一定要畫我父親。經過十幾年的繪畫學習,慢慢地能夠有點本事的時候,我就開始醞釀構思,其實腦子想了各式各樣的父親,但是怎麼畫才能把聞一多這個人真正表現出來,挺費腦子。我畫了很多草圖,這樣畫、那樣畫,都覺得好像還不能夠跟我對父親的感情連起來。”

1978年,聞立鵬到青海采風。“那個年代當地比較落後,經常停電。我住在同學家裡的時候,晚上停電了,點蠟燭照明,就是農村上供用的那種紅色蠟燭,立在巨大的案闆上,頓時給了我啟發。我把這個意象和父親在雲南石林中的一張照片結合起來,創作了《紅燭頌》。”

聞立鵬覺得,父親正如這紅燭燃燒自己、創造光明,他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一直激勵着後人薪火相傳。

他深情地追憶,父親畢生都在追求真善美的統一,一直在文學與美術之間自如遊走,并将二者緊密結合,父親的創作實踐同樣證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

聞一多之子聞立鵬:用畫筆傳承父親的“紅燭”精神

聞立鵬2015年創作的油畫《古木夕陽》。記者柯立 攝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父親随清華大學南遷,從長沙徒步到昆明,途中以畫筆記錄了沿路風物,留下很多速寫。”聞立鵬把這次徒步比作父親的一次“小長征”。

“當時大部分教員或坐車,或從香港轉道前往。父親等十幾位教員和學生們一起步行,這一路走來,對他的思想有很大幫助。因為他一直以來是當學生,出國留學歸來到清華當教授,清華教授當時是進階知識分子,生活非常優裕,但是這一路徒步,經過了苗族、彜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他不但體會到中國的文化,而且體會到基層貧苦老百姓的生活。這一路上,父親真正接觸了中國的最基層,不僅畫了很多畫,還和師生們一起拍攝了200多張沿途農民、少數民族同胞的照片。我覺得這一路對于他的思想、日後的文學創作都有很大影響。”聞立鵬說。

“聞一多的兒子不能中文不好”

聞一多之子聞立鵬:用畫筆傳承父親的“紅燭”精神

聞立鵬先生的油畫作品色彩濃烈,充滿藝術感染力。記者柯立 攝

藝術不僅滋養塑造了聞一多先生偉大的精神品格,并且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他對子女的教育中。聞立鵬說,父親十分重視對子女的人格和審美素養的培養。

雖然年事已高,但對于16歲之前與父親相處的細節,聞立鵬記憶猶新。“我小時候,父親并不像現在的父親那樣手把手地教孩子文化課學習,他基本上以身教言教為主,鼓勵我們要好好讀書,他對于我們兄妹幾個成為什麼樣的人,特别看重。父親曾說過:聞一多是教中文的,聞一多的兒子不能中文不好!”

“父親對于事業的專注和投入,讓我體會很深。”聞立鵬記得,“在西南聯大期間生活很困難,一間屋子裡放着他和母親的雙人床、父親的書桌、我和妹妹的床,都擠在一起,那也是他的會客室。當時來了客人、學生,我就坐在旁邊。半夜時我都一覺睡醒了,看到他還在那裡寫作、刻圖章,這些畫面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聞一多有三兒兩女,均學有所成、多才多藝。大兒子聞立鶴在特務行兇時為了保護父親,挺身而出,身中5槍,幸得及時搶救才挽回性命,但終身落下殘疾,傷愈後他重返清華大學英語專業繼續讀書,新中國成立後他從事教育工作,因身體不好英年早逝;二兒子聞立雕傳承了父親的文學天賦,是一位作家,離休後一心緻力于《聞一多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三兒子聞立鵬深受父親影響,從小喜歡繪畫,也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油畫家的優秀代表。

兒子為父親創作系列肖像畫

聞一多之子聞立鵬:用畫筆傳承父親的“紅燭”精神

聞立鵬先生為父親創作的油畫作品吸引觀衆駐足。記者柯立 攝

聞立鵬對于清華充滿感恩之情。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我自己從小就生活在清華園,到昆明以後,我們兄妹五人也都在聯大附中、附國小習。父親出事時,自己剛16歲。所幸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贻琦讓學校繼續給聞家人支付了父親一年的薪水,母親帶着一家人逃到了解放區。

“父親是被國民黨反動派特務暗殺的,當時我的悲憤之情,沒法兒用語言形容。那一刻,我一心想報仇。我1947年到解放區,進入當時的北方大學的美術學院。經過學習,我加入中國共産黨,接受黨的十幾年教育,我明白自己有責任繼承父親的遺志,弘揚父親的革命道路,發揮他當年的美術所長,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多為人民做事情,報答黨和人民及我父親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培養。”

新中國成立後,聞立鵬一直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讀書,研究所學生畢業後留校,曾擔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

聞家父子這次聯展中,展出了聞立鵬創作的父親系列肖像油畫,以及最近30多年創作的風景油畫精品,其創作蘊含悲壯、崇高的意境與内涵,以濃郁而富有象征性的色彩,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聞立鵬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受父親影響,我一輩子從事油畫創作和藝術理論研究,創作了《大地的女兒》《紅燭頌》《疾風》《國際歌》等油畫作品,希望通過内容與形式的完美融合,表達對父親最深切的懷念,傳承父親的藝術主張和人格力量。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