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戰争後,歐洲買家擔心原油交易風險,心照不宣的市場正在形成

作者:趣談評論

據報道俄烏戰争後,西方對于俄羅斯進行了各種制裁,其中包括石油。歐洲買家擔心原油交易的聲譽風險,于是一個心照不宣的市場正在形成,以掩蓋石油的來源。

掩蓋俄羅斯石油來源的一個原因是,歐洲各國迫切需要原油來維持經濟運轉并防止燃料價格進一步飙升,于是公司和石油中間商希望悄悄地進行交易。

俄烏戰争後,歐洲買家擔心原油交易風險,心照不宣的市場正在形成

根據 TankerTrackers的資料,俄烏戰争後,3 月份的出口量已降至每天 130 萬份。 4 月從俄羅斯港口運往歐盟成員國的石油出口量,迄今已升至平均每天 160 萬桶,而這些國家曆來是俄羅斯原油的最大買家。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已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是歐盟依賴俄羅斯能源,27% 的石油從俄羅斯進口。

歐洲上司人就是否也實施禁運進行了多輪辯論,但尚未采取行動,因為他們既希望孤立俄羅斯,又不通過提高能源價格給歐洲經濟造成痛苦。

俄烏戰争後,歐洲買家擔心原油交易風險,心照不宣的市場正在形成

分析師和貿易商表示,使用目的地未知标簽表明石油正被運往海上更大的船隻并卸貨。然後将俄羅斯原油與船上的貨物混合,模糊了它的來源。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受制裁的國家也是采用這種做法的。

據貿易商稱,被稱為拉脫維亞混合物和土庫曼斯坦混合物的新等級精煉産品也在市場上出售,據了解,這種被稱為烏拉爾的原油含有大量俄羅斯石油,價格比布倫特基準低 20 至 30 美元。在俄烏戰争之前,它通常與基準一緻或低于一兩美元。

俄羅斯的大部分石油仍在運輸檔案上标有明确的目的地。與 3 月份的平均水準相比,4月運往羅馬尼亞、愛沙尼亞、希臘和保加利亞的桶數增加了一倍多。歐洲最大買家荷蘭和芬蘭的交易量也大幅增加。

俄烏戰争後,歐洲買家擔心原油交易風險,心照不宣的市場正在形成

瑞銀集團大宗商品分析師喬瓦尼·斯陶諾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歐盟全面制裁俄羅斯石油就像是說你明天減薪 40%,但你仍得像沒發生任何事般的生活。俄羅斯石油在市場上有巨大的折扣,讓人會覺得非常有吸引力。”

怪不得之前美國放話讓印度不要買俄羅斯石油,印度反駁自己一個月買的量還比不上歐洲一下午的采購量。

果然嘴上一直說不要,身體卻是誠實的。有便宜的石油,歐洲怎麼會放着不用呢。隻是為了面子,對于海上的交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俄烏戰争後,歐洲買家擔心原油交易風險,心照不宣的市場正在形成